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电影命运咖啡馆观后感影评5篇

《命运咖啡馆》观后感(1):看部电影好累(影评,The Place)

2017年6月1日 晚 观影记录影片《The Place》(命运咖啡馆)作品类型:

剧情

主要演员:

Valerio Mastandrea(饰演神秘人L'uomo)

故事概述:

讲述不同人通过与L'uomo交谈(提出要求、接受任务),以此感悟人生的得与失

上映时间:

2017年11月9日在意大利上映

观影体现:

一个字,累。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影片信息太散、节奏太慢、对话太多,尤其是冗长的会话,容易造成观众的倦怠感,导致看片兴趣锐减。

影片格局:

这部影片的格局很容易让人联想起Tom Hardy的《Locke》与Colin Farrell的《Phone Booth》。密闭的空间,话痨的主角,通过台词铺陈、推进叙事,一样的逻辑、一样的套路,不一样的成色。

影片内涵:

有看过《完美陌生人》的观众,相信对于本剧所传递的信息不会过于陌生,俗话说“殊途同归”,两作的意境十分相似。

a,等价交换。

有得必有失,就像天平的两端,不论挪去或增加某一端的砝码,就必定要对另一端做出相应的调整

b,人性百态。

贪婪、嫉妒、愤恨,怜悯、包容、拯救,博爱、忍让、豁达、、、人性千变万化,我们可以远望,却总不能试探。

c,人心测度。

你看得到人们的外貌,却难以扑捉人们的内心。人心是怎么的?我们不知道,我们不能测度,我们无法触及。

影片导演:

Paolo Genovese,凭借着《完美陌生人》一炮而红,不过也就这一部作品拿得出手,这次的新作,又打回了原型,未能延续神勇表现。

影片演员:

演员就那几个,在《完美陌生人》中都有出镜,所以算是驾轻就熟,套路也一样,面对面“谈话类”节目,唯一不同就是场景变了,但是“换汤不换药”。

观影笔记:a,看得太累了

,前30分钟看得云里雾里,谁是谁都不知道,培养观众耐心

b,对白多了些

,关键是重点比较少,纯废话,一个讲故事,一个听故事,提神的情节几乎没有

c,节奏感不行

,拖拖拉拉,慢动作前进,对于急性子的人而言,是一种绝对挑战,而且是“mission impossible”

随便总结:①各式人物

手头拮据的警察

丈夫患有痴呆的老妪

拯救儿子的父亲

希望可以感知上帝的修女

希望与海报女郎发生一夜情的机修工

希望重建光明的盲人

希望不被男友抛弃的女人

想要得到“爱”的小三

②各式任务

揍人、爆破、扶女士过马路、怀孕、打劫、绑架、杀人、救人、、、

③各式结局

有的人拒绝了任务(如:老妇人),有的人完成了任务(如:机修工),有的人半途而废(如:警察),不同的选择,却折射出了同一个思考问题——人类内心的欲望(黑暗面)有多深?

作品等级

导演★☆☆☆☆(玩过头了,明显感觉力不从心)

演员★★★★★(很敬业,这么多台词,不容易)

剧情★☆☆☆☆(形式大于内容,尤其是缓慢的节奏,让人兴致寥寥)

视效★★★★☆(同一场景,利用光线的变化,营造出不同的心理效果)

音效★★★☆☆(ED不错,配乐无感)

推荐度★★★☆☆(只适合“慢性子”看)

《命运咖啡馆》观后感(2):怎么说呢,可能我应该先看《完美陌生人》

整体还算是一个好片子,但是有些情节就琢磨不透。故事人物之间有相互的关联,具体什么地方出现了变数,原本应该如何,只能问那本笔记本了~~

1、警官最初全部所求都是为了儿子,最终在自首后得到了儿子的原谅。他的愿望基本是得到实现的。

2、本来想让老伴的老年痴呆变好,最后因为无法接受杀死这么多人而放弃,可以说战胜了心魔。

3、儿子得病的父亲,这个人物的故事就有些看不明白,他的任务是要杀一个6岁的女孩,最终怎么说他还是救了女孩的,儿子的病没有了。可能是儿子原本是并没有得癌症,可能是其他疾病,或是他没有对女孩下手得到了奖赏(并不认同)?编剧的答案是什么

4、修女的结局其实我没看懂,她的愿望实现了,但她并不打算告诉盲人这些事情。她的结局是什么?她会和盲人在一起,只是不做修女?还是像被建议的,生下孩子交给其他人,离开盲人,继续做修女?

5、想要变漂亮的女孩,她想要变得更漂亮是希望自己能得到幸福,得到爱。虽然她最终没有偷窃成功,但最后和帮她偷窃的男孩(警官的儿子)在一起了,偷窃的过程她还是吃了点苦头的,变数可能在男孩的和她相爱上?

6、开修理厂的男人。一开始说自己不想要家庭,只要一夜情就够了,他不愿意照顾一个人。然而在他保护小女孩的2周后,执意要继续保护女孩,解决掉要杀她的人。剧情发生了反转,他成了绑架女孩的罪犯,最后被本来要杀女孩的人刺伤交给警察。这个人物应该也是一个变数?当然他想要继续保护女孩的目的是要当英雄(可能要出名),这样他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我原本还以为他只是出于保护欲,然而、、、人心、、、

7、盲人,他想要眼睛复明的前提是要强奸一个女人。从一开始他的断然拒绝让我以为他是个善良的人。然而他回答说不会爱这个女人,他会爱下一个,就有点、、、虽然他喜欢修女的,然而他并不打算爱她,可能修女就是他的一个污点,他的眼睛如果复明了当然也不能接受这个女人了。然而他没有强奸她,但是他依然想能看见,这就有点作了、、、

8、想要丈夫对自己着迷的已婚女,她的结局就有点惨了。如果邻居男打电话给他丈夫后,她说出一切都是她的任务,可能不至于这么惨,但是她想要丈夫痛苦,惩罚他。好吧,他丈夫痛苦过头了,有了严重的家庭暴力,最后她被打死了。

能总结出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可能是:

你的痛苦来源是你的欲望。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可以有美好的结局也可以有糟糕的结局,只在于你的心。

《命运咖啡馆》观后感(3):The Place

故事内容为一个有能力实现别人愿望的人通过给求助者不同的考验作为交易进而实现求助者愿望的故事。

影片将故事发生场景全部限制在一个咖啡屋内,剧情的发展依靠人物的对话推进,封闭空间、多条故事线相互交叠。影片展现了几组不同的求助者,有希望复明的盲人、有希望重现获得上帝感召的信徒、有渴望老伴死而复生的妻子、也有极度自卑的求美者等。而实现愿望的方式也都是通过一个巨大的代价去换得另一个巨大的代价。

影片叙事方式反常规,密闭空间,剧情开端、发展、连接、冲突全部依靠男主与不同求助者的谈话行进。期间穿插的男主与女店员隐藏生发的爱情成为了最后男主放弃神主位的一根伏线。

导演有意尝试讨论人性宿命与得失的问题,有得必有失,人们像蝼蚁一样被命运捉弄,一切事情逃不开因果,但是视听表达并没有很精准。

男主个人身份的解读与其实现愿望的方式被刻意模糊掉不做表达。演员表演较自然但并无亮点。

《命运咖啡馆》观后感(4):一间屋子里的故事不好写

《命运咖啡馆》一间屋子里的故事不好写!生命中任何选择的正反面都是等价的,只不过大多时候你看不见而已!与《完美陌生人》一脉相承,同样的封闭空间叙事,同样只用台词交代剧情,但与《完美陌生人》将原有关系复杂化不同,《命运咖啡馆》选择将凌乱的信息随着剧情的推进整齐化、一体化。但受困于空间和人物的局限,加之本身架空的背景设置,大大降低了影片的真实带入感。5分!ps:剧本的整体水平远不及《完美陌生人》。

《命运咖啡馆》观后感(5):说了多少次,人性经不起考验

最近一部2016年的电影在国内影院上映:

意大利导演

保罗·格诺维塞

的作品《完美陌生人》。

故事讲述了七个认识多年的好朋友(三对夫妻一个胖男人),在一次好友聚会的时候玩起了一个游戏:

大家把手机都拿出来,不管是谁来了短信,都要大声读出来,如果来了电话,那就开免提接起来。

影片主要探讨了人与人之间脆弱的关系,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瑕疵和不为人知的秘密。

永远不要试图真正地试探人性,完美的或许只有陌生人。

整个故事都发生在室内,拍摄场景和人物单一,主要剧情也全都靠人物对话来推进。

相同类型的代表作品有经典电影

《十二怒汉》

(国产片《十二公民》也是翻拍的这部),近几年比较受欢迎的作品有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彗星来临的那一夜》

由于影片所探讨的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较能让大众接受和共鸣,影片当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点从两年后在国内上映也能看出来了。

一年之后,保罗·格诺维塞其实还拍了一部风格类似的电影。(这一点看海报就很明显了)

《命运咖啡馆》(The Place)

故事主要发生在一家咖啡馆里,一个安静的男人坐在固定的位置上,他总是在厚厚的笔记本上写着东西,不断有人来找他聊天。

没人知道他是谁、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

但他却可以实现你的任何愿望。

有人不相信,觉得他是骗子,就随便说了一个简单的愿望:

我现在想送我女朋友一束花,能帮我实现吗?

男人:

“可以,你只需要帮助十位女士过马路就可以实现。”

很明显,这个男人并不是阿拉丁神灯里的神灵,也不是集齐龙珠后出现的神龙。

想要实现内心的愿望就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

一个警察手头有点紧,想要笔钱。

没问题,痛扁一个人你就能拿到钱。

老婆婆希望老年痴呆的老伴能够康复,

没问题,在公共区域引爆一个炸弹,丈夫就能回来。

一位父亲希望治好自己儿子的癌症,

没问题,杀害一个小女孩就能恢复儿子的健康。

修女希望能够感受到上帝的存在,

没问题,只要能够怀孕就能再次感受到上帝的存在。

一个盲人希望重见光明,

没问题,只需要去强奸一个女人就行了。

、、、、、、

这些要求看起来和愿望没有任何关系,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愿望越难以实现,任务就越困难,甚至会违背道德和法律。

不过这也不是强制性的合约,一旦你不想继续下去马上可以中途退出。

听起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定,其实也是一个很难把控的内容。

很明显导演是想借助这个看似有着“超自然现象”的设定来讨论一些人们在面临困境时的现实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

如果现实生活里真有这样的男人,想变得更有钱可能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

之前听过一个段子和这个设定很贴切:

想成为有钱人的方法很简单,刑法里都写得明明白白的。

你看,这和电影里男人给的建议本质上是不是很类似,只不过很少有人会把它当真,因为有更多安全的选择。

影片深化了这种矛盾,像盲人希望复明,癌症能够康复这种愿望都不是简单的用金钱就能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愿望,现在突然有了一个具体的方法,就像快要淹死的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显然不会轻易放弃。

和段子里不一样的是,这些人没有其他的选择。

为了让电影全程的对话看起来不那么无聊,导演用了很多办法。

先是拍摄的角度,正面、侧面、俯拍、仰拍、咖啡馆外面,与此同时还有白天,晚上的光线变化。

其次,影片并不是一个一个人按顺序来说出自己的愿望,导演在巧妙打碎故事线的同时,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碰撞牵制,从而达到挖掘他们人性中脆弱一面的目的。

希望能再次感受到上帝存在的修女需要怀孕,

渴望重见光明的盲人需要强奸一个女人,

由于任务的要求,修女试图去接近男人,盲人试图接近女人。

最终两人相遇,双方却不由自主地陷入了爱河。

修女开始关心起盲人的感受(她觉得对方有点害羞),害怕操之过急(赶紧怀孕)失去爱情。

同样爱上修女的盲人也不愿意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伤害对方。

最终两个人和平地发生了关系,修女获得了爱情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盲人收获爱情的同时却错过了恢复光明的机会。

当生活不如意时,有时尝试改变自己也许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生活,修女通过改变自己对性的看法重新感受到了上帝。

盲人获得了爱情,却依旧渴望获得光明,为此只能继续陷入痛苦的漩涡。

两人不同的选择换来不同的生活。

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影片其他角色的遭遇和修女盲人很类似,整个故事就像是导演做的一次大型社会的人性实验。

因为剧情包含多重交织的故事线,在一部室内对话为主的电影里,剧本的打磨非常重要。

之前大获成功的《完美陌生人》编剧人数多达四人。

保罗·格诺维瑟解释说:

“编剧的人数取决于题材”

如果只有是一个主人公,那么最好由一到两名编剧完成,《完美陌生人》没有唯一主人公,每个角色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也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所以采用四人集体创作模式,每个编剧都能把自己的想法与创意贡献出来。

《命运咖啡馆》没有复制《完美陌生人》的成功,和剧本不够细腻有很大的关系。

影片看起来只有一个主人公,也就是咖啡馆的男人,他是实验的组织者。

但对于观看这场实验的观众来说,实验对象的遭遇和反应才是主要的部分。

影片里有些角色塑造很好,像前面举例子的修女和盲人,也有一些则不尽人意。

比方说希望儿子癌症康复的父亲需要杀害一个小女孩,另一个希望和明星一夜情的汽修工则需要保护一个女孩两周。

不用说,两个人的目标女孩是同一个人,这一点还可以理解。

问题在于,最后男子为了保护小女孩竟然绑架了她,还企图杀害对手(拯救儿子的父亲)。

仅仅是为了一个一夜情的欲望,就做出绑架杀人的举动,显然是不合理的。

(这里并非走投无路,完全是为了剧情发展的设计)

最后阴差阳错原本想伤害女孩的父亲却救了女孩,没有完成任务,但儿子的癌细胞奇迹般地完全消失了。

我们知道,影片自始至终是在通过一件看似不存在的故事讨论现实问题,所以故事里的角色都没有实现

“提出愿望——完成任务——愿望成真”

的模式。

如果一个角色真的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结果完成了难以实现的愿望,还没有受到惩罚,电影就是去了原本的意义。

一心想救老伴的老婆婆意识到如果真得自己引爆了炸弹,即使老公康复了,自己也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了,最后选择了放弃就是很好的证明。

没完成任务,儿子的癌症却康复了,是因为善有善报吗?

可如果不是因为他想要伤害女孩,根本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救人行为。

这些依附设定出现的不合理和前阵子的恐怖片《寂静之地》如出一辙。

除此以外,主要让这部电影获得较低评价的原因在于故事的不完整性。

无论是《十二怒汉》还是《完美陌生人》,我们都通过一部电影完整地看到了整个故事发展的过程。

它可以是一次峰回路转的法庭辩论,也可以是一次考验人性的游戏,但《命运咖啡馆》是残缺的。

把整部电影看成是一次人性实验,我们看似通过一次次的对话知道了整个实验的数据和结果,但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看到实验的过程。

整部电影全程的“1 VS 1”对话只能靠观众的想象把咖啡馆外面发生的故事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尤其是影片试图展现的人物情绪的转变在画面缺失的情况下很难有说服力,会很快让观众失去耐心,变成单纯的说教。

就像在学校上化学课,只看了书本上的图片和化学方程式,却没有看到反应的过程,知识就会很枯燥。

考虑到整个的故事结构,在人物对话中穿插一些完成任务的画面会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

看完电影,有人觉得咖啡馆的男人是恶魔,每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得不和魔鬼做各种交易。

不过最后开放式的结尾否定了这个说法,不断倾听人世间苦难的男人其实也有自己的欲望:

他想摆脱这一切。

没有人能够完全消除自己内心的欲望,最终创造恶魔的还是我们自己。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爬虫」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吼~ಠᴗಠ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