笔记

电影大屠杀:吞噬过去观后感影评5篇

《大屠杀:吞噬过去》观后感(1):未来人类很可能不再吃动物,但不仅是因为感受到屠杀动物的残酷。

很棒的伪纪录片。事实上我也确实认为在未来不会再有人吃动物了,但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认识到屠杀动物的残酷,而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造肉会取代动物肉。事实上,现在以色列已经有科学家利用实验室培养(提取动物胎儿血液中的胎血清来培育合成)制造出人工肉类,其口感和来自动物屠杀的肉类几乎没有差别。只是通过这样实验室培养的肉造价成本太贵了,成本大概每千克2万美元!但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其成本降低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水平,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再通过屠杀动物来取得肉食,而直接通过实验室培养就可以了。所以在未来,我相信,不会再有吃动物的人了,或者说绝大部分人都不再吃动物,并如同影片中所呈现的,吃动物已经成了一种精神病态的行为。

《大屠杀:吞噬过去》观后感(2):?打扰了?告辞

凌晨2点看完的这部片子,感触颇深,直刺我的味蕾。真心觉得这是个美食片。饿、、、、、、、、、、、、、、、

在国外因为肉食占了饮食中多数的比重,但对于我泱泱大中华,早就不牵扯了 。烹饪方式以及人们的 饮食习惯已经解决。

50年以后除非发明出刚好吃的食物不然,小龙虾·烤肉·炸鸡·汉堡·牛排·红油火锅还会依然坚挺!!!

《大屠杀:吞噬过去》观后感(3):一部喜剧,一本正经的,或许某些人会当真

讽刺白左的一部电影?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认为是个喜剧片。而有些人或许会认为这是个记录片,是对人类的谴责。呵呵。我同意片中一个观点,我们也是动物,是生态环中的一节,所以我们才有吃肉的权利。如果没有食肉动物,那么将带来物种的退化和环境的破坏。

那些喊着眼泪说你怎么能吃一个baby的人,却理直气壮的说我们吃坚果奶酪,坚果,一棵植物的果实,种子,它也是一个baby啊。你说他们不会说话吧没有感情,你就可以把它从母亲身体里摘下?如果人工受孕是强,果实的采摘就是堕胎引产,而且还是强制的。稻米的收割蔬菜的采摘就是谋杀。这种逻辑通吗?

从健康角度从自我接受的角度,吃素,很ok。以此作为自己的道德优势来鄙视别人,最终强迫别人,那和他们口中的所谓“屠夫“是一样的。不伤害自己不妨碍别人,这是人们保持健康和谐生活的保证。自我约束可以,强迫别人和自己一样,就是霸道。

《大屠杀:吞噬过去》观后感(4):戏谑里头的批判性

虽然叫做《大屠杀:吞噬过去》,这听上去有点残忍,但是这部电影实则上讲的是一部伪纪录的科幻片,而主题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动物的怜悯造就某些人开始放弃肉食、蛋白等一切包含动物的东西,由此导演幻想到未来中人类完全放弃动物,并对以前捕食动物的罪过念念不忘的极端场景。

片中的“采访人物”,用较为极端的方式,表达了对肉食者的不满:街头活动、行为艺术、电视台采访,利用各种方法,呼吁人们对动物进行通感,来挽救动物的生命。

首先,这种纪录片的方式让我想起了,某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十年》,后者里头的一个故事同样是利用伪纪录片的方式,表达了对某党的不满。诚然,分裂国家的思想我们不值得提倡,但是艺术的开放性至少我们不能否定。更重要,我最想强调的是,尽管两则电影多处思想都较为偏激,但我们首先有个大前提的是,我们不能太过当真里面的思想,毕竟从根本上来说,创作的方式是艺术再创造。我们作为观众,有时候当看个娱乐就好。就拿这部《大屠杀》来说,虽然里面的“人”的观点很极端,但其实本质上他们的世界观是存在电影里头的,就拿现实生活来说,由于食物链的稳定性,我们不可能让猪、牛,不断地繁殖。

尽管电影给我们抛出了一个两难问题,但是不要忘了,我们人类是作为地球里最高级的动物,所以我们才有资格这么说。就好比踢足球那样,我们总会看到赢的一方安慰输的一方,很少看到反例。如果有一种比人类更高级的生物与人类形成竞争关系,乃至统治地球,作为人类还是否坚持“一切平等”的话呢——不到危机时刻,谁不想正义凛然?

在电影里面有一个镜头,是一位类似素食主义的领袖被肉食者所杀。在这个残忍事件后“素食主义”得到社会的同情,从而加快了这种精神的扩散。这可能算是一个隐喻:没有付出代价的声讨,注定只是一种隔靴搔痒。

伪纪录片拍摄手法千奇百怪,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灵动、鬼影实录》以及《死亡录像》系列的恐怖片,也有用在了《超能失控》这样的科幻片上。另一种情况则用在较为真实的“纪录片”上,最主要是通过人物的采访,旁白,对镜头质感的处理以及对纪录片的模仿,做到以假乱真。比较近似的例子就是《七日地狱》与《环药房自行车赛》,《大屠杀》则属于后者。

《死亡录像》里的视觉,镜头即代表观众/主角,观众与主角在视线上实现共鸣。

《环药房自行车赛》,还请来了阿姆斯特朗。

像《大屠杀》这样纪录片可以把一个主题可以用一种比较戏谑的方法表现出来,虽然整片都在批判肉食者,不过同时也过多地表现极端素食者的言行,很难不令人对这种激进的行为感到难以理解,因此这种批判其实是双向的:表面上是对肉食的不满,同时也是表现对素食极端者的不理解。总的来说,我们很难去管束别人去做什么,但我们得要很清楚的是,自己在做什么。

《大屠杀:吞噬过去》观后感(5):素食者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作为一部伪纪录片,是非常真切的。

对于平时接触到的猪马牛羊鸡狗鱼兔,在我们小时候他们是伙伴,长大后是食物。可能每个人在童年时期都经历过这么一段历程。养的兔子长大让爸爸烹了,我虽然之前哭的不行,后面也还是尝过一点。这之间的转换自然到他们天生就应该是食物。

虽然到现在杀鱼,杀鸡还是不敢也不忍,但吃的时候从来就没有犹豫过。爸爸逗五岁的外甥女,要把佩琪炖了喝汤。她哇哇哭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