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孔子语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4、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5、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9、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1、赤之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1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4、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5、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16、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7、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9、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0、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22、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6、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2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2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0、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3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2、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3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4、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35、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7、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

38、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39、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0、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41、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2、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47、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9、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5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