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电影影星永驻利物浦观后感影评5篇

《影星永驻利物浦》观后感(1):导演花了不少心思

一个女演员生涯末期的一段温情,一段忘年恋带来的欢愉与痛苦。根据真人改编,女星的晚年依旧让人感到伤感,联系到她的几段婚姻,辉煌与失落的交织构成了人生。而这段忘年之恋却充满温情,成为她人生最后时光的最大安慰。经典台词:「You are beautiful forever、」我爱你凋残的容貌胜过你昔日的红颜。一直对悬念法则熟稔于心的保罗·麦奎根(《神探夏洛克ⅠⅡ》的导演之一),这次玩起了浪漫爱情故事。好莱坞女明星邂逅英国青年,熟悉的故事情节让人想起了《我与梦露的一周》。好在导演在形式上花了不少的心思,利用回忆实现时空的跳跃转换。

《影星永驻利物浦》观后感(2):口红、高跟鞋…you are beautiful forever

让我感动的点是最后收拾行李时 Peter把高跟鞋收入行李箱中。在我眼中你永远是最美的女人无关年龄。 you are beautiful forever、 正如在California那场不欢而散的晚餐,Peter说 I don't care how you family think and how other think,it's up to me、这是一段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正如gloria当时穿的睡衣巴黎、玫瑰,永远向往浪漫。

爱情故事是浪漫感动的,画面和音乐是美的,演技也是毋庸置疑的,但电影于我而言却是一般的、、、 说不上哪儿不好,叙事剪辑是流畅的,但也说不出哪儿特别好…

《影星永驻利物浦》观后感(3):浪漫的人大概五十岁谈起恋爱照样毫不费力

本帖是资源贴

就在2017颁奖季,奥斯卡有这么一部电影。

虽然它同样是年上女与年下男,男方同样是温柔似水的小奶狗。

但不同的是,女方是黑白电影时期鼎鼎有名的大明星——

格洛丽亚·格雷厄姆(Gloria Grahame)

但同样,都关于爱情。

相比其他同类型的片,这电影自有一股特别的气质——

《影星永驻利物浦》Film Stars Don't Die in Liverpool

刚看片名,可能会觉得有些不着调。

影星自不用说,正是本片的女主角——50年代“黑色电影”女神之一Gloria Grahame。

直勾勾望着你的眼神,总是嘟着的嘴唇,像恋爱中的女人在赌气,也永远像个无辜的受害者。

格洛丽亚作为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著名影星,这种耀眼的光环自身就带有传奇色彩。

她的感情经历可谓是多姿多彩,她一生中经历了四次婚姻,其中一次还是嫁给自己的继子,晚年又与相差30岁的小鲜肉相恋。

老少恋作为“噱头”的电影并不少,于少女(伊丽莎白·于佩尔)在《纪念》中谈了一场小清新的忘年恋。

于佩尔的《纪念》落魄女歌手和拳击少年恋爱,直戳我的少女心

只想跟着大唱 [漂亮男孩,我愿意]

《影星永驻利物浦》与《我与梦露的一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情节上,都是默默无闻的英国青年偶遇人见人爱的美国电影明星,两人擦出爱的火花。

剧本上,两部电影都根据回忆录改编,而回忆录的作者都是故事中的男主人公。

电影《我与梦露的一周》小雀斑饰演梦露的“一周”情人

《我与梦露的一周》是人人心向往之的一段偶遇,带着强烈的梦幻色彩。

《影星永驻利物浦》则是一场生死难忘的忘年之恋,影片并没有流于表面讲述爱情,导演运用特殊的叙事结构,更深层次的思考了爱与死的关系。

Gloria在黑白影片当道的50年代如日中天,甚至曾经捧得过奥斯卡小金人。

本片聚焦的正是Groria的晚年生活。

然而,不是正常安乐的晚年生活,而是

过气和得了癌症后的老年生活

利物浦,则是英国的一个地名。

曾经名胜一时的大明星,竟然选择从美国远赴英国度过她将死的晚年,因为那里有她爱的人。

于是我们知道了,这部电影关于那个时代,关于影史,更关乎爱情。

要我说,这片子比起同类型片更有气质的原因在于它拍出了

美和深情

美在电影本身就携带了一股70年代的浓浓英伦气,优雅又迷人。

开头就是留声机,香水,酒杯,粉扑和口红,是女星将要上台时。

手指上褪色的指甲油和皮肤褶皱的纹路显示她的不再年轻。

而化妆室的墙上仍挂着她年轻时候的黑白照片。

迷离的光打上去,只是现实中已不再是最好的年纪。

而下一个镜头转到男主角,穿过英格兰的巷子,进入一个拥挤而吵闹的家。

简简几笔,阶级差异和人物状态尽显。

而男女主角第一次见面,Gloria问Peter有没有听过《周末夜狂热》这部电影。

要知道,前段时间的《头号玩家》才刚致敬了《周末夜狂热》,显示出了这部电影在华丽disco当道的70年代无可撼动的地位。

disco是年轻人的舞蹈,而Gloria邀Peter一起跳disco,简直是聪明又可爱的调情举动。

在这部电影里,“忘年恋”不再被冠上沉重和苍老的基调,反倒是异常的活泼与可爱。

Gloria美就美在这里,身体已经不再年轻,但她举手投足的身体都像极了一个娇俏的少女,又随时散发着性感又脆弱的风情万种。

影片没有刻意回避gloria的老态,但安妮贝宁的表演完全呈现了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才能拥有的魅力。

一个散发着魅力的女人可以不再年轻,但一定可爱、俏皮与优雅。

她会在对方惊讶自己有四个孩子时,笑着说“也就是比一个多三个而已”。

说起独角戏,她不无艳羡地感叹,“独角戏多好啊,一个人能说所有的台词!”

而当和Peter一起在银幕观赏她年轻时候的作品。

上一秒对视,下一秒她就像个小女孩般捂住脸低下头羞红了脸。

在这部电影里,爱情是美的,是纯粹的,即使在一段忘年恋里。

在以“忘年恋”作为卖点的影片中,总少不了对“猎奇”的展示。

而在这部,年龄差距和周围人的眼光似乎不再是最大的问题,对自己心理障碍的跨越、对生与死的跨越,才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这样“抽真空”的处理方式下,爱情是异常纯粹的。

当Gloria寄居于peter家中,peter的父母作为gloria曾经的影迷,对她的称呼仍然是

“girl”

,仿佛她真的仍是当年那个拥有迷人嘴唇的金发女孩。

片中,女主角一次次地问男主角,你觉得我看起来怎么样?

而男主角一次又一次此地回答,你美极了。

情人间也有争执的时刻,是peter虽然年少,但大多时刻他需要充当这个脆弱女人的保护者,像宠爱一个孩子。

他们两人确定关系的一场戏也拍的相当精彩。

二人约会归来,gloria坐在床上,脱下外面的毛衣,露出性感的吊带。

她盯着peter看,说自己想去剧团扮演朱丽叶。

peter明显错愕了一下。

gloria明显感受到了气氛的不对劲,她带着受伤的神情问,“你是不是觉得我太老了,不适合扮演朱丽叶了?”

随即双手在胸前交叉拥住自己,似乎无所适从,想捂住自己裸露的衰老的皮肤。

紧接着,她仓皇将毛衣重新穿上,想夺门而出。

而此时,peter用一个吻宣告了他们的爱情,随即将她的毛衣脱下。

一个

脱衣——穿衣——脱衣

的过程,展现了一份爱情从调情到游移到确定的过程,相当巧妙。

而这样的妙处在片中比比皆是,不仅台词精妙,在一个以影星作为主角的电影中,多处影史符号的使用也显得恰到好处。

影片开头,peter问房东这个女人是谁。

房东是这样介绍的——

她在50年代黑白电影时期红极一时,彩色电影时期就不行了。毕竟她没有住日落大道,而是搬到我这里来了。

不仅是对同为以落魄女星为题材的经典电影《日落大道》的致敬,也同时点出了gloria不再当红的事实。

男女主角第一次一起去影院,看的是《异形》。

男主角吓得面如土色,将爆米花倒了一地,而年长些的女主角镇定自若,甚至笑着安慰他。

再如二人热恋期间拥吻的画面,明显就是致敬PTA《私恋失调》里的经典镜头。

每一处的致敬都用得得当而不显堆砌,对剧情也有直接的推动,编剧导演的匠心独运可见一斑。

当然,作为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影星永驻利物浦》似乎显得太过简单了——

人物间矛盾的设置与解决方式都太过简单,而对一个从黑白电影时代过渡到彩色电影时代的女星的事业也没有过多的展现。

要说不足,还在于

这样的爱情小品永远都不会戳破那层美好的童话糖衣。

要提深度,当然远远不如《日落大道》之类的经典。

要但要论纯粹,这里边的爱情可真的足够美好与令人神往。

正如最后一场在空荡剧院上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只关乎这两个人,只关乎勇敢,也只关乎爱情。

《影星永驻利物浦》算是一部比较花心思的爱情电影,尤其是在叙事结构上,刻意避开了经典爱情电影中起承转合的单线叙事模式。

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采用非线性叙事,以时间倒退的方式回溯,构建了全新的层次空间。

譬如,利物浦的家里,昏暗的剪影下彼得正在拨打加利福尼亚的国际长途电话,光线渐渐由暗变明,格洛丽亚的画外音呼喊彼得的名字,彼得推开一扇门,时空转换到1979年的加州。

此时电影的色调偏暖黄,隐喻两人热恋时的浪漫,回忆就如加州的阳光一样灿烂明媚。彼得关上门时,空间回到了冰冷的现实世界。

像这样零散化的叙事方式,在这部电影中还有很多,利用回忆实现时空的跳跃性转换,赋予电影结构多义性的审美原则。对于习惯剧情有起有伏的观众,这种几条叙事线相串、碎片化的叙事方式,似乎显得有些凌乱。

这部电影既包含了爱情的浪漫,也展现了爱情的残酷。相爱无需顾忌年龄,坠入爱河只需要四目交汇的一瞬便可。

彼得的心中,格洛丽亚永远是最闪耀的那颗明珠,岁月在她身上沉淀下来是韵味,而不是沧桑。

但无论多相爱的两人,其中一人终将先离去。疾病与死亡的悲剧元素贯穿全片,最终爱情以死亡的形式得到永恒,也使这部电影带着幽微的残酷。

《影星永驻利物浦》观后感(4):只要我还爱你,我就永远是我最好的样子

之前看call me by your name,总觉得错过了最好的时候再去爱一个人,是世界上一种莫大的悲哀。故事到了film starts don't die in Liverpool却变得不一样了起来。爱一个人变得特别简单,从四目交汇的那一瞬开始,似乎就好像看到了一辈子。身份之外的东西,都显得特别渺小,名利云云,容貌尔尔,太多东西显得苍白,在世界上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在意的事情,可是在爱情面前,他们都变成了尘埃,好像我们轻轻一吹就可以把他们吹走一样。那种力量,显得特别特别强大,强大到可以让时光倒流,可以让年过半百的女人回到20岁的样子,可以让二十几岁的男生有超乎年龄的沉稳和专注。一场disco,一瓶酒,一个吻,一场爱情,然后就是一辈子。

“How do I look like”“You are so beutiful、” 只要我还爱你,我就是是我最好的样子。不管岁月留下了什么痕迹,不管过去留下了什么负担,和你在一起的时光就会让我变得更好。这种爱让Gloria回到舞台,回到家庭,更重要的是,回到自己,回到那个只有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的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只需要对方的肯定,只需要这样一个人不离不弃的守候着,就好像可以对抗世界上的一切不顺利,就可以消除生命里的一切不美好。

谁不想要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呢。奋不顾身不是跌宕起伏,不是波澜壮阔,不需要那么多生死契阔,不存在那么多生离死别,奋不顾身好多时候就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全心全意,是一种肆无忌惮的真情实感,是一次开玩笑过火后的争吵和别离,是你在人群这边我在人群那边对你相视一笑的甜蜜。奋不顾身是坚持自己却又为了对方改变自己,奋不顾身是勇往直前却又踌躇不前。这样的爱情那么纯粹,那么简单,简单的就像是灰姑娘和王子,就算有那么多世俗羁绊尔虞我诈,我们却还能偏安一隅,相互取暖。这个时候,我可以轻轻地吻你一下,然后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因为我知道,你爱我,不多不少,也仅此而已。

可是这样的爱情需要多少运气,需要多少决心,需要多少勇敢,需要多少执着,因为总有人会自卑自己还不够好,总有人会胆怯然后想要逃离,尤其是当电影,明星,死亡,他乡,这一切都交织到一起的时候,我哪里还知道,这样的我,是不是还足够值得一段感情,是不是还值得被爱和珍惜。

Film stars don’t die in Liverpool、 这句话从来没有错,因为她早就不是当年的电影明星了,而他也陪她走过了纽约洛杉矶利物浦。就像所有世界上老套烂俗的爱情故事一样,只要我还爱你,我就永远是我最好的样子,只是,你是不是还爱我,这个问题,可能直到生命的最后,也得不到答案。但是回过头想,这个答案,不是已经足够明显了么。

因为最好的我在你的眼里,你也一样。

《影星永驻利物浦》观后感(5):爱你凋残的容颜胜过你昔日的红颜

未曾想到一直对悬念法则熟稔于心的保罗·麦奎根,玩起浪漫爱情也是信手拈来。这次他收起《神探夏洛克》里悬疑推理的锋芒,向爱情电影踏足。

我与梦露的一周

《影星永驻利物浦》是一个浪漫的传记故事,故事根据彼得·特纳的回忆录改编,奥斯卡将得主、上世纪40/50年代“黑色电影”女神之一格洛丽亚·格雷厄姆与利物浦青年特纳相爱的故事。 格洛丽亚作为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著名影星,这种耀眼的光环自身就带有传奇色彩。她的感情经历可谓是多姿多彩,她一生中经历了四次婚姻,其中一次还是嫁给自己的继子,晚年又与相差30岁的小鲜肉相恋。老少恋作为“噱头”的电影并不少,于少女(伊丽贝尔·于佩尔)在《纪念》中谈了一场小清新的忘年恋。

《影星永驻利物浦》与《我与梦露的一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情节上,都是默默无闻的英国青年偶遇人见人爱的美国电影明星,两人擦出爱的火花。剧本上,两部电影都根据回忆录改编,而回忆录的作者都是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我与梦露的一周》是人人心向往之的一段偶遇,带着强烈的梦幻色彩。《影星永驻利物浦》则是一场生死难忘的忘年之恋,影片并没有流于表面讲述爱情,导演运用特殊的叙事结构,更深层次的思考了爱与死的关系。

回忆实现时空转换

这算一部比较花心思的爱情电影,尤其是在叙事结构上,刻意避开了经典爱情电影中起承转合的单线叙事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采用非线性叙事,以时间倒退的方式回溯,构建了全新的层次空间。 譬如,利物浦的家里,昏暗的剪影下彼得正在拨打加利福尼亚的国际长途电话,光线渐渐由暗变明,格洛丽亚的画外音呼喊彼得的名字,彼得推开一扇门,时空转换到1979年的加州,此时电影的色调偏暖黄,隐喻两人热恋时的浪漫,回忆就如加州的阳光一样灿烂明媚。彼得关上门时,空间回到了冰冷的现实世界。像这样零散化的叙事方式,在这部电影中还有很多,利用回忆实现时空的跳跃性转换,赋予电影结构多义性的审美原则。对于习惯剧情有起有伏的观众,这种几条叙事线相串、碎片化的叙事方式,似乎显得有些凌乱。

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

爱与死一直都是爱情电影探讨的永恒命题,《影星永驻利物浦》高明之处就在于它从影片一开始就思考爱情的两面性。当初回忆中爱情有多浪漫,之后现实中就要承受多少痛苦。两个年龄相差巨大的人相爱,这种爱情必然要面对外在世俗和内在人性的挑战。格洛丽亚的姐姐对她混乱的感情生活嗤之以鼻,格洛丽亚的妈妈则恳求彼得不要和她结婚。来自家人的世俗力量倒不至于构成两人感情的威胁,横亘在两人之间是来自格洛丽亚对死亡的惧怕。影片中两人共有三次争吵,每次争吵都与“老”有关。格洛丽亚是那么在意彼得对她的外貌的形容,这不仅是因为她拥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少女心,更是因为自己的年龄越来越接近死亡之神。

这部电影既包含了爱情的浪漫,也展现了爱情的残酷。相爱无需顾忌年龄,坠入爱河只需要四目交汇的一瞬便可。彼得的心中,格洛丽亚永远是最闪耀的那颗明珠,岁月在她身上沉淀下来是韵味,而不是沧桑。但无论多相爱的两人,其中一人终将先离去。疾病与死亡的悲剧元素贯穿全片,最终爱情以死亡的形式得到永恒,也使这部电影带着幽微的残酷。文章的标题取自我一直很喜欢的一本书,杜拉斯的《情人》,[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美,我爱你凋残的容貌胜过你昔日的红颜]。

本文已投稿,转载务必说明weibo:@莉莉春spring公众号:莉莉春的电影世界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