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让人心静的佛语禅心 给人希望,不要给人绝望

一、于一切法但取一行,极随顺者,所谓无生,是为禅行。又复无有少法可取,是为禅行;又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彼世,不取三界,乃至不取一切诸法,如是平等,是为禅行。天子,入禅行者,乃至无有一法相应,无合无散,是为禅行。《大宝积经》卷-。四,善住意天子会

二、一禅耳声止进至二禅,二禅念灭进至三禅,三禅欢喜灭进至四禅,四禅喘息灭得空定。《六度集经》卷七

三、云何无放逸行?所谓不触娆一切众生,不害一切众生,不恼一切众生。《增一阿含经》卷四,护心品

四、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五、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四十二章经》

六、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七、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

八、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九、在屎克螂的国度里,卖大粪才能成功。

十、了达身语心业自性皆无所得,由是得与真言行相自性相应,非智所觉,非心所现。《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一

十一、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十二、观佛三昧佛为法王,能令人得种种善法。是故坐禅之人,先当念佛,佛者,能令人无量罪微薄,得诸禅定。至心念佛,佛亦念之。如人为王所念,怨家债主不能侵近,念佛亦尔,诸余恶法不能娆乱。(古印度)佛陀蜜多罗《五门禅经要用法》

十三、十七禅定为佛弟子,常悟自觉,日暮思禅,乐观一心。《法句经》卷下,广衍品

十四、时时以清净解脱的爱心,秉承过去生所播下的远因,成就现在的近缘,更扩展长情于未来。

十五、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十六、给人希望,不要给人绝望。

十七、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十八、出入来去坐卧行住一心不乱。《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十七

十九、人心比武器还厉害!因为武器由人心所创造,不管将它用于好或坏的地方,都起源于一颗心。

二十、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化敌为友。

二十一、有德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二十二、如四衢平处,有善调驾驷,有善御者,随意自在。如是比丘亲近四禅,多修学已,欲证通法,随心即得,自在无碍。《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四,非问分禅品菩萨虽人诸禅,还取欲界法,不随禅生。《小品般若经》卷六

二十三、无相行者,即是安乐行。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毕竟不生故,名为无相行也。常在一切深妙禅定,行住坐卧饮食语言,一切威仪心常定故,……不依止欲界,不住色无色,行如是禅定,是菩萨遍行,毕竟无心想,故名无想行。(陈)慧思《法华经安乐行义》

二十四、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二十五、当你心中有美时,从你眼中看到的世界将会不同。

二十六、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二十七、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二十八、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一切诸想,随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来无相,念念不生,念念不灭。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驰散,即当摄来,住于正念。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可得。若从坐起,去来进止,有所施作,于一切时常念方便,随顺观察,久习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人真如三昧。(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二十九、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做不喜做的事情,他只告诉众生,何者善?何者恶?生命还是要自己掌握。

三十、一者贪欲,二者瞋恚,三者掉悔,四者昏眠,五者疑盖。除此五盖,方得禅定。《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八

三十一、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三十二、万籁无声: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三十三、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但是是个邮差。

三十四、凡有追求,必定有烦恼。

三十五、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供我们摄心,真正灵感的佛菩萨在每个人的心中。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