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丹·布朗达·芬奇密码读后感6篇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1):为了买这本电影纪念版我还真是没少费工夫

当年很爱这书,后来电影的播出又带动了它的发行。

我记得这书是我在读小学时候有的,那时候我会书店看这本书,也就是看看,不会买,我总觉得我还小,可能看不懂,一直很忍心着没买。

后来初中时,借来看,被故事很吸引。

丹布朗的其他书籍也一起看起来。

还是觉得不错,但我总觉得这是中年男人爱看的书,我这十几岁的姑娘这么迷还挺…………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2):神圣而焦虑

这是一个逻辑化的作家, 他对数字科学和宗教甚为精通,可能是环境造就他的敏锐度与一种无法阻挡的思想分化,就像他描述人物的那样,即便是可恶的,也都显得那么智慧而周密、 他也是一个行为抽象的语无论者, 他笔下的形象,那种完美与卑劣总是负载着音乐为背景,为一个焦点、 同时他也是个赋予浪漫的自我主义者、显然他过于强调分解思路, 过于倔强, 反而暴露出他心底深处的失落感, 孤独和渴望、 实际上他需要的理解, 需要包容来遮掩他飘忽不定的心绪,所以他喜欢用神秘包罗万象、、、、、、、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3):《达芬奇密码》为啥这么成功?

书看了很久了,书里面描写的很多东西对我们来说都很陌生,这也许就是西方人和东方人看这本书的差别。西方人看这本书的时候面临着对世界观的挑战,而东方人看这本书似乎反而能了解西方人有着什么样的世界观。

我觉得这本书如此成功的原因有如下几条:

1、丹布朗长期关注基督教正统、基督教支派、科学、无神论之间的冲突。我看过他的另一个作品《天使与魔鬼》也是如此。长期关注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可以让作品更加有力量。

2、选择了一个比较平和的敌人。基督教在黑暗时代有用人来做烧烤的习惯,但是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听说这类的事件了。比较起来《撒旦的诗篇》的作者拉什迪因明显就比较失策。

3、公众喜欢小说不喜欢学术论文,喜欢结论不喜欢推导。就学术价值来说,《圣血与圣杯》明显比《达芬奇密码》更值得一读。然而《圣血与圣杯》是本学术型著作,更关心观点的客观和证据的全面,不原意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下结论。而小说就不同了,小说可以随意的把一个猜想描述成一个事实。

4、选择了神秘组织主业会作为大反派。人人都知道小说是虚构的,但是在阅读的时候人人往往会忘记这点。所以小说里面虚实交错会让读者更加有代入感,更加相信小说中的描写。《达芬奇密码》这点做得很好,故事发生的地点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也都是很著名的,而且小说中的反派组织也在现实中存在,这就给读者非常大的心理暗示。让读者以为自己正在窥探真实世界中的神秘事件的真相。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4):非常非常好看

此书在美国引起轰动的时候就想看此书了,只可惜当时国内还没有中文版。中文版一出就用最快的速度买完并读完,感觉那叫一种爽!被作者设计的悬念所吸引,随着主人公的脚步一步步走向真相。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5):为什么说美国人没文化?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是世界各领域精英聚集之地。愚人节搞假新闻,只需要加一句“根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连具体名字就不需要编,随随便便都能唬倒一大片人。这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美国人民的素质普遍比各国人民的素质高上一大截。其实,无论在那里,中等资质的人永远是大多数。美国人民的平均素质有多高?请看美国连续43周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达芬奇的密码》。这本书在美国卖掉了400万册,以美国的人口数衡量,这的确是一本美国大众喜闻乐见的书。

《达芬奇的密码》讲述了怎样一个神奇的故事?如果你看过电影《夺宝奇兵》之印第安那琼斯与圣杯的话,应该对此并不陌生。这本书讲述的主题是在西方世界已经讲到被口水之洋完全淹没了的圣杯,亚瑟王找过它,十字军找过它,纳粹找过它,后来连哈里、波特也要找火焰杯,现在是《达芬奇的密码》在找。

围绕圣杯衍生出了无数故事,无非是正邪两股势力都在寻找威力无穷的圣杯,而圣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所保护,埋藏地点被设置了无数谜题,需要无比的勇气和智慧才能发现。一般来说,为了正确使用圣杯,最后还必须配合约柜。所谓屠龙宝刀,武林至尊。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可以想见,这么俗套的故事要讲出新意来,委实不是一件易事。《达芬奇的密码》之所以那么火爆,是因为它成功地贩卖了大量欧洲文学艺术中的噱头。比如说名画《最后的晚餐》里出现的神秘女人,比如说达芬奇设计的自毁式密码筒等等等等。而且在情节设计上,每章出现一次高潮,高潮一波又一波,读者很容易随着这节奏就HIGH了。

读完此书,读者觉得自己经历了一次欧洲文化、历史、艺术游。一方面觉得惊险刺激,险象环生。一方面又觉得自己长了知识,看!我知道《最后的晚餐》里有个女人!使读者满足于感官的刺激和对自己智商的廉价恭维,这就是《达芬奇的密码》的成功之处。

有心的读者可以去找一下作家出版社发行的小说《富柯摆》,作者是意大利符号学大师艾柯(ECO),拿来与《达芬奇的密码》对照阅读一下。艾柯很可能阅读过所有关于圣杯的故事,凭借他渊博的学识,再根据这些故事构想出了《富柯摆》。读完这本书再看《达芬奇的密码》,就相当于学完了独孤九剑,点上烟端杯茶看美国人耍两仪剑法,怎一个搞笑两字了得。

《富柯摆》是《达芬奇的密码》的MATRIX,母体。意大利人已经揭示了这类圣杯故事的来龙去脉,如何变化衍生,如何相互证明,是纯粹智者唇边的微笑。

而美国人民手持《达芬奇的密码》,大赞“作者学识渊博”,书评说“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想学到点东西”。由此,可以想见美国人民的平均素质究竟有多高?美国人究竟有多文化?的确,美国人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所以瞅着什么都那么新鲜。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6):关于anagram

我只从书中选取一个角度说开去……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