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电影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影评5篇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1):惊喜!我们终于拍出了《熔炉》一样的电影!

出品 | 壹条电影

5月8日,我受邀参加了系列网络电影《罪途》的试映会。

原本我的内心是非常抗拒的:片方三番五次邀请我去参加,还特地给我看了电影的项目书。最后实在是碍于面子,我才勉强参加,这意味着我要白白浪费一个宝贵的工作日,去看一个网大的试映。

三个小时的观影,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完完全全低估了这部网大。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旧瓶装新酒的故事,故事的设定很像《东方快车谋杀案》:

一列火车,八个陌生人,一桩惨案,寻找凶手。一个经典的悬疑推理片结构,但如果故事只是这样的话难免让人感到无聊,毕竟我没指望一个网大拍的比东方快车谋杀案还要好,

但是故事的发展出乎意料,原来这个类似的结构只是冰山一角,下面藏着的故事才是这个片子真正的内核。

为了适应网大市场的环境,它被套上了“悬疑”,“惊悚”,“恐怖”的TAG。实际上,这是一部十分克制地述说社会问题的作品,它很巧的“蹭”上了“北京家教多次性侵学生”事件的热点,只不过这种“巧合”确实有点悲哀。

透过摆在明面上的“火车杀人案”,《罪途》用一种克制的手法,娓娓道来了十年前的一段往事:正值花季的少女徐囡囡,她的母亲受不了丈夫长期家暴,选择离家出走,留下了十岁的女儿。徐囡囡也因此在学校里被同学排挤,被恶霸欺凌,被唯一的朋友背叛,甚至遭受了更加残酷的对待……饱受摧残的她,在手术台上结束了自己过于短暂的一生。

然而校方推诿责任,封锁消息;无良记者大肆报道假新闻,歪曲事实;法医隐瞒了尸检真相……

在他们的推动下,无辜的死者甚至连身后的名节都毁了。

而真正的犯人,一直逍遥法外。

想到了这一步,我已经一身冷汗。

忽然感到所有恶都是被预先允许了的,民众的冷漠,一直在为其大开绿灯。在罪恶面前,沉默已经是一种默许,而对受害者的变相非议,已经是助纣为虐、落井下石。

我们总说国产电影不行,没有《熔炉》这样反应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的好电影。知乎提问“为什么韩国能拍摄出《熔炉》等影响韩国社会的深刻影片,而中国不行?”得到了超过两百条回答,获赞数最多的甚至过两千。

我们如今终于拍出了《熔炉》一样的电影,甚至在我看来,这部《罪途》在很多方面要比《熔炉》要好。

单从制作层面来说,《罪途》将故事设定在一列火车上,而不是《熔炉》那样的开放环境中,营造出了一个封闭压抑的环境,无形中给观众增加了压力。在这样的环境里,加上快节奏的叙事手法,使得整部片子十分紧凑,这样显然是为了“悬疑”的主题服务,又恰好为接下来的“十年隐情”埋下了不安的种子。

因为它不像《熔炉》那样,通过直接记叙的方式给我们讲故事,

而是选择将多年前的旧事埋藏在现在的罪案中,将过去与现在连接,使得整个事件笼罩在一层宿命的的意味中。

因为它更克制却处处见血的指出了社会问题,因为它讲的是中国的事。电影中没有像《熔炉》里面那样纯粹的坏人,退休教师,医生,记者……都是“衣冠楚楚”的身边人。它让人觉得,这就是我乘坐的火车,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它因为真实,而触目惊心,它让人觉得真实,然后是愤怒和无力。愤怒接着愤怒,最后出离愤怒,等着自己平静下来,能做的好像不多。

我们羡慕韩国电影,羡慕他们什么都敢拍什么都能拍。而我更羡慕他们的观众,他们用一票一票的票房记录,造成了整个社会对“熔炉”的关注。

正是电影观众的关注才有了更大的社会影响,才有了电影促进社会的“熔炉法”。

当然,民意倒逼立法这样的行为,在我国属严重违法,不可能存在。而我们所呼吁的,也并不是像当年的韩国观众推动立法,而是呼吁大家,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法律之外,还有道德的约束。我们所能做的不仅仅是“以暴制暴”,民意倒逼。我们能够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关注。

关注身边的未成年人安全,关注国家立法进程,关注类似的社会事件……

电影具有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它能让少数人的声音被无限放大。这样看,这就不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了,由此传递出的是丑陋的现实,呼吁民众的关注,与抗议的精神。

《熔炉》创造的票房纪录也是有利的证明,韩民众发动签名运动,要求政府重新对此案进行调查,并取缔事件中光州聋哑特殊学校,这多少是令人稍感欣慰的结果。

《罪途》这样一部作品,内核立在了“公益”上,却没有如一些商业片导演一样,对观众和媒体进行道德绑架。他只是静静的讲述一段故事,克制而不煽,更多的空间留给观众自己去思考。这样的作品,在网大的市场上已经极其罕见了。

所以我今天选择站出来,无偿为它发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它,为它的制作者们鼓劲,也是为后来者们加油。

值得开心的是,一周之内,我们就可以看到《罪途》。不仅是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也会陆续而至。

现在,我们有了《熔炉》这样的电影,我们需要的是韩国那样的观众。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2):这部国产犯罪片,可以说的不仅仅是尺度

迷影君曾经吐槽过不少国产悬疑片,只配叫做悬虚片。

毕竟,现在的内地电影市场泛滥着太多粗制滥造、细节经不起推敲的片子,观众也逐渐渐对国产悬疑电影失去了信心。

但在最近却有一部“三无电影”刷爆了迷影君的朋友圈:

无明星、无名导、无大投资,而且还是一部连院线都没有进入的网络大电

可看完这部悬疑题材网络电影之后,迷影君才意识到:

国产网大,居然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

罪途

The Guilt

《罪途》是一部“三集片”。

前后三部,每一部分钟,相当于一部比较长的电影的长度。

作为一部社会派推理题材,该剧借鉴了推理小说中常见的

封闭空间叙事诡计

影片的

故事发生在一辆因为泥石流而被困的绿皮火车上,一桩神秘的谋杀案打破了这趟列车的宁静。

从剧情设定来看,编剧明显借鉴了阿婆的经典名著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展开,迷影君才意识到——

影片的内核更贴近于“那部改变国家的电影”《熔炉》。儿童性侵、校园霸凌、家庭暴力

等社会现象,都在这部"悬疑片"中表现了出来。

所以不难理解这样的影片为什么没有选择院线公映——

毕竟单凭这个题材,能播出就是奇迹!

先说故事。

影片一开头,一个诡异的小女孩站在车厢之间哼着歌谣,眼神中似乎带着一种幽怨而悲伤

突然,女孩转身,车窗上开始流下大量的鲜血。

仅仅一个开场,就迅速调动观众兴趣,让人不由得以为这是一部恐怖片。

随即故事转到了雨夜中行驶在山间的一辆绿皮火车上。

此时已经是深夜,雨越来越大。

由于某地方学校包车临时取消,因此,偌大的火车上显得空空荡荡。

就在这个夜晚,突然遭遇山体滑坡,道路无法通行。

乘务员通知说,修路恢复通行需要几小时,请求车上的

乘警老何

维持火车秩序。

火车被困在一座大桥上,一同被困在这里的还有

卧铺车厢中的8名乘客

老何来到卧铺车厢,却发现了诡异的一幕——

那8名乘客,全部都都陷入不明原因的昏迷中。

老何和乘务员逐一把人叫醒,唯独一名乘客,无论怎么叫都毫无反应。

把身子翻过来一看才发现——

这个男人已经气绝身亡。这究竟是意外还是他杀?

如果是他杀,车厢里一共只有八名乘客,那么其他七名乘客之中可能就存在凶手的嫌疑。

乘警老何不敢轻易下定夺,本来打算山道疏通之后,将案件移交给当地警方做决断。

可这案件,却远比想象中的诡异离奇。

醒过来的七个乘客,都说自己做了一个怪梦——

梦见了一个浑身是血身着校服的少女。

乘客中,还有一位记者,唯恐天下不乱,告诉乘警老何说:

这起命案,就是一场有人故意设计的“诡局”。

他还大胆预言,肯定还要死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车厢里的8名乘客看似不认识,但其实私底下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都跟十年前的一起校园霸凌造成少女惨死的案件有关。

死去的少女名叫

徐囡囡,

当年只有13岁。

十年前,少女徐囡囡由于被校园里的男孩霸凌,殴打致伤,送往了医院。

其实,徐囡囡的伤势并不严重,只需一个小手术就能治好。

可命运捉弄,

她对麻醉药过敏,当场死在手术台上。

这起事件看似是一起意外事故。

但偏偏巧合的是,列车上8名乘客,全部都是当年续囡囡事件的目击者或亲历者。

这8人分别是:

经常欺负徐囡囡的

校园恶霸王超

韩家斌

当年的学校里小卖部的

老板老赵

已经退休了的无良

教导主任吴健

曾经的校医务室

助手秋红

给徐囡囡验尸的

女法医刘惜之

作为徐囡囡的好朋友的

周新雪

以及当年负责报道这起校园案件的

记者梁夏

而在影片开头死去的人,正是当年曾经目睹过徐囡囡被霸凌,却视若无睹小卖部老板老赵。

随着乘警老何的分别问询,渐渐发现这七名乘客似乎都在有意遵守着某种默契——

他们都因为某种巧合登上了这列火车,却又在火车上各自装作不认识。

很显然,七个人的内心,似乎都在掩饰着某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车上的凶手,同样是为了十年前的那场惨剧,而精心设计了这趟死亡之旅的诡局。

徐囡囡生前都经历了什么?徐囡囡之死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罪恶与真相?

这些疑问追随着这一趟深夜列车,驶向了一群人内心的不堪往事 ……

不客气地说,在看《罪途》之前,迷影君对于网大几乎毫无好感。

在过去,网大常常意味与廉价地制作,低劣的剧情划上等号,更有甚者是靠着打擦边球做噱头、恶意蹭IP热度的无良作品。

而这部《罪途》却用精良的制作和创作者的诚意,让观众看到国产网大,确实在进步。

《罪途》讲述的是一个列车杀人事件,影片结构和叙事手法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名悬疑推理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十分相近。

通过不断的对话展开逻辑推理,并发现新线索,接着不断反转,直到最后一刻真相大白。

编剧把整个故事的发生环境限制在了一列狭窄的火车车厢里,阴沉逼仄的环境加上迫人思考的氛围,加上摄影和后期调色的加持,让影片的质感几乎不逊于院线电影。

但真正让迷影君所折服的是创作者的野心——

导演在这个悬疑推理故事中加入了大量的社会话题的思考和隐喻。

电影中的案件围绕着一起校园霸凌事件展开,但随着真相的逐渐揭露,家庭暴力、儿童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等元素接踵而至。

编剧借由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所探讨的却是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

少女徐囡囡之死的背后,编剧拷问了从家庭,到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每一个环节的失职。

更厉害的是,电影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评这些人,只是展示着众生相给观众看,并拷问着观众的内心。

记者梁夏为了个人利益而歪曲事实,教导主任为了学校名誉而掩盖真相,就连同班同学也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可以说,在《罪途》中,可以说没有完完全全不道德的人,也没有完完全全清白的人。

每个人都有罪,即使在当时没有面临法律的惩戒,也会一辈子承受着道德对自己心灵的拷问。

就像电影结尾的那句台词一样:

在这列火车上,我没有权利对冷漠进行审判,我只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徐囡囡。

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是冷漠的人们,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罪恶。

如果我们一直选择在别人的悲剧里当看客,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在自己的悲剧里当主演。

本文发表于公众号【迷影映画】(ID:miying1994)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3):《罪途1之死亡列车》的悬疑推理部分表现如何?

要我设计凶手就设定为餐车里的那个女服务员,她也是当年被那个老板猥亵的女童之一。因为熟知死者死亡的缘由又想报复经常坐这列车的老赵,就把当年的隐情及老赵,王超等人的行踪匿名写信寄给了死者的母亲,在母亲用药想让这些人说出实情的同时,在购买的食物及加入了老赵过敏的大豆蛋白,而且她一直作为一个旁观者注意着案情的发展……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4):less is more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旧瓶装新酒的故事,故事的设定很像《东方快车谋杀案》:一列火车,八个陌生人,一桩惨案,寻找凶手。一个经典的悬疑推理片结构,但如果故事只是这样的话难免让人感到无聊,毕竟我没指望一个网大拍的比东方快车谋杀案还要好,但是故事的发展出乎意料,原来这个类似的结构只是冰山一角,下面藏着的故事才是这个片子真正的内核。

为了适应网大市场的环境,它被套上了“悬疑”,“惊悚”,“恐怖”的TAG。实际上,这是一部十分克制地述说社会问题的作品,它很巧的“蹭”上了“北京家教多次性侵学生”事件的热点,只不过这种“巧合”确实有点悲哀。

《罪途1之死亡列车》观后感(5):冷漠,最可怕的杀人武器

一个发生在列车上的故事,一个旅途中的故事。

某次列车同一节车厢上,聚集了来自不同行业的8个人,他们因各自原因奔赴省城。

夜里,暴雨引发泥石流,列车停在半路,车厢上8个人同时陷入昏迷,列车乘务员展开营救、调查,发现其中一人已经身体冰凉……

乘警展开严密的侦查,然而在调查过程中警长揭开了一个更大的谜局。

因为莫名的缘分在车厢里偶遇的8人,相互倾谈、敬烟,吃着小食,看似融洽的气氛下,8人却同时昏迷。昏迷的原因是有人下毒,被下毒的究竟是香烟?是零食?还是酒?

看似毫无关联的乘客们,其实都与一段尘封的记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8个人都是被“邀请”上了同一趟列车,空荡的车厢,8人的偶遇其实都是事先计划好的。

十年前,女生徐囡囡被同学暴力欺凌,导致脾脏破裂,在手术台上因为药物过敏而离世。

当年参与暴力欺凌的学生、看见欺凌视而不闻的小卖店主、为了学校声誉尽力掩盖真相的主任、被收买篡改尸检的法医、避谈真相囡囡的闺蜜、胡乱报道的记者,正是被聚集在车厢上的8名乘客。

徐囡囡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校方要掩盖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凶手设计将他们相聚,是为了将所有涉案者一网打尽,或是为了寻求十年前案件的真相?

列车上的死者是特意选中的目标,还是凶手随机杀人?

《罪途》的主题是隐藏在列车谋杀案背后更深的社会现实,家庭暴力、校园霸凌和儿童性侵。同类型的题材,家庭暴力有《天水围的夜与雾》、校园暴力有《总有一天》、儿童性侵有《素媛》。

影视剧的目的是冀望借作品令观众以正确的视角对待受害者遭遇,鼓励大众更多地施以援手和关怀。

《罪途》也正是直击社会中最可怕的杀人武器——冷漠。各位乘客,没有一个人是绝对正义的。因为各人不同的目的,一个无辜少女生命逝去,甚至在死后被抹黑。

现实中,太多的事不关己,太多的敲诈讹人,让人们越来越不敢“关心”他人。正是出于自保的冷漠,出于私欲的冷漠,导致了十年前少女徐囡囡的厄运。

电影是三集式的短剧,乍一看有点BBC的感觉。

本以为是一部中国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背景类似,说的却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电影的缺点仍然不少。虽然群像呈现出来,但是各个人物的形象却不够立体,角色的性格不够饱满。

电影开头的一列火车在黑夜中穿行,特效做得真是不忍直视,令人误以为是一部动画片。

法医检查尸体的时候披头散发真的好吗?

结尾部分为了升华主题,每个人自我忏悔的口述,真的有必要吗?

虽然电影还有不少令人诟病的地方,但整体作品还是看得出制作方诚意,不会为了时长使劲注水;虽然逻辑上起承转合部分有些突兀,但是整体还是叙述得当。但愿今后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多,多一些诚意,少一些嬉戏。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