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希阿荣博堪布语录50句

1、什么是快乐呢?痛苦消失就是快乐。不要把快乐看得太严重,好像不郑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它似的。事实并非如此。再普通的人再平凡的生活里也充满快乐。

2、发达社会的标准不是物质繁荣,而是平等安乐。生活富裕却不快乐,不是幸福的生活。在佛法中,我们学到的便是让今生来世平等安乐的方法。

3、根据此生修行的程度和发心,往生极乐世界后成佛有快慢,所以希求往生净土者应该精进修行。

4、心的训练可以从觉察开始,尽量清晰地了知自己身心的活动,言语、举动、感受,情绪、心念的生灭变化,久之,心会变得安静而敏锐,并且对苦、无常等生出切身的领悟。

5、个人解脱的根源在于净化个人的身语意业,更进一步说,在于息灭个人内心的贪婪、嗔恨和执念,而不在于外部的环境。寂天菩萨说过,在整个大地铺上地毯是不可能的,然而只要穿上鞋,我们就能免受荆棘砂砾之苦。同样道理,只要内心没有了贪嗔痴,我们就能免受外界的侵扰,从痛苦中解脱。

6、居士五戒,戒的是杀盗淫妄酒。不杀,体现的是仁爱的精神。远离不予取的行为,不是自己理所应得的,不取,这是义。世人所说的不取不义之财便是这个道理。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诚信。饮酒会扰乱神智,让人失去控制力和觉察力,导致行为颠倒,言语失常,这是不智。由此可见,持居士戒也是在修身处世。

7、概念是我们思想的符号,并非事物本身。问题是,天长日久的,我们逐渐忘记了它是符号,以为概念就是事物本身甚至是全部。

8、人生充满起伏变化,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计划都无法实现,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提醒自己:暇满难得,今已得;人寿无常,死期不定,务必要精进修行,才不辜负这珍宝人生。

9、反转无始以来的惯性模式,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而世事无常、人身难得易失,所以务必要抓住此生的机会奋力修行。

10、人生充满烦恼,但如果能以烦恼为契机去勘悟世间万象的本质,从烦恼入手去实现止息烦恼的最终目的,那么这样一个充满烦恼的人生就是我们解脱的最好机缘。

11、放生是遣除违缘、迅速积累福慧资粮的有效方法,不但利益了被解救的众生,也能增加自己现世的福报,获得健康长寿的善果,还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重要助缘。

12、不失正知正念,善待众生,宽容他人,努力做一个善良快乐的人。

13、慈悲心具体可分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其中,舍的意思是平等,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训练中,慈悲的对象从亲近的人开始,将逐步扩展到认识却不相干的人、陌生人、憎恶的人,及至所有众生。同时我们要记住,无论是分享还是分担,都应以自他平等之心去做,道德上、物质上不要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14、所有的修行不离皈依,皈依是修行的开始,皈依是修行的过程,皈依是修行的结果。

15、身、语、意之中,最重要的是意皈依,即对佛陀的教诲真心认同,相信佛法一定能帮助自己了悟本心,相信僧宝的护持和引导。

16、当你决心敞开心胸,毫无成见地向佛陀学习解脱之法后,需要在一位具有教法传承的修行者面前通过身体和语言的行为把自己的决心庄重表达出来。这不是形式主义。修行的过程涵盖身、语、意三个方面,所以在修行的起点,身、语、意皈依具足才是圆满的缘起。

17、传统上,我们把出离心解释为厌离轮回痛苦、追求解脱安乐的心。痛苦由执著而来,所以我们实际要远离的是执著。

18、在佛陀以大悲心,用各种善巧方便为众生宣说的诸多积累资粮的法门中,供曼扎是殊胜而简单的修法。菩萨发心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们修供曼扎时也应以发这样的菩提心为前提。

19、菩提心平凡朴实到常被人忽视,但它是大乘佛法一切修为的基础。有人问我:菩提心的修持需要多久?我的答案是:‘生生世世’。

20、无伪的信心可以穿越时间空间,而成就者的加持原本就无所不在。

21、佛陀的一生就是为了启发我们、供我们学习、模仿而进行的演示。尽管我们还没有像佛陀那样彻底觉悟,但仍然可以帮助父母、家人了解解脱之道,尽己所能为他们的修行创造助缘。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