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电影黄金花观后感影评5篇

《黄金花》观后感(1):真挚的表演,拯救了糟糕的《黄金花》

不久前揭晓的本年度香港金像奖,带给我惊讶的,倒不是影帝的归属(古天乐)或最佳影片(《明月几时有》),因为它们都有些许“好猜”。除了这些外,《黄金花》夺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演员两个大奖,无疑更加令人侧目。

黄金花与老公一切照顾患有自闭症、中度智障的儿子 20 年,辛苦的生活促使丈夫去找小三,于是黄金花产生了手刃小三的想法,儿子成为她布局“不在场证明”的关键点。她在幻想中杀死了小三,在现实中迎来了救赎。

香港庶民题材

的电影已有不少深入人心的作品,比如许鞍华的《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等,或是去年那部同样拿下金像影后的《幸运是我》。

这些电影的共通点在于,

它们都胜在朴素、扎实,用平平淡淡的手法去讲述,演员真挚动人的表演便能顺畅地递到观众的心头,不需要过多乃至过度的编剧技巧、戏剧冲突,就可以积蓄起情感力量。

显然,对生活本真的观察与思考,提炼出打动人心的细节,再将这些与演员的表演融汇,是这些看似简单的作品背后的复杂之处。

《黄金花》在某些时刻,是同以往这些佳作殊途同归的。

例如影片的开头与末尾都以访谈的形式

,客观地呈现出黄金花为照顾自闭症的儿子生活起居的诸多不易,“白头人送黑头人也是一种幸福”等台词更是引发观众的共情。

但这也几乎是电影在形式上为数不多的仅存亮点。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

电影在类型混搭上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大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靠向了犯罪类型片路数,用不大入流的炫技方式来描绘黄金花如何盘算策划杀死“狐狸精丹凤眼”小三。

可以设想,如果规避掉这大段情节,

专注于中年危机(丈夫出轨后的家庭/人到中年的状态)、底层香港市民的生活展现、自闭症关怀、家庭母子亲情这四个方向上互相拉扯堆叠出有层次感的叙述

,那么影片也许不会到如今的地步。

黄金花准备靠老港片中的“离港-偷渡入境”来制造不在场证明,再持刀通过没有监视器的地方,潜入小三家中杀死她。这套

“颅内杀人”

总计幻想了两次,也即将要付诸行动,带着儿子制造不在场证据,但最后还是停了下来。

如果说第一次幻想还因“电梯监视器”显示出其一定的现实性,那么在第二次幻想中,导演用血红色调与母子“一起杀人”的超现实幻想场面,使电影一不留神便滑向了引发强烈噱头与巨大反差感的设计,从而破坏了故事本身。

大量的闪回与炫技的镜头,予人浓厚的割裂感,所谓的“知音体”“故事会式”的手法,被用在了这些段落上

。不少桥段想要拍出不同于简单塑造出的现实情境,但不会走路便想得去跑,连基础的现实都几乎被剥离。

据导演陈大利说,最初在向资方“卖故事”的时候,

他着重强调的卖点是“一个师奶杀人的故事”(听上去简直像是差点彻头彻尾知音体的B级片项目)

。因为最初要用两三分钟去说服老板投资拍摄,不耸人听闻,便没有拍戏的机会。

但在拍摄时,主创悬崖勒马,焦点逐渐换成了“母子情深”,所幸的是,也正因这个转换,电影其他的部分显得问题并不太大。“剧本一路成长,其实故事是没怎么变过,只是焦点变作了母子情,将情感放到了最大。”

真正令这个不够优秀的剧本,“鲜活”起来的,则是毛舜筠与新人凌文龙富有层次和内容的表演。

他们是影片的灵魂人物,拯救了糟糕的《黄金花》。

毛舜筠在《黄金花》中的表演了一个不断被生活裹挟的女人。

她有着悲伤、自责的过往,同时又困在日复一日、夜以继日地照顾儿子的生活之中,还要面对中年危机、丈夫出轨离家的残酷现实,准备做出极端的报复行为。

这个角色的复杂性由此而来,毛舜筠真正做到了将生活经历与观察化入角色之中,

眼神与肢体都非常地真实、细腻,捕捉到了大量家庭主妇在生活中的细节。

对不少人而言,毛舜筠最有名的身份大概还是张国荣的前女友,但实际上她的表演也一直备受认可。毛舜筠之前的代表作大多以喜剧为主,《家有喜事》、《情圣》、《花田喜事》等,虽然创造了一系列令观众难以忘怀的角色,但这些作品的确很难在评奖的体系上出头。

入行42年来,毛舜筠曾入围过两次金像奖最佳女主(《老港正传》、《大丈夫2》),这次凭借《黄金花》击败张艾嘉、周迅、周秀娜和邓丽欣拿下自己的首个影后,上台发表感言时,

她甚至几度语无伦次,饱含着背后的不易与辛酸。

与她对戏的新人是香港话剧团出身的凌文龙,他在电影中同样贡献出了相当出彩的表演,并凭借光仔这个角色拿下不少的提名和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

出演罹患自闭症和中度智障的病人角色,

演员需要大量的情绪投入,否则就会呈现出不够自然的肢体语言。

而凌文龙的

表演则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偏差

,包括在街上与其他人的互动,激动时的反应,或者是在遭遇性刺激后的躁动,

这些自闭症患者的特性都被他牢牢抓住,给人万分真实的直观感受。

此外,凌文龙与毛舜筠的搭戏也够有料可看。

不仅是因为这两个角色的特殊性,使得演员的表演能够

有张有弛、有动有静

;更关键的点在于,二者互相间的

情感联结

,通过两位演员的互动被展现得异常到位。

《黄金花》就是这样一类小成本电影的范例——

就算导演与编剧问题良多,但却还是能让观众沉住气,并为之深深打动。

因为出色的演员们(毛舜筠、凌文龙)真挚动情的表演,令每单场戏的内部都有了很高的完成度,使观众的眼神离不开他们。

首发于公众号:幕味儿 / 风影电影纪

《黄金花》观后感(2):过一天算一天,才是生活最大的无望

整部影片时刻被一种无望的感觉包裹。

这种无望基本是影片呈现的生活带给观众的感觉。毛舜筠饰演的家庭主妇黄金花的最大无望来自于自闭症+中度智障的儿子(凌文龙饰)。影片没有选择励志片那样让儿子最终更接近正常人,因此

聪明地躲开了庸俗的煽情套路,也更加重了无望的无力感

。这种无力感通过黄金花接受采访时一句话,像一把刀子一样直插人心:“人家说白发人送黑发人,对我们来说是幸运。”

1、

如果说需要人照顾的儿子是黄金花无望的根源,那吕良伟饰演的习惯性出轨的老公彻底把黄金花推入无望的深渊。就像黄金花对小三说的那样:我恨你不是你抢了我老公,而是抢了我儿子的爸爸。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父亲的角色尤为重要,儿子一犯病就自残,爸爸就要制止儿子,在这个过程中,爸爸身上留下了很多被儿子抓伤而留下的疤痕。在爸爸离开的日子,儿子又犯病了,这次换做黄金花来制止儿子。一个妈妈如何在体力上战胜一个20多岁的大小伙子?所以等孩子安静睡去后,黄金花在黑暗中边流泪边忍着身体的抖动。

生活想要让你体会无望的滋味,不会一味让你消沉下去,会让你尝试多次看似的希望后,自己得出生活无望的结论,这时心如死灰才是真的无望。

所以在老公离去后,黄金花迎接了第一次希望——如何完美谋杀小三。为了找到完美作案时间,黄金花带着儿子跟踪小三,认真记录小三的生活规律,寻找小三独处时间方便下书。然后又从港片得到启发,先从香港去深圳,留下出行记录,然后再从深圳偷渡回香港,杀掉小三,神不知鬼不觉。第一次因为暴露在电梯的闭路电视里,黄金花只好作罢,第二次因为儿子的阻拦,也没有成功。

感觉希望触手可得,下一秒却遥不可及!还有比这更无望的事情吗?

在黄金花两次准备谋杀小三中间,有过放弃谋杀过好生活的念头。她开始和周围婆婆妈妈们聊天,一起去唱K,儿子和她也更亲近,她自己还找了一份工作可以养活自己和儿子。就在黄金花自以为生活朝着美好前进时,小三找到黄金花,说了些不疼不痒的酸话,无非就是讽刺黄金花年龄大,生了个傻儿子,活该老公和人跑了之类的。然后要和自己离婚的老公又偷偷找到儿子,最后还致使儿子走丢。接二连三的不顺利才又让黄金花重拾杀死小三的想法。

2、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Tomorrow is Another Day,源自《飘》里女主郝思嘉的一句话。可以理解为明天会更好这种带有鸡汤味道的激励人心的话。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过一天算一天这样消极的厌世想法。

生活的不断重复、循环,仿佛把黄金花困在了当下。眼下的麻烦事让她应接不暇,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情,想其他父母一样,展望美好的未来。最开始的麻烦事是照顾老公、儿子的饮食起居,同时要面对儿子突如其来的发病,接着就要处理老公出轨,小三找上门这种烂事。老公离家出走后,黄金花既要面对生存问题,又要照顾儿子。在老公幡然悔悟重新回归家庭后,黄金花也没有高兴、没有责怪,有的是对未来的绝望:

“人家说白发人送黑发人,对我们来说是幸运。”

还有什么比没有希望的明天更让人绝望的吗?

3、

聚焦这样一个家庭,导演能忍住不刻意煽情,着实不容易。但导演躲开了廉价的煽情,却没躲开逻辑bug。电影里黄金花说儿子背她名字、电话都要背5年,可是仅仅看着黄金花记录小三生活作息、洗刀,就能推理出黄金花要去杀小三。这样的理由在我看来是不能信服的。

瑕不掩瑜,本片能够将“无望”这个有些虚的词塞进每个观众的心里,已属难得。

《黄金花》观后感(3):灿烂千阳,毛舜筠一次岁月沉淀的洗练

黄金花,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有种灿烂千阳的感觉,看导演专访里提到,果不其然,他说“写一个正面女人的时候,我想把最美丽最灿烂的名字给她。为她伟大的爱以及无条件的爱去留下一个深刻的记号,也把她的名字改成电影的名字,就是希望看完之后观众记得黄金花三个字其实是一种精神。”女性主义的力量,一种蓬勃向上的能量扑面而来。让我想到这次香港电影节的茶水工颁奖,女性意识在近年香港电影衰落路途中愈演愈烈,关注女性的电影,比如《踏雪寻梅》,比如《嘉年华》,比如《我心雀跃》。他们或者生猛,或者新鲜,或者温柔似水,或者直击人心。《黄金花》好像都占了。

初看故事简介和宣传,以为它是一部自闭症儿童成长故事。其实不然,毛舜筠扮演的母亲,遭遇家庭变故,丈夫面临中年危机,自闭症加智力障碍的儿子成了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的部分。影片没有重点聚焦自闭症儿子的成长,这和《我的影子在奔跑》里的修直有所差别。一位是活泼灵动的自闭症天才儿童,一位是头脑经常处于不正常状态的人际交往缺失少年,如此看来,凌文龙在表演痴痫状态的时候,显得没有修直看起来那么讨人喜欢,他更多成为母亲的一种负担,成为这个家庭走向分裂的一根导火索。当然设定如此,这样的少年在现实里也确实存在。这让影片的真实震撼力量更为底层和直观。

淡化自闭症的标签化处理,《黄金花》更加着眼夫妻家庭面临的中年危机,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里化解矛盾消化痛苦。当前社会的竞争压力愈演愈烈,经济是每个家庭的支点,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化都市,贫富差距更是尤为明显。吕良伟饰演的父亲是一位出租车司机,过活了数十年照顾自闭症儿子的无趣生活,偶尔在门外沾花惹草。观众兴许会和我一样纳闷,没钱没势没样貌的吕良伟,凭何获取年轻护士的垂爱,不离不弃,这大概是导演一定程度上的直男思维,或者呈现整个社会男女平等状况失衡的态势。如同片名一样,毛毛母亲的坚韧挺拔,正是体现了导演对男女平等的期望。

电影里有部分超现实梦境的场景,用大红色大面积渲染效果,呈现母亲得知丈夫出轨后的复仇计划。这不免让人想到《三块广告牌》里科恩嫂怒烧广告牌,女性在受到创伤后内心的暴躁和戾气一瞬间爆发,无法缓解,本片用血色的幻想让观众置身复仇计划,一度恍惚于现实和梦境。

尽管这一部分是虚构的,但是加大了剧情的反转和冲突,让整个故事陷入疑云。直到最后,自闭症儿子用自己的画证明了母亲的猜想,原来儿子虽然平时看似糊涂,却深谙母亲内心,一步步观察着母亲的举动,担心预想的后果终有一天造成。在母亲决定向小三复仇一刻,儿子紧紧拽住母亲,用撕碎画作的方式引起母亲注意,观众恍然大悟,原来,最明白最懂事的竟是一个“非正常人”。

最终,母亲的仇恨得以消解,如同《三块广告牌》里母亲和警察奔向目的地,出发路上说的一句“边走边看吧”,凶手是谁已然不重要,所有暴力和愤怒情绪在温柔中化解,一切都仿佛一场刚惊醒的梦。《黄金花》里的爸爸回归了,结局是温柔的,尽管影片也没有特别交待一个终日照顾病患儿子饱受折磨的父亲后来浪子回头的情感动机,或者说没有具体呈现显得反转有些生硬。

导演陈大利在采访中表示,一开始为什么拍这样一部电影,是因为在楼下看到一个妈妈带着有特殊需要儿子赶车的画面,觉得很感动,所以把这种有特殊需要家庭的女人写成了一个《黄金花》的故事。所以复仇的故事是导演艺术加工的,却是常有发生的真实,现实中极有可能母亲一人带着儿子坚强生活,最后的一抹能量和温存,还是给故事一点星星之火的希望。

《黄金花》有一些缺点,相比类似亲子关系主题的《一念无明》《幸运是我》,在调控和编排上稍逊一筹。而毛毛姐在一看到剧本以后就决定要演,贡献出了非凡的隐忍和爆发演技,金像奖影后当之无愧,新演员凌文龙稍显青涩,但也是收放自如。在商业市场环境下,还能拍这样一个没有热点题材的故事,去真实展现人性的弱点和生活琐碎的希冀,实实在在刻画一位母亲的心境转变,这是难能可贵的。

可以说在近期五一新片档期中,它是唯一值得进影院观看的。

《黄金花》观后感(4):黄金花:把生活的苦难,放风中,let it go!

类似《一念无明》,黄金花讲述的也是家庭创伤类故事,它关注的是自闭症和身受其累的家人,鼓励人们豁达地面对生活坎坷。黄金花是本片女主人公的名字,因儿子爱吃虾条,常把她喊做“黄金虾”。本片泪点与笑点并存,个人来讲,我最喜欢本片中,女主和邻里好友去KTV唱歌的那场戏,温馨有力量;就让生活的苦难,放风中,毕竟,”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影片开场介绍人物的方式很特别,主角母亲(黄金花)正接受采访,从她口中很自然的得知了:她的家庭关系(一家三口),日常工作(煮饭),她的痛点(孩子无法自理)。在一段童声配乐中,主角一家所在的城市生活环境一一被呈现,“故事”自然如流水般展开了。

情感高潮处,消音处理。在母亲黄金花发现父亲出轨证据的那一刻,她气急了,镜头仰拍,呈现了她愤怒的面庞和颤抖的身体,但这个愤怒被消音了,一下子的沉静,让我在影院里感受到了她的“愤怒”的情绪正借由我的身体散发出去。我替她,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又吐了出去。这样的共情效果,颇为奇妙。

在影片后段,母亲黄金花压制不住发疯般自残的儿子,她哭泣,她哭喊帮助。配乐用了童声“tomorrow is another day”来宽慰母亲,这样的声画对立,传递出的信息像是对宠物的轻柔爱抚:没事的,没事的。对于身处生活泥潭中的人,言语只能是安慰。

《黄金花》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意像是鱼,鱼缸里的金鱼,车里的鱼挂饰,背包上的鱼布偶,海洋馆里的鲸鱼。金鱼即子,光仔,那个无时无刻需要父母看护的孩子,就如金鱼需要水。父母的分开,带来的是光仔缺爱,影片用了金鱼离开水,在鱼缸中挣扎来体现光仔的痛苦。又用倒镜头的方式,展现了打泼的水正在回到鱼缸,比喻覆水“可”收,黄金花一家破裂的关系可复原。离家的父亲,归家时,带着象征一家人团聚的三条金鱼。片尾,ta们一家人去海洋馆看了,光仔心心念念的“大鱼”家族。

另一处,展现人物心理状态的是一组组红色凶案现场镜头。像是滤镜一般,深红色的画面,让人很容易闻到血腥味。另外,关于杀人的情节设计镜头,是重复使用的,母亲情绪一愤怒,就想通过捅杀复仇来抵消心中的怨恨。这样的复沓,很有韵律,也符合人物发展特点。

《黄金花》观后感(5):哭着前任,我们却忽视了这部好片

电影

《后来的我们》

累计票房已经超过了10亿,不光炒火了“后来”和“前任”两个词,也将奶茶刘若英一举推上内地票房最高女导演的宝座。

超高的票房数据,带来的却只有轰轰烈烈的

“退票”

风波和电影口碑的一路下滑。

究其原因,在过于精心策划的营销和宣传之下,被贴上无数怀旧标签华丽上映,电影已经失去了情感的

“真”

与其说,被电影打动。还不如说,是完完整整被自己感动了两小时。

除了掀起一股怀念前任的妖风,吹过之后又能剩下什么?

相比之下,我宁可看这部被忽视的,最真实的好电影。

4、28日上映的《黄金花》。

名为

“黄金花”

的母亲(毛舜筠 饰)含辛茹苦养育智障儿子二十年,丈夫(吕良伟 饰)却用出轨来逃避家庭。

黄金花歇斯底里地逼问赶走了丈夫,却想用杀死小三的方式挽回自己的家庭。她陷入到一个完美母亲与精神病杀手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也因为这部电影,表现了最真实的

情感

母亲黄金花对儿子关怀备至的爱;被生活折磨打击的重重疲惫;发现丈夫出轨时爆发的愤怒怨恨;每一个瞬间都让人看得无奈又心疼。

不得不说,毛舜筠凭借此片获得

“金像奖影后”

,实至名归。

父亲也不是游手好闲的懦夫,而是在辞掉工作形影不离陪伴了儿子七年之后,麻木了自己的家庭责任感一味逃避,但他的心里却时刻充满着纠结与愧疚。

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却有着一个不普通的儿子。一出生就患有自闭症和中度智障,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给糖吃就开心,不满意就开始伤害自己,用尽全身的力气胡闹。

五年的时间足够一个孩子读完小学,却只够他记住母亲的电话号码。

狭窄逼仄的屋子,简陋紧凑的生活,看不到未来的生活。

没有什么十年后转折和暴富的神话,电影里随处可窥见的,是不加修饰的辛酸。

为了真实出演罹患自闭症和中度智障的病人角色,饰演儿子的

凌文龙

与患者贴身接触,观察每一个细节。

于是他的表演几乎

天衣无缝

,激动时的反应,遭遇性刺激后的躁动,每一个患者的特性都被他牢牢抓住,根本看不出他竟然只是一个新人演员。

此外,凌文龙与毛舜筠的搭戏也够有料可看。

《黄金花》最动人的情感自然是母子情,但最扣人的情节,是毛舜筠饰演的黄金花向凶悍小三复仇。

动机、计划、行动、善后、、、犯罪心理、表情的把握,毛舜筠呈现出和以往不同的表演气质,黑暗中的冷峻面孔,让人不寒而栗。

她以为自闭症的儿子不明白发生什么事,一步步迈向犯罪边缘时,心里明镜似的儿子,及时用爱,让母亲悬崖勒马,放弃复仇行动。

放过别人,何尝不是放过自己?

就像《黄金花》的英文名: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过去的就让它随风吹散,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据导演陈大利说,最初在向资方“卖故事”的时候,他着重强调的卖点是

“一个师奶杀人的故事”

(听上去简直像是差点彻头彻尾知音体的B级片项目)。因为最初要用两三分钟去说服老板投资拍摄,不耸人听闻,便没有拍戏的机会。

因此,我们才有幸在屏幕上再一次看见毛舜筠,这个张国荣唯一爱过的女人。

《黄金花》宣传,还是绕不开关于哥哥的话题,毛舜筠已没有初时的内疚,回忆里全是开心的记忆。

喜欢看港片的影迷还记得

《家有喜事》

毛舜筠和张国荣这对欢喜冤家。MO姐可帅可美,可攻可温柔,可塑性强。

《水浒笑传》

里的风骚潘金莲、

《黄飞鸿笑传》

里的淫贱十三姨,经典角色一经她的演绎,无一例外成为最搞笑的版本。

和周星驰合作的

《情圣》

里,毛舜筠傻得喜感十足,算是星女郎当中,唯一一个不用靠美色、扮纯情、扮丑,却能和星爷争光辉的女搭档。

经历过两次失败婚姻的毛舜筠,嫁给美术指导出身的区丁平(据说媒人还是张国荣),生下两个女儿。家庭的幸福,为人父母的辛苦,让毛舜筠多了些包容,少了份倔强。

复出影坛的

《早熟》

《老港正传》

,毛舜筠对于母子情感戏的把握,细腻到位。这两部影片也给毛舜筠带来一个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一个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封后之作《黄金花》里,与儿子的真情互动,看哭不少观众。

演员之路,始于青春时的芳华,归于生活的本真。

疯过、狂过、傻过、闹过、、、颠覆过往,戏里戏外,把人生过成另外一种样子,回首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懂得放下,坦然面对风雨和哀伤,这才是人生洗尽铅华的真实。

本期互动话题

为什么讲述真实生活的电影总是不卖座?

你喜欢同类型的什么电影?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