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光绪皇帝和慈禧的关系

光绪皇帝和慈禧关系真的很差?其实历史上人家母子情深

1895年,年轻的光绪皇帝被迫在向日本割地赔款的屈辱条约上“签字画押”。经此一役,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深受刺激。即便之前清朝已经多次向西方列强割地赔款,但那时他都不是亲历者。而这场古老的帝国近5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失败却是他亲手指挥的,这让他感触颇多。经过一阵暴风雨式的思考以后,这位皇帝开始了一场暴风雨式的戊戌变法运动。而随着这场变法的开始,他与慈禧的关系变得异常的紧张起来。

光绪的变法非常激进

关于慈禧和光绪皇帝的关系在众多的史料中简直是众口一词,几乎都认为他们之间是不共戴天的敌对关系。很多人都相信,革新派的光绪皇帝和作为守旧派的慈禧之间不仅在如何对待改良运动上的看法不一致,而且也毫无亲情可言。也有很多人相信,光绪皇帝就是慈禧亲自下令毒死的(光绪皇帝究竟是被谁毒死的目前尚无史料支持)。

光绪和慈禧的死亡时间非常诡异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可能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紧张并充满火药味儿。首先从血缘角度上来说,光绪皇帝是慈禧亲妹妹的孩子,也就是他自己的亲外甥,也是她自己的亲侄子。在慈禧选择年幼的光绪当皇帝,但光绪的亲生母亲却只是一个福晋,这不符合中国古代皇室的规矩。所以小光绪必须过继给慈禧,也就是光绪和慈禧从此就成了母子。

戊戌政变让光绪险些丢了皇位

光绪进宫承继大统的时候才三岁,这是慈禧也许会想着日后大权独揽,但是绝对不可能想着不行就废掉光绪。在古代任何一个朝代,废立皇帝都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事情,尤其是到了清朝,其中牵涉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在最初的时候,慈禧肯定是想着好生培养光绪皇帝,因为自己再怎么大权独揽也会有交权给光绪的那一天。所以作为丧子丧夫的慈禧对待光绪也是很不错的。而作为将自己从小养到的养母,光绪光绪皇帝又能有多少不满呢?更何况清朝皇室非常重视儒家传统道德观念,将忠孝看得非常重。

光绪唯一的一张真照,由外国人违背清朝规定秘密拍摄

所以在真实的历史上,光绪和慈禧之间不可能那么紧张。在戊戌变法时期,光绪也并没有谋害慈禧的打算,而是康有为擅自请袁世凯诛杀慈禧。事情败露后,慈禧认为是光绪下令干的,这才有了后来的戊戌政变。

光绪皇帝为何一生没能生育?这和慈禧的可耻做法有关,被人唾骂

光绪皇帝差点就成了亡国之君,如果不是因为慈禧害死了他,或许后来就没溥仪什么事了,光绪皇帝的命运和同治皇帝和溥仪一样,都被慈禧太后所控制,作为一国之君,光绪皇帝本来有能力治理好这一切,他非常具有革新的精神,而且自强求富心切,清王朝如果由光绪皇帝来治理,说不定还会有一丝希望,但是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光绪皇帝一辈子都只是慈禧太后的提线木偶,丝毫做不得一点主张,而满朝文武大臣似乎也已经承认了女主当国的事实,也没人敢为光绪皇帝说一句话。

百日维新之后,光绪皇帝被慈禧囚禁在瀛台,从此过上了犯人一般的生活,据说至今在光绪皇帝昔日的住处,还摆着两块石头,慈禧太后每次去必要对着石头大骂,然后才进去见光绪皇帝,目的就是为了寒碜光绪皇帝,德龄公主曾经在她的自传中写到过光绪皇帝被囚禁一事,她说慈禧太后曾经向自己抱怨,说光绪是一个逆子,自己从小将光绪抚养长大,每次半夜醒了都是自己亲自哄他入睡,怕奶妈带不好,她坚持自己亲自带,但是光绪皇帝却不领情,长大之后,竟然还想发动兵变,所以慈禧太后后来恨透了光绪皇帝,并在临死之前派人毒死了光绪。

光绪皇帝一生没有生育,直到临死之前也没有一儿半女,慈禧太后只好挑选载沣的儿子溥仪为皇帝,那么光绪皇帝为何39岁还没有孩子呢?其实主要原因有三个,每个原因都可以看出慈禧太后的无耻。

第一:慈禧太后为光绪皇帝亲自挑选的皇后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也就是后来的隆裕皇后,慈禧本想安排自己的亲侄女走自己的路子,可惜这位隆裕皇后空有野心而无半点才能,看照片我们可以看出来隆裕皇后的颜值不是一般的低,而且还身有残疾,弯腰驼背,这样的女人当然讨不到光绪皇帝的喜欢,因此隆裕皇后长期被冷落,自然没有一儿半女。这或许也是光绪皇帝向慈禧太后抗议的一种表现,可能也是后来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恨之入骨的原因之一。因为她从这件事情上已经看出了光绪皇帝已经不甘心被自己所控制,所以对光绪皇帝,慈禧也起了防范之心。

第二:慈禧害死了光绪皇帝最爱的女人珍妃,珍妃的颜值应该是后宫里比较高的了,对光绪皇帝又非常体贴,而且她生性活泼,与一般的宫廷女子还不一样,所以光绪皇帝对她十分宠幸,但是也正因为此,慈禧才对珍妃怀恨在心,对于慈禧,珍妃是又恨又怕,看着自己的丈夫天天愁眉不展,珍妃其实也非常痛苦,因此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前夕,珍妃彻底爆发,跪求慈禧太后让自己和光绪皇帝留下来抵抗八国联军,在珍妃看来光绪皇帝就是落在外国人手里也比始终成为慈禧的木偶要好的多,而且洋人不一定会杀光绪,光绪皇帝反而会借此机会,重新掌握权力,但是这一切早就被慈禧看穿,因为她年轻时就是靠着这些手段起家的,而且从珍妃身上,慈禧太后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所以慈禧太后最终将珍妃投入井中,自此光绪皇帝天天闷闷不乐,更无心男女之事。

第三:光绪皇帝自登基之后就一直被慈禧太后所控制,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大事件,可谓是艰难度日,光绪皇帝本人有雄心壮志,也有年轻人的锐气,但是慈禧却将其囚禁,即位这三十多年来,每一天光绪皇帝都生活在战战兢兢之中,生怕某事做的让慈禧太后不高兴了,引来杀身之祸,这种高压的状态下,加之珍妃的去世,光绪没有子嗣也在情理之中。

总之,慈禧太后毁了一位明君,他本来可以使大清中兴,但是却遭到了无情的打压,或许宫廷斗争就是如此,一旦陷入了权力之争,就是母子也会翻脸成为仇人,这或许就是皇宫中所有人共同的悲哀吧!

光绪和慈禧的关系 慈禧太后与光绪之死

在清王朝历史上有件至今无法证实事件,就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死亡之谜,他们仅仅相差20个小时,世界上真有那么巧合的事吗?清宫史的官记录告诉人们,光绪是病死的。但是,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这也是事出有因的。光绪虽与慈禧以“母子”相称,实际上他并不是慈禧亲生。光绪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咸丰皇帝的侄子。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出生在宣武门太平湖畔的醇郡王府的柳荫斋,其父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的弟弟。其母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妹妹。

从这些关系讲,他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患天花病死。同治帝死时年仅十九岁,身后无子,按“兄终弟及”做法,可由其弟即位。但同治帝为独生子,则应从其最亲近的亲属中选一子弟继承帝位。大臣们提出的最佳方案,是由他的大伯父即道光长子奕纬之孙溥伦作为他的嗣子,由其即位。但慈禧太后不同意,表面上是因为溥伦之父载治不是奕纬亲生子,同样是由旁支过继,实际上是因为若要载淳的子侄辈继位,自己身为祖母便无权以太后身份临朝。国不可一日无君。第二天,慈禧压制众论,一人做主,执意让只有四岁的载湉入宫即位为帝。载湉,也就是光绪,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一方面是因为慈禧亲生之子同治皇帝去世后,无子嗣继承皇位;更重要的还是慈禧权欲熏心,找个儿皇帝,可再次创造机会垂帘听政。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抓在手里,或当作争夺权利的利器,或作为显示威严的权杖,更多的情况下,则当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摆设,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这自然是慈禧专制政治的需要。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经常不断的严辞训斥,没有母爱,饮食寒暖没有人真心去细心照料,应倡导应禁忌之事,无人去指点揭示。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快,造成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

天嘏在所著《满清野史》中称:人在幼年的时候,都受到父母的呵护,照顾其出行,料理其饮食,体慰其寒暖,既使是孤儿,也会得到亲朋好友的照顾。只有光绪皇上无人敢亲近。……皇上每日三餐,其饭食有数十种,摆满桌案,可离皇上稍远的饭食,大都已臭腐,接连数日不换。靠近皇上的饭食虽然并未臭腐,可经多次加热,已不能可口。……载湉自十余岁后,虽为天子,可还不如一个孤儿,以后身患痼疾,即是由于少年时衣食不节造成的。虽为野史,可内容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所述:“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大致相近。说明光绪帝体弱多病之原因,实与自幼在慈禧太后淫威之下,失于调养照料有关。没有爱情的婚姻

按照清王朝祖上留下的规矩,皇帝十六岁就要临朝亲政。随着光绪年龄的增长,他的大婚和亲政逐渐临近,慈禧撤帘归政把大权交给光绪皇帝之事已不可回避。可慈禧既不甘心,又无可奈何,于是预作布置,对光绪帝权力多方限制,仍由她在暗中操纵朝政。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日(1889年2月19日),十九岁的光绪帝举行大婚典礼。光绪的一位皇后两个妃子都是慈禧做的主,皇后不是别人,正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即隆裕皇后。这个皇后容貌丑陋,马脸高额,瘦弱驼背,突眼露齿。光绪极为不满,但也无奈。慈禧选自己的侄女为皇后,为的是朝政交给光绪后,还能利用皇后来控制和操纵皇帝,起码可以通过皇后监视和掌握皇帝的一举一动。

光绪的两位妃子是瑾妃和珍妃,二人是亲姐妹,但相貌性格却大不相同。瑾妃相貌一般,远远比不上珍妃,而且性格脆弱;珍妃貌美端庄,性格开朗,活泼机敏,颇有见地。珍妃的入宫犹如一块石子投入一潭死水,她对光绪的同情和体贴,激起了光绪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同时,珍妃又向光绪推荐了她的老师文廷式,这位素以评论时政、忧心国事的著名清流人士很有才华,颇有政治见地,他被光绪帝重用后,对光绪帝很有影响,引发了光绪帝要改革政治及摆脱束缚而有所作为的欲望。大婚后的数年间,光绪帝与珍妃共同度过了一生中较为轻松的时光。由此,也引发了他作为人君国主,希望在政治上摆脱束缚而有作为的欲望。可这一点,是慈禧最不愿看到的。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按慈禧本来的亲上加亲,以控制光绪帝的初衷才让自己的侄女为皇后。然而强制的结果,却又适得其反。

当年,同治帝自己选立皇后阿鲁特氏,而慈禧却偏偏让同治帝去喜欢慧妃,结果闹得母子不和。这次慈禧为光绪选配叶赫氏为皇后,可光绪又偏偏喜爱珍妃他他拉氏,其结果可想而知。当时,光绪明明知道宠爱珍妃,就要得罪皇后,而与皇后不睦,即等于开罪慈禧太后。然而,慈禧可以在任何事情上迫使光绪就范,惟独在情爱和感情上无法以己之所愿强加于人。据《悔逸斋笔乘》记载:光绪十八年(1892)仲夏之时,一天,光绪与隆裕皇后为小事争吵,隆裕跑到慈禧面前哭诉其事。慈禧大怒,对身边的人说:“皇上是我所立,实乃忘恩之举,隆裕是我的亲侄,辱骂皇后就是对我最大的不敬,实在难以忍受。”接连数日,光绪入宫请安,慈禧一言不发。此后光绪与慈禧的嫌隙就算形成了。

涵元门内东向为庆云殿,殿内挂有一副《宋司马光谕人君用人之道》立轴,跋文是:“光绪丙午(1906)十月上浣录,臣全忠敬书。”还有一些匾额斗方之类,下款都写着“臣全忠敬书”。其实这都是光绪的御笔,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光绪试图以对慈禧太后称臣,表明自己忠于慈禧太后的心迹,来换取老佛爷的谅解。可此时,慈禧太后又怎么能让光绪再次亲政呢。

究光绪帝病情自二十四年逐渐加剧,终致不起之原由,实与戊戌变法失败有着直接的关系。光绪被囚禁在瀛台后,慈禧太后曾欲废之而另立他人。光绪也知其用心,日夜担惊受怕。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此举虽未能实现,可光绪也难脱囚禁之牢笼。明知岌岌可危,亦只有坐以待毙,心中十分忧伤。他曾仰天长叹:我还不如汉献帝啊!因而病势日渐加重,自不待言。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惶出逃。相传临行前还不忘处置珍妃,令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害死。当光绪得知珍妃的死讯后,精神彻底崩溃,旧病复发,日趋沉重,再也无法康复。由此可见,从光绪自幼多病,到青年以后的病情逐步加重,都与他的政治处境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可见慈禧的长期压制和打击,是光绪致病的重要原因,从这一点谈来,民间传说是慈禧置光绪于死地,则又并非全无道理。尤其是在戊戌政变以后被囚禁的十年漫长岁月中,他一方面悲观失望,前途渺茫,一方面又日夕担心受怕,心情紧张,生活上更无人细心照料,使得他的病情不断加重恶化,终至不治。不过,无论光绪究竟死于何因,都与他在清廷遭受的控制与打击,在精神与意志上受到的压制与摧残,在身心上经受的折磨,甚至其骨肉亲情也被拆散有着直接的联系。真可谓,光绪一生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其实,这也就是他多病缠身的根源。因此可以认为,年轻的光绪之死,与慈禧控制下的清王朝黑暗腐败密切相关。如果说光绪入宫为帝,是出于一种政治需要,那么他的死去,也未必不是清廷政治腐败的必然。

光绪与珍妃

1980年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在清理崇陵地宫时,发现光绪遗体完整,体长一点六四米,无刃器伤痕。通过化验颈椎和头发,也无中毒现象,与清史档案专家、医学专家的分析判断相吻合,应该说光绪属正常死亡的结论是正确的。至于为什么光绪偏偏比慈禧早死一天,我们姑且说这是偶然的巧合。

不过这个巧合也实在太巧合了,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种种恩怨,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到底光绪皇帝是怎么死的?至今都无法证实,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我想只有天知道了。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