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古代名人名言大全

1、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马致远

2、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韩愈

3、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三国志

4、疑则勿用,用则不疑。陈亮

5、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魏书》

6、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赵雪航

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8、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9、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12、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

1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1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

1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6、树欲静而风不止。汉,韩婴

17、貂不足,狗尾续。晋书

1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2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2、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2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演义》

25、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

26、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2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28、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29、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3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1、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33、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3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3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36、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

37、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38、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39、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

4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41、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42、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路史》

43、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44、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黄庭坚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46、人能不食十二日,

句子大全Www*uzI*coM/

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47、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陆游

48、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4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杂剧

50、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5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52、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长干行》

5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5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55、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56、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57、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58、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马诗》

59、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罗大经

60、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61、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62、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刘义庆

63、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6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65、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凌蒙初

66、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杂感》

6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68、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6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

70、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池州翠微亭》

句子大全Www*uzI*coM/

71、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7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

7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74、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观村童戏溪》

75、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7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77、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7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7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

80、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81、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望江南》

82、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8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8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85、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

86、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8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8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9、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90、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