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电影华氏451观后感影评5篇

《华氏451》观后感(1):脑洞太大,小心变黑洞

拍这部戏的美国佬估计没读过中国古代史,2000年前我大秦国就干了这件事,以至于被后世耻笑至今。

那就是恶名远扬的“焚书坑儒”。当然,也有野史说,这事不是秦始皇干的,是人们不满他的暴政,嫁祸于他,算啦,陈世美都被证明是戏说,不是真事,我就暂且选择相信由国家正规渠道出版的历史教科书,那上面反正是把这口大锅丢给了嬴政。

美国人设定未来世界还会发生一次类似“焚书坑儒”事件,说的煞有其事,明明白白告诉你:现在你不喜欢看,未来子孙没得看。

未来的人类看待实体书籍像怪物,把看纸质书或保护纸质书的人称做“鳗鱼”,一经消防员发现,“鳗鱼”将被抹掉指纹,限制活动范围,直到刑期结束,纸质书则被现场直播销毁,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总之,没错,这里做事的是消防员,不是警察叔叔。

未来的人类虽不喜欢看书,但依旧喜欢追热点,看直播,捧明星,整个社会奉行:快乐是真理。

切,还娱乐无极限呢。。。

其中消防员副队长蒙塔格就是明星之一,他工作出色,每次直播烧书都由他来亲自执行。他从小被队长慧眼识珠收进消防局,两个即像父子又像朋友,并且由于他超高的网络人气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当然最主要是因为他和队长关系铁!

即将升职调任的队长准备提拔年轻的蒙塔格为消防队长。

下班后队长带着蒙塔格去见了一位老线人——克拉莉丝,她曾是一条“鳗鱼”,目前正在服刑中,如今和队长达成条件,她为消防局提供其他“鳗鱼”消息,队长给她重获自由的权利。克拉莉丝给了队长一个鳗鱼的地址,队长希望牵制克拉莉丝提供更多的鳗鱼情报,这次没有给她自由。气不顺的克拉莉丝临走前还讽刺了一把蒙塔格,说他是条看家狗。

姑娘,我记住你了!

鉴于消防员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未来社会电子科技的迭代更新,“羽克西”作为家庭智能语音系统,入住每一位消防员的家中。它们外观像摄像头,拥有独立的思维,可以语音识别和对话,就像是Siri的n代版本。

除了家中必备“羽克西”,让没有女朋友,没有家人的消防员们回到家有个智能人可以说说话外,蒙塔格还每天必须给眼睛来两滴眼药水,据说这也是消防员的工作内容之一。

只是未来滴眼药水的过程,和现在相比,并没有太多进化。但后面发现其药理作用却有奇效。

队长通过克拉莉丝提供的情报,带着放火小分队去了郊区一座隐蔽的乡村别墅,暴风雨来临前总是格外的寂静。

装备精良的小分队,分头行动,井然有序,月色笼罩下的老式别墅从精致的窗户中透出暖黄的灯光,敞开的大门像是在迎接他们的到来,宽敞的一楼客厅一角摆放着一张单人书桌,明亮的台灯下,一位安详的老妇人在认真读书,那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

不得不说,此时的消防员们个个演技精湛,他们的表情像是看到老奶奶在众目睽睽之下吸毒。

《华氏451》观后感(2):政治隐喻的反乌托邦影片,大时代下难有亮点

该影片来源于科幻作家雷·布莱德伯瑞小说《华氏451度》,成书于上世纪50年代,看看时间,我们发现,已经距离我们很久远了!

没有看过小说原著,据说1966年曾经被拍成电影,现在又来一次,可见其小说的影响力还是很强大的。

仅仅从电影成片来看,该片呈现出来的反乌托邦的政治隐喻很多,对集权社会的反思、人类言论及行为自由的思考、人性的考量等等,在故事推进中,杂糅进多部经典图书的经典名句,交错进行,就一部影片来看,显得沉闷,毕竟在一部电影一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想进入深层次的思考,有一定的局限性,就观影体验也打了折扣!

就从冠有科幻题材来看,该书成书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当时的科技水平,能够写出这种题材确实值得推崇,然而个人认为,在科技爆炸式发展的近些年,再来看这不小说(电影),就感觉有一定的局限性了。一个未来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界,统治阶级采用愚民政策,不让读书,主要是纸书,而人类生活中到处显现出来高科技特征,科技高速发达,没有知识的继承和发扬,怎么能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可以说,里面充斥着反乌托邦式的荒诞,当下的社会,纸质书籍的阅读确实在下降,但电子渠道的阅读在上升,当然,轻阅读成了社会主流,越来越难的就是静下心来好好阅读一部著作,但是不是说就没有了阅读。毕竟书,是传播知识的载体,启迪灵魂的钥匙,但是科技发展让这个载体,不再局限于纸质书本,这是好事情啊!

对于统治阶级,控制人类,采用不让看书这种方式,亦是充满了荒诞,很有可能会想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了中央集权,统一文字、度量衡等等,一系列举措,正是中华民族得意延续的根基,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焚书,但并不是说烧掉所有书籍,有选择性的,至于“坑儒”,多认为和“焚书”是两码事,“坑”的也是术士,非“儒生”。因此说,采用不让读书的方式加强集权统治,从现在大时代来看,透着太多的荒诞,科技越是发展快速的国家,越重视教育和传承,当然也更加重视阅读,反观,于世界一隅,固步自封的区域,才会坚信非我宗教门徒皆是“撒旦”,“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极端思想。因此说,科技急速发展的未来,个人认为,更多的是世界大同,产生共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更多的是包容,是百花争鸣才对!

最后吐槽一下,索菲亚·宝特拉脸依然”方“着,《新木乃伊》里面展现的好身材在此没有呈现!

《华氏451》观后感(3):非常有趣 故事设定的背景就已经很吸引人了

在现在的社会,社交媒体横行,想想看,有多少人宁愿看一本书而不愿意看一个声称掌握了整本书精髓的几分钟的小视频?有多少人每天对着手机而很少和家人说话?诚然,小说是一个艺术,它对于这个社会问题有所夸张,可是布莱伯利超前的认知应该让人叹服。另一方面,布莱伯利也反映了他的那个时代。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主要的思考并不是集中在反乌托邦上的。它的意义并不单一,但是最主要的在于对所谓娱乐至死的警惕。作者的语言很有激情,但是对于一些以娱乐为目的来阅读这本书或者不喜欢繁乱的叙述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比较费劲。有的时候我感觉作者并没有在好好说话、、、而且,这些非常出彩的氛围和画面感似乎对于作者对主题的宣扬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他描写的重点放在了Montag的独特以及世界的一种诡异的华丽之上。

《华氏451》观后感(4):未来是“焚书坑儒”的时代

对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人类机器化、机器人类化的提醒、警示、担忧和反省。

当老妇人与书自焚“化一为整”的时候,不读书的人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时代在变,书和文化应该延续。善用科技,慎用科技,珍惜人类文明,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让自己慢下来,留意我们的周遭,然后按部,接着就班,欣赏生命中的每一道风景……

我们自己干嘛非要让机器取代我们呢?生命干嘛非要毁灭自我呢?

这些实际上都与自由和快乐无关,而是与更加彻底、本质的生命本体有关。

《华氏451》观后感(5):火蜥蜴烧不尽的自由

没有什么是华氏451度的火烧不尽的,除了自由。

刚开始看到《华氏451》要拍成电影的时候,处于对题材的极大兴趣,立刻入手了一本书,不过不得不承认,书看起来的确有点难啃,断断续续看了很久,直到后来电影都下好了。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