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古代道德名言警句

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2、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

8、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1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1、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1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1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4、知而好问者圣倾,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1、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3、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24、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

2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2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9、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

30、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3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3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

34、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3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3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3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40、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

4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42、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43、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

4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49、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51、义之所在,不倾于权

/

,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5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56、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5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

5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5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6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6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6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6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64、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65、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66、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6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6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69、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7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7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7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73、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7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75、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7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7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7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80、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81、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82、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