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戴维·伽特森雪落香杉树读后感10篇

《雪落香杉树》读后感(1):雪落香杉树

第一天坐在教室喝着咖啡吹着微风,书中诗一样的文字,不禁让我想起童年在乡间的生活,大树、鲜艳的花朵、小溪,随之回忆泛起。

我喜欢他们在香杉树下的爱情。仿佛这就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地方。有一个地方隐秘、有树的芳香、还有爱着的人。这让我为自己还没遇到那般喜欢的人而惋惜。像《怦然心动》里女主坐在树顶看着令自己心动的一切。我也有这种情怀,就看着,无需多言,心早已陷进景色之中。就是这样一种私密的幸福。

但第二天看时,感觉剧情推动的太过缓慢,环境描写有些过多。为了不让自己太困,跳着找剧情读了。

读完感觉很心痛。真的,就是心里很闷。因为他们之间的爱情,败给了战争,败给了民族。我不懂也害怕。若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该如何抉择,顶着压力,还是放弃。

第二个让我痛心的是男主,女主又开始遇到了喜欢的人,过上了愉快的生活。而男主却遗留在过去的记忆里,无法脱身。男主是善良的,像他的父亲一般,正直极了。我读到男主的母亲说:我以为你会好起来的,但是你变了。经历过战争后,变得麻木了,去找一个心爱的姑娘,开始尝尝世间百态吧。

读之前也从未想过原来战争会带给战士们那么大的阴影,毕竟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在面前死去。历史只会记录斗智斗勇的将领们,而很少人去关心过为了战争失去生命的战士,因杀了人而一生心怀愧疚的战士。世界真的太大了。我们又显得那么的弱小不堪。

意外统御宇宙万物,唯独人心除外。

最后夸奖一下封皮超好看,还有当当买的正版书竟然有好几个错别字!!

《雪落香杉树》读后感(2):“意外统御宇宙万物,唯独人心除外”

《雪落香杉树》♥♥♥♥

美丽的美国海岛圣佩佐,一个香杉树遍地、香草芬芳,四处散发着草莓香甜的小岛。渔民【卡尔·海因】的不幸死亡打破了它的宁静。在美日战争的大背景下,美国公民仇日情绪高涨。和卡尔家族曾因土地买卖有过矛盾的嫌疑人日裔【宫本天道】成为靶心,一时间,来自不幸者卡尔的家人、美国本土公民、律师……一齐“刺”向他。除此之外,日裔的刻板印象也成为利剑,天道含冤,在劫难逃。

转机出现在天道的妻子【初枝】的初恋情人【伊什梅尔】身上,伊什梅尔作为子承父业创办报纸的记者,经历过初枝离去的撕心裂肺,也经历过战争的不寒而栗。在这场与自己关系并不密切的审判中,是接受法庭看似逻辑清晰的宣判还是追问真相到底?他在纠结中把天平倾斜向正义的一方。

正如伊什梅尔所言“意外统御宇宙万物,唯独人心除外”。战争带来恐慌,持续的恐慌形成偏见,偏见往往遮盖真相。消除偏见寻找真相道阻且长,神秘莫测拥有自己意志的人心,因为具有宽容、忍受、良知等等许多美好的品质而熠熠生辉。

《雪落香杉树》读后感(3):意外统御宇宙万物,唯独人心除外~

【雪落香杉树】有点剧透,注意。又多添加了一道视野,从肯叔的世界三部曲开始了解世界大战,通过的视角是俄,德,美,英国等,源于国内教育很早开始中国视角了解抗日战争,第一次,在一个日本人的角度去阅读那个时期。为什么要多读书,大概这个也是一个答案,你会发现,不同视角的不同世界。可以不曾去过,可以不曾经历,依然可以通过别人的眼睛了解那样一个背景时代。还是对日本的一些礼仪表示敬重,佩服。我们总是容易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有公平么?很显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不过是道德礼仪人为的衡量,以自己出发,以自己为线。和初枝,天道不同,大部分的人都喜欢讲自己东西或多或少呈现出来,我有时候想,是不是安静,稳重,心里能藏事情,就是成熟?成熟稳重的人,应该也很累吧。无可厚非,很希望自己能稳重一点,可是又矛盾的希望自己可以多保持一点童心。两者就是矛盾的。天道打心里知道,他们是其他居民眼中的日本鬼子,宫本天道和死者的船上谈话,一个日本佬和一个纳粹后裔,即使他们都曾经为了国家-美国而上了战场,不同的是,天道在别人眼里,他和引起战争的人长一样,所以有种疼痛转移,人们总是在责怪自己和责怪别人两者中很轻易就选择后者,这样,至少自己还是挺好受的,然后高举着”正义的旗子“。人们用了两个评判标准,德国人,可以是纳粹,也可以不是,却不允许日本人,可以是挑起战争的人,也可以是无辜者。很轻易就打翻一船人,这本书多少有点为日本人写实,写屈,那些无辜的日本人。这是不公平。我在想为什么会这样呢?书的开始,我就很好奇,为什么一开始就会对中国人和日本人有一种轻视呢。

意外统御宇宙万物,唯独人心除外~

《雪落香杉树》读后感(4):书影与海报

目前已在当当上架。全国独家。

《雪落香杉树》读后感(5):意外统御世界万物,唯独人心除外

“Snow Falling on Cedars”的电影译名是“雪落在香杉树上”,小说译名配上它的图书装帧一下子让我爱上了它——雪落香杉树。

《人物》对它的评价正何我意——发光体般的小说,这是戴着散文假面的诗。

作为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它的故事叙述没有那么激动人心、引人入胜。倒是许多景物、繁琐的事、不相关的人物的描写会打击刚开始阅读小说的人的信心。如同诗对人的吸引力一样,它同样是愈读愈有魅力。对于优美的语言的奉承很乏力,稍有耐心去读便可体会到。

过分的细节描写要是讲的刻板会让人昏昏欲睡,而娓娓道来则会让人身临其境。这本书则属于后者,小岛上的每个居民,每条路,让人真切地感觉到这个地方的存在。甚至于森林里的树、花,商店中的商品,书架上的每一本书的名字,比日记、电影更清楚的描述,让我感觉是回到小学在看《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 嘟嘟的笛鸣,告诉你今天托马斯和他的伙伴们今天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故事以谋杀案的审判为主线引入了对人心的思考的主题。从这桩实实在在的“小说体”的审判说起,书中阿尔文和内尔斯的盘诘极为精彩,尤其是接近末尾第二十九章两位律师的陈词让法科生的我看的极为过瘾。而天道对辩护律师的隐瞒也不禁让人想到了《看不见的客人》的剧情,让我一度怀疑天道确为谋杀案的凶手,好在作者不会冒这样的险,及时将目光停在了“对于日裔的偏见”这一主题上。

书末提到的“唯独人心除外”,我姑且讲此处的人心狭隘地理解为“偏见”。贯穿全书的偏见来自于美国人附加于日裔居民身上的仇视,尽管这群日本人对美国效忠,为美国走上战场。显而易见的主旨或许不需我在此赘述。不似种族间所具有的那种强烈的偏见,是来自于安居的人对退伍军人(更多的是退役老兵自身对自己)的那种隐隐作痛。

“他(天道)永远牺牲了自己的那份平静,才使得这些人得以拥有属于他们的那份平静。”(P132)书中的三位男主人公同样遭受了这样的牺牲。天道在杀死四个德国人之后留下了阴影,甚至觉得身陷谋杀案是因果报应(P132);卡尔从战场回来后变得麻木,甚至和妻子的关系是用性在维护(P241-244);而伊什梅尔则失去了他的一只手臂,甚至连他父亲的朋友也觉得他是一个怪胎——“这也许和缺了一条胳膊有关吧”(P258)。这也让我觉得这本书似乎也可胜任“反战小说”这一身份了。

如书的飘口上写的那样“交织展现了战争、种族歧视、情感与道德选择,爱与宽恕等多重主题”,这本书表现的东西太多,也许是读者读出来的东西太多,在一条简洁的故事线上附庸了过分繁杂的叙述,展现了许多主题,相互重叠穿插,对于人性的反思正体现了这本小说的文学性货真价实。

“情感与道德选择”我觉得是一个噱头,书的简介中对于伊什梅尔提到“在爱情和公正之间,他将如何选择?”关于是否应该展现有利于天道的占据我认为只是伊什梅尔发的一个小脾气,无伤大雅。

而书中对于伊什梅尔和初枝的爱情描写也让人回味,那就是爱情。

这本书让我把“繁杂”用成了褒义词,所以可以对书中的每个人物,每个事件细细把握。我爱陪审团中的亚历克斯·凡·尼斯(P349-353),真是个老实憨厚的家伙,我爱卡尔和天道最后一面的对话(P330)——“所以你凭什么在我面前说日本鬼子,你这纳粹肥猪”。

可怜的卡尔,可怜的天道,可怜的伊什梅尔,可怜的初枝。

《雪落香杉树》读后感(6):一部爱情史,一部侦探小说

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这部小说,真的很受感触。然后想做一做分享

这是一部爱情史。初枝懵懂的青少年给了伊什美尔。我觉得初枝对于伊什美尔的感情来源不仅是因为他是她邻居,从小的玩伴,我觉得还有一方面来自茂村太太,她对于白人的描述,激发了初枝的好奇心。随着年龄增大,她对于健全人格的向往与日俱增,在我看来,初枝并不想拜托传统礼教的束缚,她还是相对保守的。尽管在香杉树洞里与伊什美尔缠绵悱恻(但每一次的忏悔又能表现出她内心的矛盾)她对于宫本天道的爱,已经是战争爆发之后,她对于天道的爱,更多是战争带来的民族属性认同。

这是一部侦探小说。全文结构明晰,明暗线交织,同时又是用推理的形式还原案件,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与可读性。而且我觉得文段中的推理,包括内尔斯对于验尸官的发问,以及公诉人对于初枝的发问都非常精彩。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感受

这部小说最明显想表达的是民族主义,民族认同以及种族歧视。小说中卡尔的母亲埃塔明显是种族歧视者,包括公诉人,他们表现的是对外来民族的极不尊重。但同时伊什美尔的父亲,老卡尔等表现出的民族包容也令人动容。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宫本的父亲让宫本知晓自己是日本人,是日本武士的后代,同样对于初枝,她的母亲富士子也同时让她铭记她是日本人的事实。我觉得让他们承认是哪个名族的人更多的是承载相应的精神,包括武士道精神,又或是勤劳勤勉的精神。

文中的情节自我感觉也很真实。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宫本否认当天见过卡尔的一段,表现出一个人的矛盾心理。

ps邮票的贴反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第一次写书评……呃好像很浅薄,用词也不好,见谅)

《雪落香杉树》读后感(7):《雪落香杉树》:一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传奇经典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日宣战,二战进一步升级。美国政府战时举措之一,是将美国境内所有的日裔居民遣送去荒漠地带的临时集中营,直到战争结束才遣返。这对那些无辜的平民来说,当然是一种带来麻烦、痛苦和屈辱的不幸遭遇。战后里根政府为罗斯福政府针对日裔的不公正待遇发表过公开道歉。

这段历史正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传奇经典《雪落香杉树》的背景。《雪落香杉树》的传奇之处在于:它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花费十年业余时间写成,一出版便奇迹般地风行,畅销数百万册,出版次年,也就1995年,获福克纳奖,并获得美国书商协会年度最佳小说奖,巴诺书店新人奖,此后又获奖无数。最终,因其广泛影响力和文学价值又被许多高校和中学选为文学课堂读本,并被列入一些高校的文学课程考试大纲。2004年,耶鲁学者,当今文学批评界的泰斗哈罗德•布鲁姆将其收入自己编写的文学经典导读文丛。这个文丛的选目仅仅包括《哈姆雷特》、《1984》等十来本传世经典。1999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由好莱坞明星伊桑•霍克和工藤夕贵主演,获得学院奖提名。2007年又被改编成舞台剧在西雅图首演。迄今此书已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

《雪落香杉树》读后感(8):比方说我好想活在全知视角

想象关外的冬天,近半年遇不到无风的光景,能吹散雪花的凛风总让你有些思念朝南一点儿的绵密而悄无声息的大雪,这样的天气里,人们更多的会期待自己听到一个绵密冗长的故事,犒劳自己储存的过冬脂肪,体恤歇在原处的慵懒心愿,似乎读一个故事,世界上的另一个角落就也正发生着它,读它就如正行走在故事中的那样长的路上,初见的各司其职的街头巷尾,随处而坐,被推入一个个活生生的场景,看那些人物们猜忌、争吵、又和好如初,又重新猜忌。你看见他们回闪在脑海里的过往,看见他们说话前左掂右量的思虑,和背过身的表情。然而这样的故事并不那么容易获得。人们拿起一本又一本厚度小于五毫米的故事,被标榜为短小精悍的人性之书,陪你度过漫漫长夜的力量之源,迷雾重重的编织一个又一个空间,缺乏的心理描写,结构精于巧妙……疲惫感不会让你选择太久,这是一本窸窸窣窣的书。

腰封上的美国“1995年福克纳奖得主”、“全美大中小学文学课堂读本,销量已达500万册”、“当代美国文学史上罕见的超级畅销获奖经历”,仿佛昭示了它的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但这并不能列为选择它的重要考量,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一个关于冬天的故事,《雪落香杉树》,很冬天了。

靠近的海岸线和终年湿润的气候孕育了的这个古怪多雨的海港渔村,但这依然掩盖不住他的清美,青山如茸,山峦错落,林子里的树洞,浮在海里的水箱,草莓节和草莓公主,拥有同样梦想的两个人,关于私奔的爱情,把耕地作为生命的岛民,只经历过几例死亡案例的验尸官,不愿面对谋杀案的治安官,印象中童话该有的元素,它都有。

紫花苜蓿 玉米 草莓

随意摆布在路旁的雪松栅栏

正在吃蕨须的黑尾鹿

雪松 桤木 浆果鹃树

魔鬼洼 黑莓地 图腾柱

木剑 鱼竿 独木舟

山柳菊 覆盆子 野生的金雀花

结着白霜的秋季牧草地边缘

……

这是美国作家戴维伽特森发表于1994年的代表作,作者花了十年时间在学校授课之余完成作品--虚构的华盛顿州周围小岛上的一桩疑案。

自父辈就移民来岛的日裔渔民宫本天道被卷入一场谋杀案,死者正是将原本属于天道的土地卖给另外的人的渔民卡尔海因,所有隐约的线索都指向天道。天道的妻子初枝是伊什梅尔的初恋,他们一起在草莓地和香杉树林里度过了年少快乐的时光,而种族的不同和突如其来的珍珠港事件拆散了他们,伊什梅尔参加二战,又子承父业的做了记者,初枝随一家人被遣往战时临时集中营,直到战争结束。战争的经历让伊什梅尔总是陷入黑暗的惶恐,直到中年仍然对初枝念念不忘,伊什梅尔偶然发现了能证明天道无罪的线索,种族亏欠他们的最后还是回归到了种族问题上,……

或许歧视是上世纪中叶美国社会的主题,即使闭塞安和的小岛也无法幸免。令人警惕的外族人种和他们想象中日裔暴戾却善忍的天性,使岛民们在给予信任时变得忐忑。珍珠港事件更是冲击了岛民正在愈合的对外裔的芥蒂,这更加不像是一种种族歧视,而是民族愤恨,他们认为自己正揭开外族人隐忍的面具,然而事实或许不能仅靠主观臆想。

作者打乱时间顺序来叙述整个故事似乎更契合了判案的逻辑,人物逐次出场,随之的故事就徐徐展开,没有交代性的叙述,取而代之的是更具真实性的不同人物视角的交叠,作者不紧不慢的笔触赋予了这个岛上的居民一种与生俱来的温柔,而拼凑那些碎片化的记忆的过程,也是发现傲慢、偏见、根深蒂固的歧视的过程,很久之前的日本移民,最强壮的渔民意外死亡,一桩疑似的谋杀案,日本渔民与死者的土地纠纷,这些都使判案无法公允,闭塞没有亏欠岛屿任何那些同时代的社会现象,反而令其更加清楚;而安逸而隔绝的岛屿,近乎衰老的审判现场,飘飞不停的大雪,无限的柔和了这些尖锐的事实,让偏见意外的多了一份单纯。

关于歧视和审判的故事并不稀奇,然而重要的是,不同人物视角的切换叙事,总让读者能感受到小说中人物情绪的变化,从而全息式的了解整个故事,初枝在爱情中的忏悔和愧疚,伊什梅尔却觉得那时无限美妙的岁月,宫本天道端坐在审判现场的寂寞,让人们觉得他傲慢,而他只是因为日本文化的惯性叫他冷静就能通透……

人意识总是纷繁复杂的,打散的叙事手法加上不同人物视角的交叠,让读者不自觉的主动能拼凑到他们的心绪,而不是填充式的交代,就像活在了全知视角,绒雪绵绵,却不绝。

详备的情绪纠缠,整日整夜的惦念与纠结,被生活磨合的不愿改变现状的狭隘,周到的第三人称的写法和作者十年的酝酿让这本书庞杂的事无巨细。

这似乎是作者寻求的乌托邦--有关岛屿和爱情的故事都无关背叛和欺骗,尽管这是一桩谋杀案,而散文化的环形叙事手法却足够温柔,足够默不作声,足够将我们带去那个终年湿润的小岛。

白雪皑皑的时候甚至不觉得作者啰嗦,而是穿越到了到那个法庭,你认识他们中的每一个人,他们私下的样子,和今天的以及昨天的样子,这是一种冬日对我们的一种特赦,你可以散漫于这些微小的事情,在知道真相的情况下,依然愿意逐字逐句的读下去,只觉得它美好。

“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我听说。”初枝说道。“大西洋是带点棕色的,印度洋是蓝色的。”

“你从哪儿听来的?”

“我不记得了”

“那不是真的”

“是的,是真的。”

《雪落香杉树》读后感(9):坚守人性

多么诗意的书名。

围绕三天的庭审,故事渐渐铺展开。被告人宫本天道被控告谋杀了渔民卡尔·海因,随着案件的审理,各种往事被解开,值得一提的伊什梅尔与初枝的纯洁的爱情,无奈的是,在日本对美国发动珍珠港袭击后,日裔居民和土著居民矛盾逐渐升级,日裔居民被赶到集中营,伊什梅尔和初枝两人的爱情被战争所阻断,在集中营,初枝认识了宫本,两人开始相恋并结婚。

伊什梅尔和宫本先后参军,上战场杀死,伊什梅尔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胳膊,两人后来回到了岛上。虽然二战已经结束近十年了,但是战争的阴影和人们对日裔的歧视却并没有得到改善。宫本因为与卡尔·海因有过土地纠纷,再加上一系列巧合,大家便认定宫本天道对卡尔·海因有计划、有阴谋的实施了残忍的谋杀。而就在这时,伊什梅尔却无意中得到一份可以证明天道清白的证据,他的选择便变得至关重要了。交不交出证据,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个艰难的选择。而伊什梅尔深深陷入彷徨中,一方面,他恨日本人,而宫本天道不仅是日裔,还是初枝现在的丈夫。另一方面,他又良心受煎熬。伊什梅尔会如何选择?是让他心中的恨肆意而为还是凭着良心做事?书中在将他做出选择前,特意讲到他回到了母亲家里,那个他小时候居住地方。在这里,他一遍一遍的回顾过去的自己,也回顾父亲的一生,在回顾中找回了那个善良的男孩,同浑浑噩噩的自我告别了。伊什梅尔决定拿出证据,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为伊什梅尔感到高兴,虽然意外不断出现,人性暂时沉沦,但人性终究光芒四射。就如小说最后所说“意外统御宇宙万物,唯独人心除外”。人性不应泯灭,人心不应随命运无常沉沦,坚持正念,坚守人性,爱己,爱人。

《雪落香杉树》读后感(10):愿意再读第二第三遍的书

第一次在两周不到的时间看完这种厚度的书。人物刻画非常深刻,是我以前没有看过的爱情,战争,种族歧视,生死等等各种主题兼具的小说。为了深入挖掘角色来解读主题,绝对值得读第二遍。而且对于书里描写的那段历史也产生了想要了解多一些的欲望。可能是本身学习日语的原因,也想多知道关于日本这个国家的一切。不过把人物出场和他们的故事串联起来的线索,稍微有一点点弱,结尾也是觉得结束的太仓促了一些。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没有看过原版,不过翻译过来的字句读起来很顺畅,各种描写都很具象细致,让人揪心,引人沉思,仿佛身临其境。可能还会再读几遍,把一些有体会的句子都摘抄下来。似乎句句都富含深意。香杉树这个意象也很让我在意,是代表了什么呢?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