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电影德黑兰禁忌观后感影评5篇

《德黑兰禁忌》观后感(1):纯洁,值多少钱?

今年年初《大世界》上映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困惑不解,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的片子,又没有吸血鬼、龟派气功和三重梦境来回穿梭,拍成动画的意义何在呢?

其实这也是现实比电影更魔幻的一个明证。

因为有些东西,是不能直愣愣地瞎拍的。

这不,来自伊朗的一部

“成人动画”

也是类似的情况。

它甚至连剧情架构的方式都跟《大世界》有相似之处:

几个本来没有关系的人,因为一起事件,命运交织在了一起。

他们之中大多是在社会底层挣扎的边缘人,妓女、穷音乐家、准备把自己卖到迪拜去的年轻女孩,顶多,也就是被当做生育工具的家庭妇女……

他们有的是为了钱,有的是为了自由,为了逃离命运的枷锁,想要努力去追寻些什么。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的境地。

钱啊,自由啊,这些东西也许确实存在,但显然不是为他们而准备的。而在掌权者的眼里,他们的努力也许不过是小丑在跳梁而已。

片中一个不算重要的配角,在垃圾桶旁砸死了一只猫,然后丢了进去,嘀咕道:“我要是你就好了”。

或许死对他来说都算幸运了。

本片是伊朗导演阿里·苏赞德的处女作,第一部作品就这么刚烈,可见对社会的种种不公,他已经憋了太久,被那所谓的“禁忌”压抑到了爆发边缘。

究竟什么是

“德黑兰的禁忌”

呢?

还记得本·阿弗莱克导演的,获得了201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逃离德黑兰》吗?

电影的背景是1979年的真实历史,当时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推翻亲美的国王,把老美赶出国境,恢复伊斯兰禁律。

后来伊朗的社会环境一直十分森严,伊斯兰

政教合一

的社会形态之下,许多事情都成了禁忌,许多话不能说,许多事不能做,整个社会噤若寒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暗中涌动……

这些我们在阿斯哈·法哈蒂等伊朗导演的电影中,都不难看到。

《德黑兰禁忌》观后感(2):无处不在的性压迫

《德黑兰禁忌》这部动画片有点特别,画面并非完全“动画”而是通过实拍演员,通过后期转录成动画而来。所以,这部动画片的“表演”格外真实,给人一种不一样的观影体验。导演这么做可不是因为自己的什么艺术追求,而是因为这部描写“德黑兰禁忌”的电影不允许被真人伊朗演员演出,电影还没拍,讽刺意味就喷薄而出了。

带着哑巴孩子卖淫的妓女,丈夫吸毒被关进监狱,但是他们不能离婚。

很简单,因为丈夫不答应。

妓女带着孩子找法官求情,“公正”的法官说这忙我帮不了,不过你可以当我的情人。

法官给了她一处公寓,那房子是她从来没有住过的好地方。

妓女向邻居介绍自己是新搬来的,她是个护士。

邻居一家人很好,孕妇刚刚怀上孩子。丈夫看上去很老实可靠,在银行工作。

上过大学的孕妇不甘心当家庭妇女,她想外出工作,就差丈夫的许可了。为了工作,她曾经偷偷堕过两次胎。

住在附近的音乐人是个穷学生,有时在夜店打工。一次玩high了,在厕所啪了一个姑娘。

转天那姑娘就来电话了,说自己是个处女,并且马上就要结婚,男生必须掏钱给她做处女摸修复手术,不然未婚夫肯定会杀了他们俩。

男生机缘巧合把跑丢的孩子还给了妓女,妓女说会报答他。

妓女这天接客时碰到了熟人,邻居家的好好丈夫。丈夫求她不要说出去,算欠她的人情。妓女想了想,求他帮忙给男生贷款,算是回报。

男生拿到了贷款,但是人却不见了。要结婚的女孩对妓女说,修复处女膜是真,但根本没有未婚夫,她听说迪拜有老板喜欢伊朗处女,那个“未婚夫”只不过是皮条客。

孕妇和妓女成为了好朋友,一夜俩人喝了点酒都很高兴。于是开玩笑打电话给小区的临时清洁工,妓女说着淫荡的话勾引他,没想到看上去唯唯诺诺的清洁工顿时上钩。俩人大笑着挂了电话。

被耍了的清洁工不肯罢休,在小区内扬言一定会把这个女人找出来。

孕妇慌了,接连收到清洁工打来的电话,但是她不敢接。终于清洁工找到了好好丈夫,说明了一切。

孕妇倍感羞耻,她带着丈夫为腹中儿子做的风筝,跳下了公寓大楼。

三个德黑兰故事,三个伊朗女人。

在伊朗,生为女人,我很抱歉。

电影一开始就是新闻里播放着伊朗女人必须戴头巾的新闻。这给整部电影打下了基调,女人的枷锁。

从出生开始,女人就是那个父权社会里男人的附属品。结了婚的女人,没有丈夫的允许,他们什么都不是。

男人对女人的压迫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性。

但又不完全是性,它是从性开始的一套完整严密的系统,千百年下来成为自然,成为传统,成为宗教。

戴头巾这样的事情都无法做主的女人,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主呢?

三个女人中,反而是那个混迹三教九流的妓女活得更加游刃有余。既然不能改变规则,那就只能适应它。

或者离开这个地方。

男生教钢琴家的贵妇,还有做假证明的大哥都在聊着离开这个地方。

《德黑兰禁忌》这部电影在叙事上并没有太多创新,国内很多“独立电影”都有着类似的手法,直白的控诉,用力抨击这个荒诞的社会。

最近看了三部电影,国内的《暴裂无声》,韩国的《燃烧》,再有就是这部《德黑兰禁忌》,主题意外地都有类似,社会的压迫,阶级的压迫,性别的压迫。

面对这些压迫,艺术工作者用自己的方式反抗,不过效果甚微。

一个颇有讽刺意味的现象,本来受众应该是底层人民的电影,观众却是喜好文艺片的小资们。

历史课本上经常会提到一种表述,历史的局限性。

这些压迫,也许都是历史的局限性吧。任何人都无法凭着一己之力改变什么,但所有的声音都会一点一滴地加速历史的推进。

很多看过《德黑兰禁忌》的伊朗人都有一种看法,即电影中的描写很多都是过时的,现在的伊朗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我想导演如果听到这样的反馈,希望他第一反应不是对自己的失望,而是为祖国感到开心吧。

《德黑兰禁忌》观后感(3):感悟

三星半、

第一次了解伊朗这个国家是看了《我在伊朗长大》,后来也迷上了那些让人心疼的伊朗电影。看了这部伊朗动画,不禁想起这几天的新闻,据说伊朗女性第一次被允许进场看球赛,有些人表扬其政府进步,其实,究竟是谁赋予给他们的允许和禁止呢?这是个魔幻的国度,被囚禁的导演,被制作成动画的真人拍摄电影,不见演员名单的电影…

这两年闹得特别厉害的“Me Too”运动在全球掀起波澜,然而一些国家却从未参与。有人会说我们幸运,然而并不是,压迫女性的方式各种各样,无论你处于什么阶段。

《使女的故事》里所说:把你的女儿培养成一个女权主义,而她却始终在等待男人的拯救。

身为女性,我们应当为自己争取权利。

《德黑兰禁忌》观后感(4):一片处女膜,道出了一个国家的悲哀

本文首发于电影幕后故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aymovie”),欢迎关注,看幕后君第一时间为你评新片,品经典。

近日,一条和世界杯相关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

尽管对足球篮球一窍不通,但看完这则新闻,我立刻想起了最近的一部

伊朗成人动画电影——《德黑兰禁忌》

《德黑兰禁忌》

作为少数依旧存在“性别隔离”的国家,伊朗不管是在公交、银行、地铁、还是游乐园、面包店都有明确的男女区域。

女人不允许看男人运动,男人也不允许观看女性运动,按照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口号,便是

“即便是网球场也要建起高墙”

《德黑兰禁忌》便发生在这样一个性压迫的神奇国度,情侣在公园牵手会被道德警署带走审问。打电话聊骚一旦被道德警署追查到,他们就有权利烧了“罪犯”的房子。

就连后备箱里有本色情杂志,持有者也会被软禁在囚车上,不给官老爷打点一二,就等着吃牢饭吧。

而片中的三个女主角更是怒犯天条,他们身上分别背负着三个德黑兰禁忌。

卖身

风尘女子派瑞因为丈夫坐牢没了经济来源,只能带着孩子上街卖身,靠给法官当小三换来了一套公寓和生活费。

堕胎

高知女性萨拉不愿当家庭主妇,多次求职却都被告知需要丈夫同意才能工作,她用堕胎来反抗丈夫的独断专行。

婚外性行为

待嫁少女冬娅和文青巴巴克在夜店蹦迪酒后乱性,清醒后冬娅要求巴巴克赔偿她处女之身,一旦事情败露两人都别想活了。

《德黑兰禁忌》和大多数多视角叙事电影一样,每个人物的故事一开始都是平行推进,互不干扰。

然而,

一通聊骚电话和一片假处女膜,彻底改变了片中三女一男的命运

搬进新公寓的派瑞和萨拉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说的闺蜜,派瑞一时兴起,竟拿起萨拉的手机给楼下清洁工打起了聊骚电话,殊不知从此埋下了祸根。

周旋在三个女人中间的,则是“夺走”冬娅贞洁的音乐家巴巴克,他和大多数文青一样不愿向主流妥协,他的音乐既没有卖相,也不符合伊斯兰价值观,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

冬娅的处女膜修复手术对他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他去黑市买Made in China的假处女膜,最后还是决定贷款300万(伊朗里亚尔),买回冬娅处女之身,也买回自己一条命。

三女一男最终在萨拉堕胎的黑诊所中相遇,他们和野郎中都像做贼一样小心翼翼,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

一个不小心,大家都有可能被吊死

在伊朗,婚外性行为被称之为

“Zina”

,一旦犯下此等“罪行”,等待犯人的将会是“石刑”或“鞭刑”。

被判处石刑的囚犯大多都是女性,受刑时,她们除了头部或上半身之外都会被埋入沙土中,施刑者向受刑者反复扔石块。行刑用的石块经专门挑选,以保证让受刑者痛苦地死去。

鞭刑的标准则是100下!

这些野蛮的刑罚,在施行伊斯兰教法的国家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苏丹、索马里依旧存在。

2006年就有一位名叫阿什蒂亚尼的女子因为通奸被判处鞭刑,引发了全球热议,被鞭刑99下后,伊朗政府在2010年以通奸罪名判处她石刑。

电影

《被投石处死的索拉雅》

更是直观展现了石刑惨绝人寰的真实面目。

所以当你在片中看到绞刑法场时千万不要觉得惊诧,这只是伊朗政府面对西方舆论压力的一种妥协。

也正是在该桥段中,司机的一个笑话,成了压垮巴巴克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身价值无法实现,普罗大众麻木不仁,这样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现实比电影更加魔幻

终于,巴巴克抛弃了手术台上的冬娅,办了假护照甩手而去。而剩下的三个德黑兰女人,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逃离德黑兰。

冬娅口中那个有处女情结的“未婚夫”其实是一个人贩子

,专门贩卖处女到迪拜, 这也是冬娅逃离德黑兰的唯一希望。

萨拉逃离德黑兰的方式则是自我毁灭

,那通聊骚电话最终还是追踪到了她的手机,丈夫得知后将她赶出家门。萨拉难忍其辱,跳楼自杀。

只有妓女派瑞活的游刃有余,她抓住萨拉丈夫曾光顾自己的把柄,帮助巴巴克搞到了贷款,她抓住法官和自己相好的把柄,搞定了儿子的上学问题。

被生活强奸久了,她学会了享受

片中最耐人寻味的角色,是派瑞的儿子埃利亚斯。

因为先天失语,自始至终埃利亚斯未发一言,他不做批判也不干涉片中人物,就连母亲在他面前给司机“服务”,他都没有任何反应,对剧情的推动作用几乎为零。

他就像《暴烈无声》中那个小男孩一样,洞悉一切,却不知何为罪恶,何为正义

。他对于成人世界的善与恶不作判断仅限模仿,就好像入学面试时他做出的OOXX的手势。

导演借小男孩埃利亚斯表达出的,是对成长在魔幻社会中的下一代的担忧,即对伊朗未来的担忧。

《德黑兰禁忌》是导演阿里·苏赞德的处女座,这样一部直戳宗教与当权者丑态的电影,在德黑兰是无法实景拍摄的,

影片中大多数场景,都是演员在绿屏前完成,后期加上动画效果

和《厕所英雄》一样,导演期望本片能够在国际社会和伊朗国内引发舆论思考。

也正因为以动画为表现形式,影片才能做到指向尖锐,尺度放开

然而,这类电影也有一个通病,那就是 “主题先行”

,为了突出一个“惨”字,过分强调角色的身份与境遇转变,人物动机和情节都缺乏说服力,

甚至达到了男人都是衣冠禽兽,女人都是无辜受害者的地步

但影片中所展现的一切性别压迫却又并非凭空杜撰,就像清洁工的父亲,在砸死黑猫的路上讲述的那个故事,在德黑兰,一个屁就能毁掉一个女人的一生。

影片的最后,一只白猫幼崽从垃圾桶中钻出,仿佛象征着新生的希望。

镜头随之摇向萨拉的尸体和德黑兰的黑夜,仿佛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而萨拉之死,也只不过是被德黑兰禁忌害死的万千女性中的一个罢了。

黑猫死了,还有白猫。

但在德黑兰,不管是黑猫白猫,好像都不会抓耗子

。本文首发于电影幕后故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aymovie”),欢迎关注,看幕后君第一时间为你评新片,品经典。

《德黑兰禁忌》观后感(5):政教必须分离

在伊朗这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法官前脚逼良为娼(真的是在逼良为娼啊!!!),后脚就向别人说教伊斯兰价值观。女性在外面必须被强制戴头巾。怀孕的妻子就因为一通玩笑电话,竟被逼的跳楼自杀。青年人因为发生了婚前性行为,怕被判处绞刑,吓得逃离了这个国家。宗教成了为某些人谋取贪婪、肮脏利益的工具。反倒那个看透这一切的妓女,却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游刃有余。在这样的国家,什么事情都会被扣上宗教的帽子。宗教已被绑架、宗教已被玷污。想想以前的欧洲,政教合一的结果是什么,就是黑暗的中世纪。信仰是个人的事情,为什么非要被绑架在政治之下,去控制那些甚至都不相信这一套的人呢!?古兰经中说好的信仰绝无强迫呢!?让宗教信仰更单独纯粹些吧,不要再成为政治的工具!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