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8篇

第一篇:《海边得卡夫卡》读后感1000字

周末在家闲来无事,便决定把村上的书再重新翻看一遍。第一次阅读《海边的卡夫卡》还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想象一个15岁离家出走的少年会有怎样的故事。一个不识字的老伯影子只有一半,却可以和猫闲谈。人能不能同时爱着15岁的少女和50岁的中年妇女,而且这少女和中年妇女只是不同时间域里的同一个人?如此这般,《海边的卡夫卡》就这样吸引着我去阅读、去思考。

故事固然奇特,但风格却和《挪威的森林》没什么不同。舒缓淡雅,细节丰富。随便两个人都可以很随意地就人生意义和性爱谈论一番,就像你我谈论天气和流行歌曲。我想日本的日常生活也未必如此,村上不过省略了日常生活的琐碎和表象,让小说里面的人物直接了当地触及人生这一本体。灵魂是害羞的,在人多的时候,在光天白日之下藏匿在皮囊里面。需要我们营造了氛围,布置了场景,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然后毕恭毕敬地去请它出来。灵魂开始活动的时候,我们直接面对最脆弱的自己、最裸露的自己、最真实的自己。就是说开始思考生之意义,时光又是什么东西,我们接受什么,摒弃什么,诸如之类的问题。我很是羡慕村上小说里面的人物,田村卡夫卡(《海边的卡夫卡》主人翁)、渡边(《挪威的森林》主人翁、杰(《且听风吟》里的酒吧老板),统统绕过那些琐碎的准备工作,同其他人交流切实的思想。当然我不奢望我的生活真能如此,只是希望有小部分的时间跟一小部分人能淡然地说着话,就像置身在村上的小说里。

15岁的少年背负着父亲对他人生的诅咒,决定成为世界上最坚强的15岁少年。而这诅咒就是他将杀死父亲,玷污自己的母亲和姐姐。陡然看到这些谁都会觉得难以理解,而作者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这样一个违背常理的事情讲得合情合理。整部作品笼罩在一种世界边缘的氛围中,最终作者并没有让法律介入其中,这倒给我一种释然。总觉得法律并不人性,公平大概公平,却不尽合理。人有些时候做出违背心智的行动也是有的,是可以得到原谅的

记忆很深的里面有一段描写琼尼·沃克杀猫的细节,充斥着暴力美学、死亡美学。几欲让人觉得杀猫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我们的价值观是如此脆弱,过不长时间就来一个上下颠倒。我继而又想,有太强的价值观定位的人是读不懂这部小说的。作者想要表达的就是现世世界无可无不可吧。15岁的少年只是在成长,艰难地寻找生活下去的意义。

这样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让人思考生与死的意义,时光与记忆的本质,处处有着隐喻。一本书,不坏的故事,同时让人思考很多,继而催使对人生某一阶段的深思。这样一本书,不失为一本好书。

第二篇:《海边得卡夫卡》读后感400字

放假了宅在家里,可以读读书,看看报。读书使人安静,读书使灵魂得以净化,心灵得以升华,阅读真好!今天我读了《海边的卡夫卡》。

《海边的卡夫卡》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2003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主人公卡夫卡的成长史。《海边的卡夫卡》透过人的精神成长让灵魂与尊严自由浮现。通过讲述一个15岁少年的流浪故事,将绵软未定型的灵魂如何追求自由成长的历程记录下来,通过主人公“卡夫卡”的流浪来讲述成长。少年田村在离家之前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并非遭受了外界突然的灾难或迫害,他的流浪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冒险。为此,田村认真学习、勤奋锻炼,并且改名为“卡夫卡”。名字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田村的改名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海边的卡夫卡》的故事情节分两条线索展开,讲述了少年卡夫卡和老人中田隔空杀人后,不但没有得到惩戒,犯了故意杀人罪、乱伦罪、强奸罪的卡夫卡反而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少年”,中田也宁静地得到了解脱。

本书延续了村上春树一贯虚构故事的设定,却又深刻地投射出现实社会的影子。反映出了日本社会的疗愈渴求,人们希望得到心灵的疗愈,从而使心灵得到救赎。

第三篇:《海边得卡夫卡》读后感1400字

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成长小说的最新版本。小说讲了一个日本少年的成长经历,15岁的田村卡夫卡,幼年时被母亲抛弃,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的少年”,怀着憎恶父亲的念头出走,因为他要逃遁父亲的诅咒——他将杀父、奸母、与姐姐做爱。

小说通过十五岁的田村卡夫卡和怪人中田两条线索来展开描写,如果说少年的故事以现实描绘为主,那么中田老人这一部分则充满魔幻色彩,集体失忆,人与猫交谈,天降鱼雨和蚂蝗雨。在小说中田中面对的是外部世界的凶残和邪恶,而少年田村卡夫卡面对的则是内心的诱惑和罪孽,最终这两条线索在高松会合了。问题是外部的罪可以用一把锋利的刀来终结,但内部的罪有那么容易一笔勾销吗?

小说中的主人公田村卡夫卡最终无法躲避诅咒的宿命,这一切又是通过类似古希腊悲剧中的“卡桑德拉预言”、“俄狄浦斯情节”,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悖谬和荒诞,日本《源氏物语》中“活灵”的怪异,科幻小说中的“时光隧道”这一切怪诞至极的情节来塑造完成田村卡夫卡这个人物形象。作品中的田村卡夫卡他被冲往世界的尽头,又以自身的力量返回,返回之际的他已不是他,他已进入了人生的下一阶段。

《海边的卡夫卡》力图通过事十五岁的少年的眼睛来描绘这样一个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中他的灵魂仍处于绵软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方向,在他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样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在他身体走向成熟的同时,精神仍在荒野中摸索自由,仍在困惑和犹豫。

责任始于梦中。值得注意的是田村卡夫卡杀父、奸母、与姐姐做爱,这一切均在似梦非梦中,杀父由田中完成的,但血却染在远在高松的田村身上;奸母是在似真似幻的错觉中(时光倒流,母亲错把他当作是初恋的情人);与姐姐作爱完全是在梦中。这样写法的主要原因,作者也许试图从侧面说明,在当今社会,人类最应该做的不是忙着拯救他人,而是及时拯救自己。小说这样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很好的入世写照。当年,我们每个人懵懂而莽撞地扎入社会,内心也不是经历过相似的波澜吗?田村卡夫卡的经历不过更加夸张化写意化而已。

虽然不是人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人,但是只要人没有在命运的旋涡里失去自己本来的面目,仍然坚守自己的位置,一切抗争就都不是毫无意义,尽管在命运面前,它是徒劳的。

岁月在流逝,或精彩或平庸我们都要活着承受,我们大家都在持续失去种种宝贵的东西,宝贵的机会和可能性,无法挽回的感情,但在我们的脑袋里,有一个将这些记忆保存下来的小房间。

小说告诉我们,罪孽的克服也就是罪孽的完成。这一永恒命运悲剧的内核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可以说没有多大改变,没有一种拯救是纯洁完善的。当年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如此,我国的十年文革也是如此。

《海边的卡夫卡》是后现代文学潮流之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宿命论的影子,关于原罪,关于男女的感情欲望,性的无法控制,暴力的无意识表现,战争的无可奈何。个体的生命是及其脆弱的,正如作品中左伯的青梅竹马的恋人,由于一个偶然,他被当作另一个人被打死,而且不了了之、、、、、、我们大多的时候,不过是钟表的摆,按着规定的轨迹运行,无力左右什么。

命运就是沙尘暴,你无处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当你从沙尘暴中逃出,你已经不是跨入时的你了。

在小说中,村上以其独特的逻辑语言,摧毁了梦与真实、现实与超现实、此世与彼世之间难以攀越的高墙,填平了横亘人世与异界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田村卡夫卡作为未成年人,他的心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碰撞,在世界的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游移,在波涛汹涌的世界上,有企图伤害他的力量,也有温存和美好。好在年轻,他终能经得住折腾,世界对于他来说,还有许多经历需要他去看,去听,去感知,去体验。

第四篇:《海边得卡夫卡》读后感500字

在开始写之前,我在脑中、心中探寻他给我带来的触动和收获,但好像一切都朦朦胧胧的,也许是看的时间有些长——将近十天;也许这就是它的魅力,也许在未来的某一瞬间我会突然从自己记忆的图书馆中抽出埋在深处的那封信。

书中太多的隐喻到现在我都有些头痛,反复看了几遍也没有把我其中的内涵和意义,人物之间的对话有些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总觉得话中有话,但却探不到对话的内核。

村上春树先生写的那位“现实世界最坚强的十五岁少年”也许是每一个人曾经的缩影,内心的隐秘与黑暗只能自己知晓,卡夫卡君身上的诅咒像极了俄狄浦斯王,但村上春树先生让卡夫卡君得到了救赎,他获得了大岛、佐伯、樱花的帮助,还有他自身的另一个自己——乌鸦的帮助,乌鸦总会直指卡夫卡君的内心,或者说直刺。

在译者写的序中写到中田是卡夫卡君的另一个自己,但我始终没有找到痕迹,直到刚刚我想到星野最后将那个白色的形体的尸体在海滩边烧掉的场景,我明白了,那个白物从中田体内出来,不如说那白物是卡夫卡君通过中田将自己内心的空白挤了出来,得到了救赎。不过我太喜欢中田和星野了,我始终愿意相信他们其实是一个整体,在中田去世后,星野觉得中田他的一部分落在了他的身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中田通过星野完成了他的愿望——成为普通的中田,而星野才像是那个获得成长和救赎的少年。

对于星野和卡夫卡来说,醒来都会成为新时代的一部分吧。而我们就这样听着风的声音,寻找着自己、成长和生命吧!

第五篇:《海边得卡夫卡》读后感2000字

在捷克语中,卡夫卡是乌鸦的意思。

1、流浪的乌鸦

乌鸦是个流浪者,事实上,就连卡夫卡也不知道乌鸦去过些什么地方,即使乌鸦能随时随地来到他的身边,为他搜索出一堆能满足他表达需要的词汇,但他很明白,乌鸦并不总是在他身边。当他想起乌鸦的时候,乌鸦就会出现在他的脑海里,那么,当他没有想乌鸦的时候,乌鸦又去了什么地方呢?然而这个问题他可能很久都不会想明白了,因为每当他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乌鸦就又会出现了,他当然不会当面问乌鸦“你去了哪里”,就像一个神智清明的人不会问自己“你去了哪里”一样。这个问题,卡夫卡不会问,乌鸦不会回答。唯一证明问题存在的证据就是,乌鸦和上一次又不一样了。

乌鸦一定是去流浪了,乌鸦见过了大山和海,听过其他国家的语言,看过图书馆还没来得及上架的书。乌鸦一定是去历练了一番,所以每一次,乌鸦总会知道该给卡夫卡指个什么方向。

真的是很想知道,乌鸦的旅途是什么样子。当“我们”没有在观察自己的时候,“我们”又在做什么?

2、少年的往事

有一座图书馆,叫田村卡夫卡纪念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由卡夫卡构成的,这里的每一个书架上,都陈列着过去的卡夫卡,所有存在过的卡夫卡。图书馆的管理员,名叫乌鸦。

我们要回忆一个十五岁的卡夫卡,乌鸦便把十五岁的卡夫卡都搜索出来,任凭我们欣赏。作为看客,我们都会挑选有意义的卡夫卡来观看,一是有意义的卡夫卡能让我们产生共鸣,也就达到了观赏的目的,二是无意义的内容与我们自身的重叠部分太多,且太过于冗长。

我们之所以回忆十五岁这年的卡夫卡,自然是有理由的。当乌鸦还是一个十五岁少年时,就曾说过,“命运这东西类似不断改变前进方向的局部沙尘暴。”

而那一年,这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少年便在他人生中第一次陷入了一场沙尘暴。自那以后,卡夫卡就开始踏上了一条成为真正的卡夫卡的道路。

十五岁的卡夫卡,是一个被父亲诅咒了的少年,父亲说,他将如同俄狄浦斯一样,终将弑父娶母。带着诅咒离家出走的卡夫卡,来到了甲村图书馆,遇到了被“寓意”联结起来的“姐姐”樱花和“母亲”佐伯,并最终似是刻意的去实现了父亲的诅咒,杀死了亲生父亲,和母亲跟姐姐交合。从逃离到对抗,到接受再逃离。这个少年淌过诅咒之河,浑身湿透的来到了“世界边缘”,在这里,有保持着十五岁少女模样的母亲,有名为琼尼、沃克的父亲,作为一个被诅咒过的少年,他也可以选择留在这里,再也不用去理会现实世界中那被诅咒的人生。不过,既然后来的卡夫卡是一个活生生并且影子完完整整的人,那么,十五岁那年的卡夫卡肯定是没有将自己留在另一边的。

有一点忘了补充,十五岁的卡夫卡还是一个有妄想症的少年。所以,也许上面的故事是真实的,也许只是一个带有隐喻的幻想故事,然而不管是幻想还是真实,它们都会被原原本本的存放在田村卡夫卡纪念图书馆。

3、卡夫卡公式

“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从沙尘暴中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踏入沙尘暴时的你。是的,这就是所谓沙尘暴的含义。”叫乌鸦的少年这样说。

若是提起卡夫卡,第一个想到通常会是弗兰茨、卡夫卡,这位名为田村卡夫卡的十五岁少年评论起弗兰茨、卡夫卡时曾说,“较之力图叙说我们置身其中的状况,卡夫卡更想纯粹的解说那架复杂的机器,就是说,他可以用这种方式比任何人都真切的说明我们置身其中的状况。”

或者说,弗兰茨、卡夫卡所叙述的不是某件具体的事情,而是写出了用于某种事物上的通用公式。在不相同的事情上换上不同的数值,你会发现,这其中竟有着可以套用的相同规律。而这位同样名为卡夫卡的少年,用一个魔幻的故事讲述了他十五岁那年的一场沙尘暴,在不断强调隐喻和暗讽的条件下,或许也成功的列出了这样一个可以通用的公式。

每个人都并非是自愿来到这个世界,因为当我们不存在的时候没有人能够征求到我们的意见。后来我们存在了,最初只是作为其他人存在的一种衍生物而存在。我们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成一个能独立行走的人,我们开始认识世界,往脑子里灌输各种各样的图式(TABUZHE网Www、GuaZe、Com),逐渐形成一个初成规模的人格,但那并不是成长中最困难的任务,最难的是,很多人都会忽视掉认识自己这一点,也不会去怀疑现在的自己是不是真的自己。是某个环境所造就的衍生物?还是自己主动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

而当你开始意识到环境对你的限制和影响,或许是一个不太平和的家庭,或许是一个不太善意的团体,或许是一个不太顺利的处境,也或许是其他更微妙的情境。幸运的是,你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了,当你感受到了它与你本身的不协调,并试图去调整,真正的你便在此萌芽。与环境的这个冲突,或许很平和,也或许很汹涌,平和的时候,可能要等到好几年才能反应过来,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所发生的本质性变化;汹涌的时候,就像是卡夫卡的沙尘暴,席卷一切,直接将你逼向世界边缘。

而第一次面对这场冲突,小小年纪胳膊也细力量也小的你又该怎么做呢?

唯愿每个少年都能顺利返航。

4、最后的无辜

往后,我便是我自己了。我被诅咒过,我也与它对抗了,一切都已经发生了。自此以后,所有的一切都将由我自己负责了。叫乌鸦的少年说,“你是现实世界中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起初,我是另外两个人的一人一半,我来自于他们对自我的分离,我的血肉我的性格,我的一切都体现着他们的人生。若我是幸运的,那么我将被两个人如同爱他们自己一般爱着,若我是不幸的,那么我同时也将被两个人如同恨他们自己一样恨着。我会如何成长,便是对于我周围环境的反馈,就连我的思想也是来自于别人的模板。可以说,那个和环境融为一体的我,依然是无辜的。

但终会有那么一天,我得意识到,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一当我有了这种意识,我便不再是无辜的存在。我也不再是单纯的田村卡夫卡,我还是叫乌鸦的少年。我看着这个世界,而乌鸦看着我。

或许我也可以选择永远不觉醒,那么我将保持一辈子的无辜状态,不必承担自己的罪过和责任并且心安理得。唯一的代价就是,“我”不曾存在于这个世界。

十五岁那年的田村卡夫卡是我所喜欢的,他带着完整的影子回归,证明了他是“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翻电脑的时候发现这篇2016年重读《海边的卡夫卡》时,写下的读后感,非常仔细的把这篇读后感读了一遍,然后很疑惑,《海边的卡夫卡》讲的什么来着?这写的什么玩意儿?怎么每一个字都认识,通篇一读没一句明白的,我他妈当时到底在写什么?

第六篇:《海边得卡夫卡》读后感2000字

“某种情况下,命运这东西类似不断改变前进方向的局部沙尘暴,你变换脚步力图避开它,不料沙尘暴就像很配合你似的同样变换脚步。你再次变换脚步,沙尘暴也变换脚步——如此无数次周而复始,恰如黎明前同死神一起跳的不吉利的舞。”

选择写一篇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我是犹豫了很久的。自己有很多地方都读不太懂,一些故意表现的手法我也不能够体会尽其中的深味。但是这本书的情节、情感以及文学方面都吸引且打动了我。更多的,是想给这位十五岁离家出走的、迈入“沙尘暴”的田村卡夫卡(化名)记录下什么,或者说,我自己所理解的卡夫卡兄。

这部小说有两条线,甚至还有时间轴上的区别,看似毫不相干的少年与老头,又有着微妙的联系。我自然无法准确概括,简单点说,便是:十五岁生日到来的时候,少年离开家,去远方陌生的城市,在一座小图书馆的角落里求生。少年离开家,来逃避父亲的类似“俄狄浦斯王”的诅咒,诅咒却更变本加厉地降临在十五岁的少年上。

“预言总是如黑乎乎的神秘水潭出现在那里。平日静悄悄潜伏于某个人所不知的场所。一旦时机来临,它就无声无息地涌出,冰冷冷浸满你身上每一个细胞。你在残酷的洪水泛滥中奄奄一息、痛苦挣扎。”

少年父亲被老头杀害后,血却全溅到相隔万里的少年身上,诅咒开始接二连三,以极其荒谬的手法灵验,甚至不惜将现实与梦境相混淆。

“我不想杀人,也不想被人杀。”

少年选择迷失在山林,并由两位日本逃兵的亡灵带入异界(在我看来异界就是进入堕落的最后边界),在没有时间的异界中又选择重返人间,最终又回到到东京继续上学。

如果少年留在了森林尽头,那便是他放弃成长、放弃责任、放弃救赎的具象化。十五岁的少年,从拒绝社会到融入社会,从放弃责任到回归责任,走向新生,我不知“勇敢”一词用得是否恰当。

村上春树的序言我反复读过,有几句颇值思索:“之所以想写少年,是因为他们还是可变的存在体,他们的灵魂仍处于绵软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去向,他们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样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然而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成熟,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我想把如此摇摆、蜕变的灵魂细致入微地描绘在fiction(小说)这一容器中。籍此展现一个人的精神究竟将在怎样的故事性中聚敛成形,由怎样的波涛将其冲往怎样的地带。年龄在十五岁,意味着心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碰撞,意味着世界观在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游移,意味着身体在跳跃与沉实之间徘徊。我们既接受热切的祝福,又接受凶狠的诅咒。于是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tough),同时又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

小说中的少年所经历的种种,是不会在现实中发生,但又有着很多少年的影子。而这本书,我体会最深的便是“认清这个世界,然后去热爱它”。

每个少年的成长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少年渴望独立、坚强的同时,又在害怕未知的残酷。一边拒绝成长的同时却又在时间的催化下不知不觉变了样子。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成长经历吧。而各种或心酸难过或温暖难忘的独特的回忆,成为构成自己的元素,确定一个个内在的独立特殊体。有些人在极夜的冰原上迷惘了,有些人在翻来覆去的碰壁中沉默了,有些人因为自己的路照明而重见阳光,有些人一直都在春天的花园里百花齐放。

回到沙尘暴,这是因为,沙尘暴不是来自远处什么地方的两不相关的什么。就是说,那家伙是你本身,是你本身中的什么。所以,你能做的,不外乎乖乖地径直跨入那片沙尘暴之中,紧紧捂住眼睛和耳朵,以免沙尘进入。一步一步从中穿过。那里面大概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方向、有时甚至没有时间,唯有碎骨一样细细白白的沙尘在高空盘旋。当然,实际上你会从中穿过,穿过猛烈的沙尘暴,穿过形而上的、象征性的沙尘暴。但是,它既是形而上的、象征性的,同时又将如千万把剃须刀锋利地割裂你的血肉之躯。不知有多少人曾在那里流血,你本身也会流血。温暖的鲜红的血,你将双手接血,那既是是你的血,又是别人的血。

而沙尘暴偃旗息鼓之时呢,你恐怕还不能完全明白自己是如何从中穿过而得以逃生的,甚至它是否已经远去,你大概都无从判断。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从沙尘暴中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尘暴时的那个你。是的,这就是所谓沙尘暴的含义。

少年先是在逃离诅咒,再到接受诅咒。或许每个人都是被贬下凡的天使,无数的密密麻麻的如蜂窝式的诅咒已在你的轨迹中悄然设下。我们只能等待时间的推移,并在诅咒中尽量保持自己的纯洁与可爱。又或许每个人只有经历岁月中的磨难才能有成为神的资格,才能有独挡一面的能力。岁月长河是红色的,无数失败者深红的血液已染尽这里,但又没有办法,都是在这里长大。

“缺乏想象力的狭隘和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这些东西,我从心底畏惧和憎恶这些东西。”

要我说,若是人生堕入黑暗、愚昧、自以为是,不如不来这一世。这个充斥着各种元素的世界,哪怕身处扭曲之中,也不能让自己的目光变钝、谈吐变粗糙、行为变劣制。贫民窟中能出球王,黑人居住的地方能出州长,这是真正的勇敢、坚强与茁壮成长。

随着成长,我们渐渐认清这个世界,虽然不如当初向往时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还有点残酷无情,让你感到无助,但是请铭记自己的珍贵,铭记自己的意志与渴望。每个人都曾像田村卡夫卡(在捷克语中,卡夫卡意为乌鸦),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回到属于自己的东京。

第七篇:《海边得卡夫卡》读后感450字

今天看完了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

五百多页的书只用了3天的时间就看完,足以看出此书对于我的吸引力、看出我读的是如何如痴如醉。沉醉于一本书,不眠不休地一气读完的行为和感觉于我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10多年了吧?总感觉没时间,总感觉心静不下来。啊,这次终于又体验了一次,感觉真好啊!

之所以看村上春树的作品是因为慕名,慕名而读。阅读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故事按三条线索依次独立展开:15岁的少年田村卡夫卡离家出走;山梨县的16名学生在山上离奇昏倒;昏倒后醒来的、变得智障的、能与猫对话的中田聪的故事。

在看的过程中,心情随着故事的发展起起伏伏。有困惑,为那些不明所以的事件;有思考,如文明始自人类开始建立樊篱时;有恐惧,如逮猫人的残忍行径。感觉作品中有一种强烈的唯心的、宿命的东西,如田村卡夫卡之父的诅咒一一实现、如佐伯的死、如中田聪的预言和死亡等等,一切都摆脱不了宿命的安排。(让人产生强烈的无奈之感)

虽说是本消遣性的小说,但是读书时也需要集中注意力,因为书中到处是隐喻以及充满了哲理的语句,需要用心去思考、理解。读这本书,让人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即村上春树思想的深邃,想象力的丰富、大胆、自由、飘逸。大家真不愧为大家啊!

第八篇:《海边得卡夫卡》读后感1700字

刚好最近看完了《海边的卡夫卡》,就顺便来写它的读后感吧。

话说能看到这本书,倒是偶然的缘分。原本不知村上春树有过这样一部作品,在图书馆没能借到《挪威的森林》,因而退而求之,便借了这本书。

我不知卡夫卡具体表示什么意思,大概是世上一切荒谬和无稽的矛盾吧!书上每一位人物大抵都带着这样的特质:憎恨父亲却最后选择回到父亲家的少年;少时优异却事故后不识字但能够与猫咪交流的老人;心理是男性却生理是女性的女性;热爱儿子却抛弃儿子的母亲……而在我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卡夫卡,甚至人生本身也是。人本就是矛盾的产物,至于荒谬无否,我们谁敢说自己不曾过荒谬过,莫说由人走出来的人生了。

无奈这本书实在太厚了,内容实在太丰富了,以至于我觉得我读了两三遍后,也只感悟到其中的点滴罢了。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第一次看的时候,被书中男主角——十五岁的少年所吸引,为什么他会选择15岁生日的时候离家出走,逃离了自己的家,一点都不留恋;为什么他跟他的父亲那么陌生,那为什么父亲又那么厌恶他呢?还有,为什么少年脑海里经常有另外一名叫做乌鸦的少年跟他对话呢?而越看就产生越多疑问,越看就越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场,他们无不一一吸引着我的目光。最令我吃惊,惊讶的是少年父亲对他说的于俄浦狄斯预言更恶毒的诅咒:亲手杀死自己的父亲,和亲生母亲以及姐姐交合。

更令我吃惊的还在后头,那就是事情正如父亲恶毒的诅咒慢慢实现:父亲被杀死了,少年却不能明确地表示自己不曾动手过:而少年遇到了和他分离多年的母亲并偷偷仰慕着她,最终也与她发生了关系;在少年离家出走的路上,他遇上了一位可能是他失散多年的姐姐的女性,并在梦中也发生了关系。在发生了所有的事情后,少年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入口,在另外的世界,时间不是时间,每个人都不会发生生理的变化,都没有人应有的七情六欲,只是在那里活着,不需要吃饭,不需要娱乐。少年决定投身于那个世界,他觉得父亲恶毒的诅咒已经实现了,自己也被父亲破坏得不是自己,在现实的世界已经没有人牵挂自己,自己也没有留在现实的价值,因此,他放下现实的一切,走进了那个世界。

在另外的世界,他遇到了十五岁时的母亲——自己一直仰慕的少女。可是那位少女没有了过去的记忆,她忘了那位她爱的爱人,她忘了她一直守候的甲村图书馆,她也忘了现在站在她面前曾与50多岁的她发生过关系的儿子。她就这样活着,如同那个世界上其他的人类。在少年来到这个世界的第四五天,50多岁的母亲也来到了这个世界,她告诉少年一定要离开这个世界,趁着入口还没有关闭,而最终少年被说服离开这个世界,因为母亲最后跟她说:“过去,我抛弃了自己最珍惜的东西;如金,我一直在后悔。我希望你离开,我希望你能够留在现实的世界,记住我,记住我曾活在那个世界(因为每一个来到另外的世界的人都会慢慢失去自己在现实世界的回忆)。我爱你”

也许大家会觉得狗血,怎么她的一番话就会打动少年,打破了少年的绝望。但是,在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竟然眼眶湿润了。我在想,当你以为世上没有人会爱你的时候,有个人对你说,他希望你活着,不仅为你,而且为她活着;有个人对你说;你是他最珍惜的东西,你还被人珍惜着,你不是孤单的;有个人对你说,他爱你,是的,他爱你。“我爱你”多么美好而幸福的一句话,在你寂寞无助绝望的时候,说出这句话,简直会让人重生,更不用说对方还是你一直在仰慕,一直在寻找的亲人。这样的温暖,这样的意识,这样的希冀,让少年走出了另外的世界。

而我多么幸运少年回来了现实的世界。如果他没回来,他就不会遇到那位可能是他失散多年的姐姐的女性;如果他没遇到她,他也不会知道她那晚也做梦了,只是,在他的梦里,他强迫与她发生了关系,而在她的梦里,他在迷惘,他在哭泣,她在安慰;如果他不知道她的梦,他就不知道父亲恶毒的诅咒并没有完全实现——他没有与自己的姐姐交合;如果他不知道父亲的诅咒并没有实现,他也还一定以为自己被父亲损坏得不是他自己,觉得自己没有留在现实世界的价值,于是一直沉沦在绝望与矛盾之间。可是,世界还是美好,它还是不忍心伤害每一个人,所以最后,没有如果,他回来,于是他遇到了他的姐姐,他知道了她的梦,知道了诅咒没有实现,知道自己还是自己,虽然曾被自己的父亲破坏过。但是,最后,他会会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他活了15年却开始以自己意愿活着的新世界,更不论世界很美好。

是的,世界很美好,不忍心伤害每一个活着的人,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是卡夫卡,人生也曾那么卡夫卡,但是,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对你说爱你;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让你相信自己能走出这样的生活,不再卡夫卡;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让你真正摆脱卡夫卡。卡夫卡不可怕,因为总有那么一条道路会指引你离开他。世界就是那么美好,因为有那么一个人,那么一条路,还有,这样一个世界。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