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电影罪途2之救赎代价观后感影评5篇

《罪途2之救赎代价》观后感(1):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你的心

第二集看完。感觉很多人应该会形容这剧是抽丝剥茧,不过我倒觉得像是在剥洋葱。被剥的就是里面一个个角色。列车上的每个人都出乎意料的丰富立体,无论你一开始给他们贴上了什么样的标签,这些标签都会被一一撕开。撕完标签,人物的内心世界还会不停被陆续剥开。

第一集是妈妈。妈妈最开始是以一个好心路人的形象出现的,我会觉得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目击证人。但很快,剧情告诉我,她是一个在细节处谎话连篇的可疑人物。再剥开一层,原来她竟然是死者的母亲,要为当年枉死的女儿复仇——直到这一刻,她的形象仍然是相对扁平的。但两集里给她的发挥空间不止如此:原来她是一个苦于家暴,无可奈何放下自己的女儿远走他乡的母亲,原来她是一个十年都不曾忘记屈辱,只想换女儿一个清白的执着角色。到了第二集,我又知道,她是一个因为某些原因愿意替真凶顶罪的无辜之人。这之后应该又有一层故事,我有种直觉,整个故事最终的“核”就在妈妈为什么会替人顶罪上。

第二集被剥开的角色,最重头的应该是那个眼镜小哥。一开始还以为他是个难得的“好人”,接下来就会发现他竟然是当年校园欺凌受害者的加害人之一。到这里,这个角色已经算是有冲突有反转了,但第二集里的剧情才真正让我惊讶——完整的故事是这样的:他因为害怕被校园里的团体孤立,所以违心加入了欺负别人的队伍。偶然一次的机会,他偷窥到徐囡囡被成年人性侵。在那之后,他竟然对徐囡囡产生了欲望,以至于对她图谋不轨,在欺凌她时毛手毛脚,这也直接导致了徐囡囡的异常反抗和被打入院——编剧不惮于揭露人性阴暗的笔触在国产作品里实在太难得了!但这个角色竟然还没有彻底剥完——在当年的“意外”发生后,眼镜小哥受不了内心的愧疚感和自责感,开始学习心理学,研究犯罪推理,甚至于,在误以为徐囡囡的妈妈是凶手之后,甘愿替她顶罪。至此,这个角色被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内心的阴暗、挣扎、痛苦、被救赎的渴望和仍然残存的光明,彻底展现在观众面前。而这些竟然都只是两集迷你剧里所塑造的一个群戏角色。

接下来被剥开的还有那个法医。一开始的高冷不近人情,再到后来发现她当年十个徇私舞弊的腐败法医,最后又发现,她的徇私舞弊其实也算不上是严格的罪大恶极,顶多只能算是冷漠和疏忽大意。接下来,她的角色应该还会在第三集继续发挥作用。

现在还没有被拿出来“剥”的角色是死者的好朋友(那个漂亮女孩儿),还有当年的死者。感觉最终的扣会在这两个女孩身上。

我一直认为精彩的剧作要落到“人”上。诡局再诡异,仍然是完成剧情的“器具”,而不是灵魂。国产剧里有血有肉有层次的角色实在太少了,我也受够了看着一群纸片人在剧情需求的推动下忽喜忽怒,做出没逻辑的言行。能在一部迷你剧里看到这么丰富的角色,实在是惊喜。

ps,这不是迷你剧吗,干嘛豆瓣分成三集了,害得我还找了一下。

《罪途2之救赎代价》观后感(2):忍不住想怼一波

鉴于涉及到剧透我就写在第二集了哈,其实主要是针对第一集的。之前因为怕是鬼片所以就开了弹幕护体,结果被网友们的理解力震惊。作为多年CIS CM粉,能感觉到这部作品为了关爱网大受众把推理部分做的尽量简单易懂,我也不是为了看推理来的,因为国产片你想把犯罪手段表现的那么详细且可实施性灰常高,肯定会被删掉的好吗。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就这么简单的推理过程还能有人看不懂…

首先是秋红的身份,她最早就强调自己是“助手,护工那种” 她为啥强调这句?因为没有人会注意护工的!你回忆下,十年前你生了某场病去看了一个医生,你能记得护士是谁?估计医生你都忘记了。学校那么多人,你会议一下打饭的大妈长啥样?我保证你记不得。所以很明显她的校医务室护工的身份是冒充的,她那个时候就是在沿海打工,回来之后知道了这一切,被记者的文章刺激,然后决定找到女儿去世的真相。那么问题来了,是谁告诉她这么详细的事情?她有帮凶毋庸置疑,但究竟是谁呢?估计这就是第三集主要的内容了。

其次想怼的是,这TM哪里和东方快车一样了!动不动就扣抄袭的帽子。我是阿婆的粉丝,东方快车在我心里是神级的存在,但不影响我也看看中国的绿皮火车上发生的事情啊。在这说,进入游戏的故事早就有了,《头号玩家》是抄袭的《Tron》?爱情故事的原型就那么多,所有都是抄袭《罗密欧与朱丽叶》??

还记得当初《夏洛特烦恼》就遇到这种事情,两个导演非常伤心了。所以有些观众真的,杠精,见不得人进步,见不得人努力。觉得剧情有bug老老实实说剧情,觉得演员不好就骂演技,别老干这种一杆子打死的事情。

好了我怼完了,舒服了很多呢~科科

《罪途2之救赎代价》观后感(3):不是影评,只是噼里啪啦乱写一通浮想联翩。

看完想起了《讲故事的人》这本书,我其实并没有看完,也已经记不得内容。素媛还没看,想起熔炉,也想起了魔鬼圣婴,这才是真正的恐怖片,那些装腔作势的恐怖片虽然也会吓到我,但是过了就好,可来自人性的黑暗与狂妄,任何一个人看过后都不容易平复内心的恐慌。以前看的时候总觉得可能夸大了一些,主角生命中重要的角色扮演都到哪去了!!!我现在做的工作,能接触到这样实实在在发生的事例,不再怀疑更多,依然质疑那些最亲近的人在!干!嘛!不要责怪大环境,责怪国家的封建教育,责怪不管是不是义务教育根本不会教我们这些,责怪贫穷,责怪懦弱。。

身边还是有很多留守儿童的家庭,而且大部分的妈妈都比我小那么一两岁,年轻的在外打工,小孩留给老的抚养,这些妈妈爸爸中受教育程度已经比我们上一辈的受得多了,为什么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思想一点也没转变呢。我是不是要开始认同经济能力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高度这句话了,我这样说并不是我不穷,恰恰相反,当然这句话也是我无意间看到的,被记了下来而已。

我小时候也和父母分开过很长一段时间,寄养在亲戚家,父亲这个角色扮演也缺失了最初的那几年,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喊他也从不亲近,还好,庆幸他们也意识到了我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回到了我身边。谢谢!谢谢!

《罪途2之救赎代价》观后感(4):我们从来都没有忘记。

《罪途》的主角,或者说灵魂主角,是那个十年前就已经死去的女童。

穿着宽大的运动服,扎着高高的马尾辫,目光分外清澈。并不宽敞的操场、散发着夏日气息的小卖部、同学们三三两两结伴离去的背影。叫徐囡囡的女孩转过头来,稚气的脸和无助的眼神,瘦瘦小小的身躯衬得校服愈发不合体。只是小学生而已。不懂事的小学生,和我十几年前到处转学时一样的年纪。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是个多病的小孩,常常在上课时间请假去医院问诊。那时女孩们之间偶尔会拉帮结派,以某人为中心组成不同的小团体,窃窃私语,同进同出。但没有人会愿意带着我。好几个女孩都暗地里腹诽,说跟我一起玩会被传染得病。

虽然我仅仅只是因为体弱容易感冒发烧而已。

那是夏天里的一个中午。我坐在操场的角落里,呆呆地看着一群女生在树荫下嬉闹。这时那堆小姑娘里带头的女孩子走了过来。她带着神秘的微笑打量我,开口问:怎么一个人?我带你一块儿玩啊?我们正缺个人一起做游戏呢。

我受宠若惊,连招呼都忘了打,任由她拉着,一路小跑到那堆女生当中。她们交头接耳,打量着我,陆陆续续牵起了手,将我围在中间。

带头的女孩子挤了挤眼:你知道这个游戏的吧?我们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转圈,你站在我们当中,闭上眼睛,沿着反方向转动,等我们一唱完,你就把眼睛睁开!记住记住,中途是不可以睁眼的哦!

我压根不知道这是什么游戏。毕竟我从来没有和她们玩过任何游戏。但这不重要。我傻乎乎地点了点头,紧紧闭上眼睛。耳边响起女孩子们柔嫩清澈的声音:

“一月花,二月花,三月四月……”

“四月”尾音响起的瞬间,七八双手同时落到了我的裤腰上。

只一秒钟,她们把我的短裤连内裤一起扒了下来。

带头的女生笑声尤其响亮。

“三月四月脱裤子。”

我拉起短裤,慌不择路地从那群女生当中逃了出去。我不知道操场上还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我,看到了这一切。

我也不想知道。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加入了学校的鼓号队。第一次表演前,排练有点晚,我在快天黑时穿着演出服回到了家门口。那是一条蓬蓬的小纱裙,走起路来摇摇曳曳,我很喜欢它。

家住五楼,当我走进楼梯间的过道时,下面的铁门打开,跟着走上来一个男人。我已经不记得他的脸。但我记得他肥大的手掌和粗重的喘息。

他用含糊的声音问我:小朋友你知道XXX住在几楼吗?

我从来没听说过那个名字。

可在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之前,就被他紧紧捉住了右手,捏在掌心揉搓着。我想那是应该是表示亲密和善意的举止。但我又总觉得好像哪里有点不对。

然后我感觉到他的手伸到了那条蓬蓬的小纱裙下面。他在做什么?

我本能地往后退去,他却继续靠过来,手依然在裙子下面动作。

我退到了墙角。他紧紧贴着我,用柔软而怪异的语气坚持问道:小朋友你真的不知道XXX住在哪里吗?我找他有很重要的事……

我只知道拼命地摇头。

这时候下面的铁门处传来了进出的声音。他松开手说小朋友谢谢你啊。然后他带着轻快的脚步声,转身离去。我蹬蹬蹬地跑回家。

我觉得那个人的举动怎么想都不对劲。所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说: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怎么能让他碰你呢?你为什么放学不早点回家?

我低下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条蓬蓬裙我再也没有穿过。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附近坐着一个爱欺负人的男生。那时我刚转学不久,是非常容易被盯上的对象。他比较常见的举动是,冷不防地摸到我身边,用力打我的脑袋和肩膀,使劲摇晃我的桌子。我忍过几次,骂过几次,试图举手向老师报告过几次。但是并没有用。他的欺负锲而不舍。

我的朋友对我很生气:你怎么能就那么坐着让他欺负呢?他打你,你就打回去啊。

我想想,好像颇有几分道理。

最终那一次,男生绕到了我背后,一脚踢翻了我的椅子。我一屁股摔倒在地上,浑身发疼。男生站在一旁,哈哈大笑。

我爬起身,二话没说就扑了过去,和他扭打在一起。他力气比我大。但我个子比他高。我也不是完全吃亏。

扭打的声音越来越大,惊动了老师。班主任大步闯进教室,一眼看到互相死死拽住头发不撒手的男生和我。他没有询问事情的原委,狠狠地骂了我们两人一顿,说我们是他教过最恶劣的学生。我和那个男生的受处分方式一模一样。罚站、写检讨、请家长。

听到第三条的时候我眼前一黑。

回到家,我不得不告诉妈妈,明天她需要去学校接受班主任的思想交流。妈妈不能接受我在学校和男孩子打架这件事。一丁点点都不能接受。第二天和我一起去学校的路上,她把这辈子能想到的最刻薄狠毒的咒骂都用在了我的身上。

当班主任对我们两人的声讨结束后,妈妈发自内心地觉得是她没有教育好我。晚上她亲自带着我去了男生的家里,向那男生的母亲道歉,她说她其实也不理解,为什么我一个女孩子也会做出打人这种粗暴的行为。她从来没有教过我这个。

我对着男生的母亲把自己亲笔写的检讨书又重新念了一遍。

我再也没在学校里打过架。准确的说,是再也没跟男生打过架。

我的童年只是我人生经历的一部分。现在回想起来它并不是最灰暗的那一段,当然不是。仔细审视,我的人生甚至根本谈不上灰暗。我遇到的只是大多数女孩会遇到的一切。身为女孩,从出生到长大,每一段路都不容易,非常非常不容易。

但我们都不容易。

很多童年的记忆早就变得模糊。但是当我看向徐囡囡,那些学生时代的画面如期袭来,痛到扎眼,回忆里斑斑点点的片段,就这么涌进脑海。

大概已经太久没有接触过类似的题材了吧。这故事好像特别遥远,却又好像有些真实。哪怕它只是一部并没有特别精致的网络电影。但那些熟悉的、冰冷的、残酷的影子,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出现,散发出来的气息都一模一样。

我在教导主任的眉头中看见迟疑,在法医的镜片背后看见自私,在施暴者的笑容里看见傲慢,也看见他们所有人的眼泪当中,那些一文不值的悔恨。

他们让我想起很多事。

比如那个女孩嘲讽的笑容。那个陌生人肥腻的掌心。那个男生沉重的右手。那是我以为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却并不会彻底消逝的伤害和噩梦。

或许我本来就不应该忘记。

希望《罪途》片尾的那些呼唤和承诺,并不只是理想主义者们一纸空空的喊话而已。

《罪途2之救赎代价》观后感(5):凶手是谁

那个女乘务员去拿手电筒,特意说了下那把吉它挂在那里这么久却没弹过。而那把吉它应该是那男乘务员的,他为什么不弹,是为了纪念什么吗。而整个卧铺只有那八个人,乘务员应该能做得到,至于下毒的东西他也应该碰得到!他到底是囡囡的什么人?

我猜凶手应该是周新雪和男乘务员!是他们做的局!他们应该是囡囡的闺蜜朋友。而囡囡母亲是他们叫来见证这些人的所做所为。你们觉得呢

再补充一下: 吉它是周新雪的,周新雪在酒吧里混过,那男的喜欢周新雪、应该也会是那个学校的人、而周新雪应该就是徐囡囡,至于尸检报告都说是徐囡囡了,这个反转就看导演怎么圆了、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