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

光绪帝被慈禧囚禁的痛苦时光:无人服侍,不如贱民!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从出生起毫无吹灰之力便被拥护为皇帝。但是,与其他皇帝执掌大权不同的是,他的一生都带着悲惨的色彩,虽然他在位三十四年,满腔抱负,但没有一日他真正的做过金銮殿的主人。

他就是光绪,中国清王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他的父亲是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便是慈禧皇太后的亲妹妹。

当初的光绪之所以能顺利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他的大姨慈禧。当时的慈禧早已有了垂帘听政的想法,所以在同治帝去世之后,慈禧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将年仅三岁半周岁的光绪拥护上台。光绪继位之后,因为年幼无知,许多朝廷上面的事情都是由慈禧掌管,所以慈禧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是垂帘听政了。光绪十五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趁机进占汉城,击沉中国运兵船,并攻击驻牙山清军。七月一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在此期间,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

年轻的光绪皇帝眼见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耻辱,“不甘作亡国之君”,一心想有所作为。他接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准备进行资本主义改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光绪二十四年光绪皇帝下诏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推行新政,变法图强。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被囚禁后的光绪的生活可谓是十分悲惨,不仅与皇帝再挂不上钩,相反还不如一介草民。思想及身体上的限制,一度让光绪十分郁闷。

当时的光绪被囚禁的地方叫瀛台,在北京城中南海的南海里。这个地方四面环水,实为一小岛,仅有北部有一木桥与陆地相连。中心建筑为涵元殿,并有许多亭台楼阁和奇石古木。建筑规模虽不如紫禁城,却也富丽堂皇。除此之外,慈禧为了从精神上折磨光绪,竟把光绪唯一宠爱的珍妃打入冷宫,并永远不准光绪与她相见。

光绪帝跟皇后分居,生活无人过问,十分清苦。据给光绪看病的周景涛回忆,皇帝的书房十分简陋,椅子上的坐垫已经磨破了也不换新的,跟他见过的江苏巡抚端方的书房相比,简直有天上地下之别。一次前往天坛祭天,光绪穿着不合脚的破鞋,走起路来“扭扭捏捏”,跟不上侍卫的步伐,为此不得不请求侍卫放慢脚步。据说在一年冬天,涵元殿纸糊的窗户破了,都没人给补一补,这在北国严寒的冬天,光绪在凛冽的朔风中竟冻得浑身发抖,手足麻木。

在囚禁的日子里,光绪还需要向慈禧请安。每天清晨,慈禧派人来瀛台接光绪帝前往紫禁城,让光绪陪她召见大臣,然后再把光绪送回去。在召见的过程中,光绪基本是摆个样子,虽然有时慈禧也让光绪问话,或者象征性地征询他的意见,但光绪话不多,并揣摩慈禧的意思,尽量迎合。慈禧心安理得地把持国家大权不放,根本不提归政的事儿。据说光绪“容颜憔悴,若有重忧,从来未见片刻开朗或偶一强作欢笑;谨言慎行,唯恐大祸随时及身”。

光绪虽名为皇帝,但下人们大多不太把他当回事儿。当时,慈禧喜欢看戏,按例,开演的时候先让光绪身穿戏装上台,像演员那样出场环步一周,这是模仿“二十四孝”中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向慈禧表达孝心。光绪拉不下脸不愿上场,在台下嘟囔说:“这是何等时光,还唱得什么戏?”小太监在一旁质问:“你说什么!”光绪急忙解释:“我胡说,你千万莫声张了。”

光绪帝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地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他在瀛台读书,记日记,写大字,在岸边散步。太监贼眉鼠眼地跟着他,谁也不说话。逢年过节,瀛台鬼冷冰清,光绪自己动手打扫房间,手拿竹竿挑落大殿里的蜘蛛网,然后提笔写几副春联,领着太监贴在门上。自我欣赏一番之后,就傻呆呆地看着落霞满天,听着民间市井的爆竹声,一言不发。

除此之外,待奉光绪的太监,均经慈禧的心腹李莲英亲自挑选,对光绪名为服待实为监视。据说某年的冬季,南海水面已经结冰,一天,光绪微服出行,孰知刚走不远,便被守门人发现,即“跪阻”返回。事后,慈禧太后闻知此事,居然命人把水面的冰凿开,以防光绪逃走。

其实,当年的光绪在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还有有一定的抱负的,这个从光绪发动戊戌变法便可以看出。他再明事以后,一直立志想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保护家园赶走日寇。但是苦于当时的清政府过于腐败,光绪势单力薄,不得不逆来顺受于慈禧。据《德宗遗事》记载,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正阳门城楼毁于炮火,回銮不久,慈禧跟大臣们研究修复事宜,光绪曾建议“留此残败之迹,为我上下儆惕之资”,被慈禧拒绝。他在瀛台的卧室里挂着一件破破烂烂的小褂,太监要拿去清洗,光绪阻止说:“此乃自陕至京,数月不换之小褂,与我患难相依,故留为纪念。”

也许,满有一腔抱负的光绪是生错了时代,他的一生尤其是被囚禁之后充满的寂寞,甚至在最后都不能看见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一眼,实为遗憾。

光绪帝自幼多病,脾胃虚弱,成年之后又添了遗精的毛病,由于得不到很好的调理,病情越来越重。他年轻的时候尚能坚持,但此后则日见恶化,出现病入五脏、气血双亏的问题。此时他百病缠身,心悸、失眠、咳嗽、关节痛等不一而足。在得知自己的爱妃珍妃死讯之后,光绪的内心郁郁寡欢,于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傍晚,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的涵元殿逝世,仅仅享年三十八岁。

而在光绪驾崩的第二天,慈禧便去世了,终年七十四岁。

光绪被慈禧囚禁瀛台后的惨状,细细读来让人不禁唏嘘话说慈禧太后的儿子同治皇帝在民间沾花惹草不学好,不多久就晏驾归西。此时孤苦伶仃的慈禧太后为了大清国的根基不断,将自己亲妹妹四岁的孩子“爱新觉罗、载湉”过继到自己身边儿,这个小孩子就是光绪皇帝。

这孩子到了宫中,因为年幼,没有了母亲的照应,日夜啼哭,慈禧就把这孩子当成自己的亲生骨肉对待。对他无微不至的的呵护和疼爱,光绪身体虚弱,慈禧就想法增加的他的胃口和食量。光绪怕黑,慈禧只要不在朝政之上,几乎就陪在他身边。她渴望这个孩子能长大、能成才、能干出一番秦皇汉武那样的丰功伟业。但是,慢慢她发现这个孩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不但天子的雄风没有,而且还要对自己不利。

一场闹剧般的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囚禁在瀛台。长期的心理恐惧和精神压力折磨着这个年轻的皇帝,以往的种种打击和珍妃的死更是让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据裕德龄的日记中曾写道,光绪经常自言自语,一会自己笑,一会偷偷抹眼泪,还不时双眼直勾勾的看着天一动不动。

瀛台又叫南海瀛台,是一个人工岛屿,四面环水,一面设有板桥供人出入,但是光绪住进去后,这座板桥就被拆除了。没有了板桥连接陆地,也谓之与世隔绝,光绪如今成了天外孤客。

太监每日送“御膳”时,搭起跳板,进入瀛台;待光绪“进膳”后,太监离开,跟着撤去跳板。因为光绪不受慈禧待见,这些太监也不拿皇帝当回事,送饭时间没个准,到了这里也几乎都成了冷饭凉菜。而且菜饭单一,更无什么荤菜。

有一年冬季,水面结冰,光绪与一个小太监踏冰欲离开瀛台。被发现后,李莲英命人将冰面打碎,断了光绪的念想。

光绪就这样一个人孤单单的住在这个地方,偶尔有太后谕旨到,他才能短暂的离开这里,去给太后请安。据《清宫档案》中记载,一次太后在用膳之时,光绪来请安,此时的他早已无了帝王之气,身上的衣服皱皱巴巴,满是泥垢,发辫因为长期不梳洗,也非常杂乱。慈禧看他这幅模样,起初非常生气,但是并没有当场发作,并问光绪有没有吃过饭。光绪不敢撒谎,就说还没吃。慈禧就赏他元宵若干枚,光绪跪在地上勉强吃完,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肠胃根本就适应不了这些不易消化的东西。

慈禧见他吃完,又问吃饱了没,光绪知道慈禧食量大,如果她赏赐臣子的食物臣子没有吃完,她会当场震怒。光绪惧怕她,就说自己没吃饱,慈禧又赏了数枚。光绪实在吃不下,就偷偷的将剩下的藏在衣袖中。回到瀛台后,衣服上全是黏汤。可怜一国的皇帝这时连件更换的衣服都没有,最后只好找了一件太监的内衣换上。这一顿赏赐让他病了很久,好了之后身体越发虚弱。

后来的光绪举止行为越发的令人匪夷所思,他时常赤着脚披散着头发在瀛台乱转,并高声长叹自己不如三国之时的汉献帝,有时莫名其妙的跪在地上朝着慈禧居住的地方一跪就是一两个时辰,并且只要听到太后两个字,吓得立刻浑身哆嗦。

很快,在身心双重折磨下,这个皇帝病倒了,就在慈禧太后晏驾的头天,他莫名其妙的死了。很多人都说他是被毒死的,但至今无法考证。

光绪去世以后,宫内派人到他居住的地方整理遗物,却发现这里简陋的简直难以想象,到处脏兮兮的,板壁上裱糊的纸已经破碎霉烂,窗子上全是窟窿,一张大床放在靠墙处,室内安放着一只百姓家常见的泥火炉。这里就是一国之君住过的地方,也是结束了光绪可悲生命的地方!慈禧为何要毒害光绪帝,而不是废黜他

慈禧将光绪帝囚禁在西苑的瀛台上,它四面环水,实为一小岛,唯一通向陆地的通道是北部的木桥。光绪被软禁后,服侍光绪的太监,名为服侍实为"管教"。据说某年冬天,南海水面已经结冰,一日光绪帝微服出行,孰知刚走不远,便被守门人发现,即被"跪阻"。慈禧太后得知此消息后,居然命人将冰凿开,以防其逃走。

虽然慈禧已经将光绪帝变为囚徒,但她依然心存隐忧。毕竟自己垂垂老矣,而光绪帝只是几近而立,一旦自己百年,光绪帝就可以名副其实地成为大清皇帝。因此,她有了废掉光绪帝的计划。

首先,折杀光绪帝在大臣面前的威严。慈禧指挥镇压了变法运动以后,多次组织大臣围攻、训斥光绪帝,为光绪帝罗织罪名。《清廷戊戌朝变记》中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政变当天光绪帝被围攻和惨遭训斥的场面。

其次,大肆制造皇帝患病的声势。这让朝野上下极为震动,光绪帝四月份还在雷厉风行地主持变法,此间未曾听说身体不适,缘何慈禧在镇压变法的同时突然昭示天下:皇上已患有重病,连太医都不可医治。

另外,选择宗室近支之子立同治帝为嗣。

光绪帝患"重病"以及立溥仪为大阿哥的消息传出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慈禧企图废帝的阴谋也随之被人看穿。首先,国内工商界人士联名致电慈禧反对罢黜光绪。慈禧决定"立端王载漪之子溥仪为大阿哥"的谕旨颁发以后,上海于次日下午获悉,一时人声鼎沸,上海的电报总办经元善联合上海绅商市民1200余人,立志谏阻慈禧废黜光绪帝的企图与行为,力求保皇。此举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响应,给慈禧施加了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其次,各在华列强反对强烈。变法失败以后,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迅速壮大势力,全面控制了朝局。出于维护在华利益的需要,在华列强认为,支持光绪帝建立一个较为开明的政府对自己在华利益更为有利。他们一再要求觐见光绪帝,力图摸清光绪帝病情的真伪。

在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四这天,一位名叫多德福的法国使馆医生,提着自己的药箱,走进了紫禁城皇宫大门,此行非比寻常,他不仅仅以西方医学之代表的身份来为清廷皇帝检查身体,更代表了在华列强对当时的清廷应由谁来主政的意愿。不过,这样的行为也是不合常理,史无前例的。

多德福诊病的结果是光绪帝病情无大碍,唯患血虚之病。自此,慈禧感受到了列强的强硬态度不能不有所顾忌。于是,暂且收敛了废帝活动,有生之年慈禧没有废黜光绪帝,多半是出自于她对列强在华势力的无奈。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年仅38岁。比慈禧早一天去世。

百年以后,专家对清西陵进行清理,发现了光绪的头发,进行鉴定以后,得出了一个重大的结论,即光绪头发里砒霜含量比常人高达2000多倍,充分证明了光绪不是非正常死亡,而是死于毒杀。

凶手不言而喻,就是她。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