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白先勇孽子读后感6篇

《孽子》读后感(1):不死的青春鸟

花了两节叫人倦意深浓的文学课,用手机阅毕白先勇的《孽子》。已过立秋,而暑气仍猖獗,南方的太阳吞吐着烈焰,呼一口气能将空气点燃,窗外快要被晒融的茂密树顶,叶子反射出明亮的绿色油光。 仿佛台湾湿热的夏季,越过窄窄的海峡,一路烧到这里来。

台湾文化是闽南文化体系中的一支,在语言、习俗上与广东潮汕地区尤其相似。小说里火辣辣的夏天,俚俗味儿鲜明的话语,被日光晒得黝黑的少年,迷茫无助的走失的青春,全部脱离了纸上,跳入生活里,带着光与泥土的气息。

白先勇的文字总是很淡,像写字很轻的人,笔沾在纸上几乎感觉不到笔尖的压力。好似饱蘸了墨水的毛笔突然间浸入水中,墨色迅速晕染,淡化之后再画在宣纸上,于是朦胧山水,比起焦染更显风月无边。然而他又勾勒出所有的细节,每一个点滴刻得一丝不苟,仿佛这一切他曾经历过。

同性恋在台湾是一种特殊文化,比起大陆,台湾人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宽容。在小说里没有对同性恋的诋毁和唾骂,顶多是嬉笑和嗔怒,背后也隐藏了对少年们的怜爱,所有人都见怪不怪,默认了它的存在。

那是一群被黑暗放逐的少年,身上沸腾着名为青春的血液,白日里躲藏,黑夜中游荡。年轻的躯体被生活硬生生按倒,刻上本不该由他们承受的伤痕,久而久之就成了故事。惨烈或辛酸,每个人都无法言说,只有在黑暗中碰面的时候,伸过去一个肩膀,在月色倾洒的台阶上互相依靠,静坐一会。幸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蕞尔小国,那里有他们渴求的爱,无限近似于友情、亲情和爱情,促使鸟儿停下来栖息。停留不过一瞬,他们始终带着一股野性的自由,像无法囚禁笼中的野鸟,生下来就是为了飞翔,无措地在广漠的空中展翅。

大量的白描暴露了烟火世界的真实面目,它暴戾、扭曲、面目可憎。老鼠、吴敏、小玉、阿青……脏兮兮的少年游走在破烂逼仄的街巷,寻求着他们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可是仍有一份单纯干净的善良,点在他们因为僵冷太久而收缩的心涧。老鼠对亲情的向往使他日复日年复年地承受着哥哥乌鸦的责骂和毒打,一度被扫地出门的吴敏感受到张先生的孤独而不愿离开,做着樱花梦的小玉藏着对东京生父的深深思念四处寻找能带他去日本的人,无家可归的阿青不时还梦见白净乖巧的弟娃来到他床前……还有公园里阿凤和龙子那对野孩子狂恋的故事,跨越飘摇风雨和岁月,依旧悄悄地流传。至善常与恶并存,但不会被污染。

完美的细节塑造让我爱上每个少年,最喜欢的还是阿青。少言,可靠,满载心事,看见眼泪的时候沉默地坠入回忆。他与弟娃的深厚感情令人泪流,多少个夜晚,弟娃带着哥哥买给他的蝴蝶牌口琴,立在床前,不曾吹响,窗外月光比他皎洁的脸色暗淡。所以后来阿青才收留了疯癫的小弟,任小弟怎样闯祸都百般包容,只是因为小弟身上有弟娃的影子。看到阿青回到家中,发现小弟已经被带走,跑遍所有派出所,徒劳无功又心怀希望的样子,某一处神经被触痛。少年是一只小苍鹰,有单薄而坚定的背脊,消瘦而孤独地,在夏天的炙热里盘旋升高,直至变淡,变远。

他们没有沦为性的工具,而是这样慢慢地,背负着各自的使命起飞。

过早地历尽沧桑,破落的人间烟火中,终于有人将他们拯救。老大杨教头为他们筑了巢,鸟儿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一个安乐乡。漫长的黑暗岁月有了算是光明的结局,像坐火车穿过长长的隧道,突然间到了出口。好想告诉他们,天黑时候请闭眼,睁开眼如果感受到光线。这样,也许他们的痛苦会少一点,快乐不够长久也尽情享受。人生本来就需要纵情。

童年常听儿歌唱: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年换岁更,青春鸟会老去,但是不死。他们活在郭老园丁的《青春鸟集》中,年轻桀骜的眉目,沾着盛夏太阳和泥土的新鲜气味,被一一编上号,冠以鸟类之名,在时光中永生。

柴静在《看见》里写,我们终将难解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孽子》读后感(2):人何以堪

最近范植伟炒作的利害,张张照片触目惊心,令人不由得唏嘘当年那个纯洁美好嫩柳一般的阿青怎么成了现在这个污浊的样子。我的记忆中他永远还是那个腼腆的穿着建国中学土黄色校服的少年,操着外省口音,从眷村歪歪扭扭的小巷子里骑车出来。

说到孽子的电视版,不由得令人想到关于建中的点点滴滴。其实小说里阿青和那个让他情窦初开的宦官子弟都是夜间部学生,离那个公园又那么近,怎样看都不是建中,倒像是师大附中才对。制作人刻意将故事的舞台搬至不存在的建国高中夜间部(建中是台北的第一志愿男校,相当于北京四中,从来没有夜间部),想来想去也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白先勇和其恋人就是建中的同学,两人虽不至于身份地位如此天差地别,但也多少八九不离十了。

若干年前,白先勇曾经写过一篇名为《树犹如此》的散文,纪念自己去世已久的恋人。他的经历基本就可以当作无比唯美的耽美虐文看。两人相识于高中一起去补习班,第一次意外见面以后就要好起来,一起准备联考。后来两人一起进成功大学,一起转学回台大,一起来美国念博士,又一起到南加定居。恋人因为血癌在美国逝世,白先勇始终守着他直到临终。两人都终生未婚。虽然小说里李青的恋情无疾而终,只能多年以后在书店和曾经的恋人擦肩而过,现实中这两人至少还共同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

看到散文中恋人已身患绝症,两人却苦中作乐,常去蒙特利公园吃海鲜看中国连续剧的情节,更加觉得悲痛,倒不如这两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在一起,也不会有后来的天人两隔。

于是如今再看到建中的土黄色校服,不免有点悲从中来的味道了。

另:建中的气场的确很粉红,最近听说黑帮gay片《艋舺》取景也是在建中,情何以堪啊。

《孽子》读后感(3):“青春鸟”的放逐

《孽子》是白先勇唯一的长篇小说。

没有得到过温暖的人,看见一点火星子,就扑上去,以为能凭此度过冬天。一群失去窝巢的青春鸟,没有归宿感,只能拼命往前飞,最后飞去哪里也不知道。迷惘,堕落,流浪,孤独,没有归宿感。这是他们的王国,或许不被人理解,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敢说出来。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待在自己的王国里,与相似的人互相取暖安慰。

同性。一个极度不合法的国度,一个不被承认,不受尊重的地下世界。其实,同性,我不排斥也不喜欢,本着一种幸福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幸福的权利。

书里面写着,那些最底层的族群,那些“歧视、讪笑、侮辱”。其实这些很现实,一些人对同性恋者高喊着“基佬”“变态”攻击,漫骂,以异性恋的高尚者自居,这又该如何。

台北。在那个五六十年代的背景下,“同性”似乎没有一丝生存之地。学校,家庭,社会都恨不得与之断绝一切联系。他们被抛弃,被唾骂,没有地方收留他们的身体,没有地方收留他们的情感。他们只能流浪,在所有不曾为之反对的地方。

父子。那个时候,父亲是拥有权力的绝对权威者,具有不可侵犯性。在他们的眼里,这些孩子是异类,是违背伦理的,是粘贴着耻辱的标签的。只为了这伦理,为了这道德,遗弃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他们抛弃了他们,放逐了他们,没有半点宽容。

这个世界本就没那么美好,青春鸟继续朝着光亮的地方飞翔吧,这不只是放逐,还是自由和梦想。

《孽子》读后感(4):边缘人群的辛酸与无奈

生而为人本来就是件很辛苦的事,如果还处于边缘人群,那其中的苦辣辛酸就更是无法言尽。

白先勇的《孽子》就是讲述了这么一群边缘人群的故事,故事凄美动人但丝毫不矫揉造作,其中的喜怒哀乐就像一把利剑直插人心。

那些少年们的无拘无束、放荡不羁深深刺痛了我,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而他们也注定无法被这个社会所接受,最后也只能在孤单寂寞中渐渐老去。这些少年们不会是也绝不可能是最后一批“青春鸟”,而这更像是一个轮回,不断有旧人去,新人来,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个幽静、美丽却暗藏汹涌的荷花池。

社会是由于大部分主流人群构成,如果你不属于这类人,你将被排挤。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有些人退缩了,强迫自己主流化,而有些人则坚持自己,默默的承受着寂寞与苦痛,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有说不清道不尽的心酸与无奈。

边缘人群也是人,为什么生存却如此艰难,边缘人群也是人,为什么却承受如此多的误解和伤害?他们有什么错,难道只是与众不同?

书中的少年们处处遭遇坎坷,前途暗淡。但他们身上有一种不服输,勇敢面对生活的气质,这给了读者更多的希望和曙光。书中没有华丽的描写,但故事中所包含的力量却深深震撼了我,虚构的故事和残酷的现实交融在一起,向我们展示着看似遥远却近在咫尺的真实。我不想过多的同情,但这些故事曾经带给我的感动,我永远不会忘记……

白先勇似乎有着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他把这些少年悲惨的身世,支离破碎和淫乱的生活写的这么动人,让读者很容易沉醉其中,为它而感动,为它而振奋。而我在读的过程中时而悲伤,时而感动,时而又很欣慰,感谢这本书带给我如此多的感悟。

真心祝愿所有处于边缘人群的孩子能够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即使生活中有太多的心酸与无奈,也不要放弃希望。请记住,你并不孤单,还有许多像你们一样的孩子在苦痛中挣扎却一直在坚强勇敢的前行………、

《孽子》读后感(5):蕞尔小国里的青春鸟

前阵子的一个晚上,我从医院出来的时候已经非常晚了。天挺冷的,风呼呼地吹着,雨点还时不时地砸在脸上。我慢慢地拖着步子往家里走。一路挺安静的,唯独路过一间酒吧的时候才觉得有点喧闹,给这个寂静的冬夜增添了一点活力。我知道那是一家gay bar。门口站着几个年轻的小子嘻嘻哈哈打闹着,真的就像一群青春鸟在天上肆无忌惮地飞着。

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估计大多数人对他们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是缺乏了解的。甚至不愿去了解,宁愿去臆测。白先勇的这部长篇小说关注的就是这样一群人,关注的是在那样一个隐秘、不合法的蕞尔小国当中,一群年轻人(或者应该说是“那一个特定的群体”)的挣扎。

本书附录里有一篇文章,是尹玲的《研悲情为金粉的歌剧——白先勇小说在欧洲》。在这篇文章中,尹玲提到1995年法国书评家雨果·马尔桑称赞这部小说是一出“研悲情为金粉的歌剧”。这部小说后来又由法国汉学家雷威安译成法文出版,反响很大。其实我感觉白先勇的这部小说也并不是一点不足都没有,但并不妨碍我们对这部小说的喜爱。有时候我们看小说是为了消遣,可我觉得就这部而言,引人思考的意义更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它像一束柔光,为我们照亮了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甚至是“照亮我们心底深渊”。

曾经有友邻评说白先勇,说“他的笔很淡,总是近于白描,似乎都是真正历过,诉说起来都不费力气的”(注:原文见)。我深以为然。看白先勇写的小说,就好像有一位长者,在一个冬夜,坐在炉边将他心中的故事娓娓想你道来。并没有什么惊涛骇浪高潮迭起,就像山涧里的小溪慢慢流过。可是就算是这样一部似乎很是松散,并没有什么高潮的小说,却塑造了一个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那个王国里的传奇人物龙子和阿凤、阿青、吴敏、王小玉、老鼠、原始人阿雄、他们的杨师傅、郭公、盛公……他们都是这个王国里的人物,都是同道中人。也许他们这些人选择的路会让一些读者所不齿,然而在他们命运的沉浮中,我们分明是可以看到人性中的闪光。

例如阿青,他是杨师傅心中最老成的少年,是个有思想有头脑的人,办事也很妥当。可以说傅公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完全是由阿青来料理的,而且料理得一丝不乱。

又如小玉,生的漂亮,也会说话。小玉心里头一直是有个大志愿的——一定要去日本寻到他的生父。为了这个志愿,他的的确确肯下功夫去改变自己,不论周遭状况怎样都积极向上。虽然我们不知道他最终是否寻到了他的生父,但是他的确到了日本,离他的“樱花梦”越来越近,离他的重生也越来越近。

还有吴敏,或许没人能够完全理解他为什么那样依恋张先生,愿意替张先生打理生活起居。被张先生遗弃之后愿为他自尽。当张先生需要他时又立即回到张的身旁,甚至张先生中风以后也毫无怨言地照顾着。这其中的原委,也许只有吴敏才知道,我们唯一能够看到的是他作为一个“兔子”并没有始乱终弃,而是像君子一样始终如一。

就是这样一群人,为了生计是可以出卖自己身体的,可是我们却没有看到他们精神上的堕落。欧阳子在《白先勇的小说世界——<台北人>之主题探讨》一文中提到过,白先勇小说中有一个主题那就是“灵肉之争”。虽然在《孽子》当中,“灵肉之争”之下的“今昔对比”并不十分强烈(当然也有,譬如郭公、龙子等等),可是我们可以认为这一群“孽子”是一群接受“肉”,却保留“灵”之记忆的人,在他们身上,“灵”并没有泯灭。

白先勇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时候,必定是带着他的爱怜,他的悲悯来写的。整部小说里,虽然反映的是这样一个群体的生活,但丝毫不见任何淫癖狭邪。他所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怜悯,一种思考,甚至是一种冲击。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种清教徒式的旨意也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当中,让我们那个原本宽容的文化土壤失去了他应有的养分。这个话题好像是一个禁忌,这样的人好像应该受到各种谴责。然而上至《诗经》下至《红楼》,对这样一个话题好像并不避讳甚至加以美好而诗意的描摹。

窃以为《孽子》这部小说,以及《台北人》中《漫天里亮晶晶的星星》,并不意在鼓励或者美化同性恋生活,而是向我们展现出他们的生存状态,告诉大家这样一个群体在和命运的抗争中承担着各种各样不为人知的压力。他们也需要理解,需要关爱而不是被“放逐”。

他们名为“孽子”,但不是孽子。

FRANK ZEPHYR

2011年2月10日

影评在此→

2011年2月13日

《孽子》读后感(6):《孽子》人物分析——人间痛苦大全。

从看《孽子》第一眼,到现在快半个月了,彻底被这本小说迷住。作为一个理科生的我带着热情整了一篇读书笔记。

三个最主要人物:

阿青:

过去:(阿青记忆就是对父亲、母亲、弟娃儿的回忆,所以专门分析这三个人对阿青的影响。)

1、父亲

父亲是从大陆随员来台湾的四川军人,外来者。

这个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承受不了身份的巨大落差,在大陆他是团长,是个领导者,是战场上的英雄。到了台湾之后,因为除了当兵一无所长,靠人情才居住在破烂的龙江街,拿着微薄薪水养活一大家人。

他承受不住这样的落差,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书中有一段对他上班的描写,”在机关里,他连长办公桌都没有,其实用不着天天去上班。可是父亲每天仍旧穿着他唯一一套还像样的藏青哔叽中山装,手臂下夹着一只磨得泛了白,拉链只能拉拢一半的公事黑皮包,跑出跑进,踏着他那僵硬的军人步伐,风尘仆仆的去赶公共汽车。“连我一个学生党都觉得他实在没有能力撑起一个男人的尊严,我都不忍心看他竭力做出的”我还有用“的姿态。更别说作为叙述者的阿青有什么样的感受了。

老婆与人私奔,他要去毙了那对狗男女。回来时却喝得大醉,依依呀呀话都说不清楚,最后无助地痛哭起来。”那是我所见过,最恐怖,最悲怆的一张面容。“我自己的感受,大多数家庭,无论贫穷、富贵,无论幸福、破碎,父亲总是脊梁般的人物。阿青的母亲私奔时他只有8岁,8岁的时候父亲就是山一样的依靠,遮风避雨的屏障。父亲的脆弱无疑是一次大地震,一个小孩儿突然看见自己的依靠与保护在面前粉碎了,那感觉是很崩溃、很恐怖的。

这也是个极其不会交流的人物,他只在提到自己最骄傲的”长沙大捷“是才滔滔不绝起来,可是他”那浓浊的四川土腔调“让人听不懂他到底在说什么。跟自己的家人都没有办法交流。

这是个无法撑起家庭以及自己身份的男人,而且他没有也不敢承认自己的”没用“。他就像脱离龙江街那个世界的人,没法与人交流实现价值,他只有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才找得到点价值感和存在感吧。

这个人没能给阿青提供舒适、充满安全感的生活条件,而他的刚毅木讷、不善言辞,也导致了阿青母亲的出走。

2、母亲

阿青的母亲身世相当暧昧不明,只知道她有个虐待她的养父。她第一次出场就是在脏衣服堆里,一边哼歌一边奋力地搓着衣裳,这个人心里还是有幻想的。母亲据说是很美丽的,年轻时不太检点,还有人为她争风吃醋,险些闹出人命,她不会是不珍爱自己美丽的人,美丽就不该浪费。

后来她嫁给阿青的父亲,偏偏嫁给一个大她几十岁的人,偏偏又是个不善表达的人,因为她一次与卖菜小伙调笑,父亲竟然一言不发拿起鞭子狠抽了她一顿。很明显母亲的年轻、美丽没能得到珍惜,所以阿青说母亲很怨毒,所以母亲才会私奔。

父亲只是不善表达,他当然知道自己做的太过,又什么都不说,买了一条裙子做为道歉。是我肯定挨揍时就和人拼了,什么都不说一条裙子算什么?三鞭子换一件衣服?我就那么下贱?反正我觉得那条裙子太侮辱人了。而母亲竟然”爬下床,将新衣服换上,站在镜子面前左顾右盼起来“,这怎么形容呢?一个毫无骨气的女人?

她是真舍不得一切美丽的外表。母亲和小东宝舞团的一个小喇叭手私奔了,她心里存着幻想的,青春又明亮的生活才是属于她的,在龙江街的生活,抛弃两个儿子看起来也不算太自私。四年后,阿青与弟娃去看母亲在剧团的表演,观众都是男人,母亲在台上花枝招展,”她比其他巫女都要矮小,踢起腿来总比她们迟缓一些……可她那双大眼睛却一直急切的眨巴着,好像十分仓皇吃力的样子“她也只是个生活的弱者。出卖色相也相当吃力、没有自信,看着就让人可怜。她抓着不放的美丽,偏偏又是女人最容易失去的东西。

最后,丑陋衰败的母亲躺在肮脏简陋的小出租屋里,相当讽刺,只有她过去不疼爱的那个儿子来看望她。病榻上母亲丑态毕露,带着相当市侩、恶心的嘴脸朝儿子要钱。她求阿青在她死后去朝佛祖求情,为她超生,洗刷她的罪孽。被命运吓怕了的人!阿青确实那么温和的一个人,他没有怨过母亲一句吧。天下没有一个儿子是愿意忘记母亲的。

阿青的母亲也是一个孽子,身世可怜,活着受尽了罪。死后连佛堂都不许骨灰进入。

阿青遗传了母亲的命运:逃亡、流浪、追寻。阿青也要这样凄惨?

3、弟娃

其实弟娃真的是个平常的小孩儿,我对弟娃几乎没有印象。阿青与他平常的兄弟情,像每个兄长一样对弟弟带着一份保护欲与责任感。阿青和弟娃之间那些小故事,口琴、承诺、打架……都是兄弟之间最平常的事。父衰母散,两兄弟也自然而然会相依为命。在我看来弟娃是很平常的,文中母亲是很宠爱弟娃的,暴烈的父亲唯一一次柔和的微笑也是对弟娃展开的。可惜弟娃死了,父亲、母亲、哥哥都爱的弟娃死了。这个家就彻底分崩离析了。

平常的弟娃却给阿青最深的思念,难以割舍的牵挂,全文中阿青一直想念着弟娃,想念死去的亲弟弟。

在阿青的过去中,还有一个关键事件。小说一开始就交代了他被学校开除是因为与教员赵武胜在学校发生淫亵行为。小说中只有一个地方对赵武胜”蜻蜓点水“了一下。我一直在想到底该不该执着于这个问题。

在弟娃过逝的第二天,”那天晚上,在学校的化学实验室中,我也看到赵武胜那颗光秃肥大的头颅,在急切的晃动。“描写地异常隐晦,我无法揣测出阿青对赵武胜的情绪,或是暗示。然后胡乱猜测,阿青和赵武胜本身就有感情?阿青失去亲人,赵武胜在安慰他?…………还是说阿青是被迫的?作为阿青的同龄人我怎么想怎么憋屈,怎么想怎么纠结。光秃肥大的头颅…………本来就不该研究这个问题的!( ̄皿 ̄)现在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想捶地啊。

现在:新公园、安乐乡

首先我感觉阿青是柔弱的,至少在身体上不能保护自己。假如你是十八岁的少年,走投无路之后,在餐厅洗盘子和做……娈童你选哪个?(好想捶地!!)阿青应该是柔弱的吧。

在遇见王夔龙之前,阿青过了三个月没有知觉的日子,在新公园那个隐秘、特殊的王国里麻木地过活。还有许多未成年或者刚成年的男孩儿也在这里。依靠身体成活的他们”如同一群梦游症的患者,一个踏着一个的影子,开始狂热的追逐,绕着那莲花池,无休无止,轮回下去,追逐我们那个巨大无比充满了爱与欲的梦魇。“遇见王夔龙之后,阿青是有些变化,也不是什么好变化。他只是突然开始回忆起过去,回忆起死去的弟娃。这才开始了这本书记叙的哀伤。我没有一次看见阿青有想摆脱这种命运的欲望。

小说采用阿青的第一人称,可是阿青表达自己感受和情绪的地方少之又少,他更多像是一双眼睛,把看见的人、事、景色告诉读者,这就有许多很暧昧不明的地方。比如阿青偶遇的少年——赵英,阿青为什么会把口琴送给他,为什么又要抱住他,赵英跑掉阿青又是什么样的感受,这是我最难以揣摩的地方,到现在也没怎么想通。把赵英当做弟娃的替身?好像又不怎么对。不过电视剧里赵英被改成了阿青的小基友了~

读到了阿青在书中唯一一次情绪爆发,他在俞先生的床上失声痛哭。我才明白原来他是有感觉的,只是他和他木讷的父亲一样,只是从来不会表达罢了。这是书里最令人心碎的时刻之一,阿青描述他在那些夜里,在肮脏、下流的阁楼上,在闷臭的厕所里,在台风夜里那一个个面目模糊的人在他身上留下污秽。读着让人心都在颤抖,我仿佛看见阿青站在浴室里,莲花喷头冲出冰凉的水,打湿阿青带着十八岁的心的十八岁的身体,无论他怎么颤抖,怎样用力搓洗自己的皮肤,都洗不掉那些曾经侵犯他、侮辱他的看不见的肮脏与污秽。

阿青准确地遵照这母亲留下的法则:逃亡、流浪、追寻

他逃出家,来到新公园。严经理其实可以照顾他的,可是他还是逃跑,虽然他心里还是渴望留下,连严经理公寓的钥匙还一直带在身上。王夔龙也想留下他,保护他,他还是选择逃走。阿青流浪在新公园那些令他不安的夜晚,他住在丽月的家里,他不回家。他一直在追寻弟娃的身影,他收留傻小弟,他无时无刻在思念弟弟,忍受难以割舍的牵挂。

未来:

傅老爷子去世后,安乐乡倒闭后。阿青在公园的伙伴各奔东西。阿青做了一个酒保,他没有回家,他还是没有回去面对父亲,他还在逃。他在给小玉的信中写到要不是丽月姐把房间租出去,他还是会回锦州街,依旧想要流浪。他在最后遇见罗平,一个14、5岁的流落少年,他还是在追寻弟娃的影子。阿青生命的主题没有改变,他的痛苦也不会改变。

阿青是个受害者。他的父亲、母亲都是内心极其痛苦的人,虽然痛苦和痛苦的原因各有不同。遭遇这样的家,这样的成长,阿青真的是个孽子,出生就注定遭受人间对心的摧残。我不晓得阿青他自己知不知道,虽然他只是个虚拟的人物。为毛这么多苦痛都要加载在这个温和、善良、不太懂得表达痛苦的男孩儿身上呢?这就是孽障吧……

王夔龙:

过去:

王夔龙本来是出身名门、前途光明的高富帅,却由于与公园野孩子阿凤一段传奇似的绝爱,闯下大祸,由于父亲的势力他得以逃脱法律的惩罚。却被绝情的父亲赶出台湾,在大美利坚浪荡十年,身体与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损害。在过了几年行尸走肉的生活之后,一个流浪儿唤醒了他的知觉,也开始了他救助他人的道路。

现在:

王夔龙的父亲王尚德去世,禁令解除,王夔龙回到 台湾。依旧在过去的公园里寻找,遇见阿青。我对王夔龙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双深深下陷,异常奇特的眼睛,却像原始森林里两团熊熊燃烧的野火,在黑暗中碧盈盈地跳跃着,一径在急切地追寻着什么“。这分明是一双恶龙的眼睛,王夔龙自己都知道他是一条恶龙、一只怪兽。兽怎么会拥有人正常的感情?

王夔龙对阿凤的狂情况爱,很热烈很极端,让旁人瞠目结舌。最放荡不羁、目中无人的阿凤都被他降服,也最终被他摧毁。从阿青的视角看,龙子似乎一直在追寻着什么,他在追寻什么?阿青觉得他要”将我拖进流沙里似的“。不管你是男是女,是同性恋、异性恋还是什么恋,摊上王夔龙那样暴烈的感情,都难免被野兽吞噬的结局。

在书的末尾,他和阿青复习的阿凤死去的那一晚,我这才明白他在追寻阿凤那双眼,那双无奈、歉意的眼睛。那双眼睛一直追寻着他,一辈子追寻着他。王夔龙对阿凤临终前那段描述,让人悸动得飚泪啊!!

还有就是他对父亲的怨恨,他对傅老爷子说”我恨不得抱着爹爹的遗体,痛哭三天三夜,哭出血来,看看洗不洗的清爹爹心中的一股怨毒“敢不敢温柔一点啊?赎罪也不肯温柔一点吗?真的是一条恶龙,一个摧毁别人也摧毁自己的孽子。不过王尚德确实特狠了一些,王夔龙在美国那段人不人鬼不鬼的遭遇,能说他没有责任吗?

未来:

王夔龙最大的两点痛苦,1、阿凤死了。2、父亲已死不可能有机会原谅他了。这两点痛苦是没有释怀的一天了。从头到尾王夔龙都是一个病态的人,野兽一样暴烈的感情,像一团火,一辈子灼烧着他,也烧伤接近他的人。痛苦不能解决,他这个人也脱离不了兽性,能有什么未来?所以他的未来就是没有未来,一直重复过去的怨恨与忏悔罢了。

世间是有王夔龙这样的人物的,或者许多人也带着王夔龙那种兽性,毫无控制感情、欲望的能力。阿青是个受害者,王夔龙则是个自残者。

傅老爷子

过去:

傅老爷子本是高官,可他最钟爱的儿子傅卫被人发现在军中做”淫邪“之事。傅卫打电话希望与父亲沟通,傅崇山盛怒不听儿子解释。心高气傲的傅卫则在父亲生日那天自杀身亡。(太惨了!)从此傅老爷子的人生都幻灭了!精神世界完全崩坍。后来遇见阿凤,是他恢复的知觉。在我看来,他所谓的知觉其实是他沉重的罪恶感。

现在:

傅老爷子一出场,我就想这老大爷犯了什么错啊?自觉罪孽深重到那种程度,把全天下受伤少年的责任都揽在肩上,常常眼里噙着泪,颤颤巍巍伸出援手。傅老爷子一直在靠帮助别的孩子来赎罪,他是个赎罪者。可是老爷子在意的始终是自己的曾经的骄傲,现在却死去的阿卫。他死后也葬在儿子墓旁。哎,这是在是太惨了。我是爱你的,可我却一不小心害死了你,和王夔龙如出一辙的悲剧。

傅老爷子和王夔龙应该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吧。由于经历相似,身份地位又契合,这两人应该都把对方当最自己父亲、自己儿子的投射。可是当他们坐在一起,却依旧无法沟通,渴望原谅,但是又不愿自己白白受下那些苦痛。很多相互伤害的人之间,都是带着这样的情绪吧。

未来:

长眠于爱子、孽子身旁。

然后是文中新公园中三个代表:小玉、吴敏、老鼠。又是一出出人间悲剧。

吴敏:

吴敏被描绘成一个很怯懦的人,让人觉得他相当没有出息。张先生对他如此薄情,可吴敏却地位卑贱地跟着他。吴敏有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他幼年是在耳熟家中长大,二叔也是个和他一样怯懦、无力的男人,却也是唯一给他保护、温暖的男人,也确定了他人生的主题。吴敏虽然懦弱,却说割腕就割腕,很震撼。他是个孽子。

主题:可怜者可怜更可怜者。(可是吴敏分得清他是可怜还是更可怜吗?)

老鼠:

小说里一个精神追求相对较低的人,所以他对痛苦的感觉比旁人麻木的多,所以看老鼠的文字总要轻松一点。他有个很暴虐的大哥乌鸦,他长在妓院里,受虐成性,所以在公园里他也会来那一套。老鼠是典型的舅舅不疼姥姥不爱,被打了倒是有些老鸨安慰。入狱了有个胖厨师真的疼他。老鼠好偷窃,但是偷窃来的许多东西他都用来收藏了。虽然他的痛苦度低了许多,但是老鼠还是个孽子。

主题:受虐、偷窃。

小玉:

文中一大奇葩。一个外形俊美、性格张扬的骚包——就是小玉。他是小说里唯一一个执着追求希望的人。小玉很聪明,他渴望去日本。他为自己制造机会,包括接近林正雄、船长。他敢说敢做,不断制造机会,而机会一来,他就毫不犹豫一把牢牢抓住。这货也真的去了日本!不过这个小说里插科打诨的人物,还是有着痛苦的故事。他有次对阿青满不在乎地说”14岁就带人回家里打炮“,真不知道是小玉下作,还是他装作不在乎。小玉勇于反抗,也好像是文中唯一一个有反抗行为的人物。他自己也做过错事,他差点毒死自己的继父。相当心狠手辣。可我在他身上看见了强悍,仿佛这种强悍能够打败孽子的命运。

王小玉,小说里第一真性情之人。

主题:寻找父亲。(好像小玉的客人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吧~爹控……)

还有一些稍稍次要一点人物们,总结了一下。

青少年代表:哥乐士、小强尼、傅天赐、傻小弟

说说小强尼,他有个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见到的老爸,有个做妓女的老妈……还有个做玻璃的表舅,简直就是小玉人生的设定嘛。我无法在这样的设定上看见什么希望,这些小孩儿,他们的遭遇里充满性病、毒瘾、失去父母、残疾……小说里的残酷很有美感,有时候美到看不清它的真面目。仔细想想这些骇人的经历叠加在弱小的孩子身上,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这就是地狱?这些小孩儿,还是命运悲苦的孽子。

阿凤、桃太郎、涂小福

新公园旧一代的传奇人物。他们都有令人撕心裂肺的故事,最后都结局凄惨,或死或疯。他们不动情则以,一动情则惊天动地。阿凤死在爱人手上,涂晓福在等待中疯狂。还有桃太郎,参加完情人和别人的婚礼,哭着笑着,纵身跳进河水。(太惨了T、T)他们是在年少时就被命运摧残,逝去的孽子。似乎他们就是孽子们的未来,最凄惨、也是最可能的结局。

杨教头、严经理 放到最后说

这也是文中相当特殊的两个人,他们都试图充当孽子们的保护者。不过他们的心愿似乎都落空了。杨教头是非常愿意保护这些小孩儿的,所以死他一直照顾阿雄仔,所以他一有机会就建立起安乐乡,想为那些孩子建立真正的安乐乡。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安乐乡倒闭了,这些青春鸟事不住的。杨教头这个人和特别啊,他是有保护愿望的,但是他在开头和最后都做了新公园的Boss,类似老鸨一样的角色。严经理是一个拯救失足少年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物,你看他的行为,把公寓钥匙给阿青,给阿青正经的工作,给阿青一个家,给阿青提供保护,这简直就是雷锋转世好吗!可是阿青还是跑了。

所以呢,这些孽子之所以为孽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注定的命运,还有他们自身的原因。归纳总结了人物,会发现小说里每个人物都被作者赋予了各自生命的主题,他们一直遵守着主题带来的生活规则。比如阿凤、阿青,他们一直都在逃,什么都留不住,爱与温暖都留不住,虽然他们是渴望这些东西的。

孽子,孽子,他们自己也一直都在作孽。活雷锋不是那么好当的。

盛公的Party描写的异常精彩。party上忽红忽绿的灯光下,“这一张张年老的、年轻的、美貌的、丑陋的脸上,都漾着一股若有所失的暧昧神情,好像企图遮掩着什么似的,遮掩一些最黑暗最黑暗的隐痛?一颗常年流血而不肯结疤的心?”柔和迷幻的灯光下,一张张人皮下掩饰的痛苦,是不能仅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因为孽子们的主题没变。

世界上一切人的痛苦,都有内因外因。孽子,自己也在作孽。只要生命的主题不变,孽子的命运就不会变。

看看小说的结局,算不上结局。吴敏在可怜另一个可怜人,老鼠因为偷窃被捕入狱,小玉到了日本寻找父亲,阿青还在逃亡、流浪、追寻。他们还是遵照各自的生命的主题。似乎都能看见未来有可能得悲剧。

突然有点理解公园郭老说的那句话:所有的鸟最后都会飞回来。悲孽的人生,都不过在兜着圈子。

小说里写了一大群新公园为中心的台湾男同性恋者。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经历了人间可能的悲剧,他们每个人都痛苦,可痛苦都不在他们的性取向。阿青痛苦,因为他失去弟弟,因为他支离破碎的家,因为他不得不逃亡流浪;王夔龙痛苦,因为他亲手毁了自己和别人;傅老爷子痛苦,因为他失去自己的儿子……小说里写进人世间可能得残酷、孽障,这些痛苦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可能发生。

比如王夔龙对父亲的怨恨,傅老爷子对儿子的歉疚,有父子的地方就可能发生这样的痛苦。阿青的父亲因为身份的落差,陷入一种没有存在感的痛苦中。衰老的盛公也惆怅,因为他的青春不再来,他念念不忘年轻时的辉煌,这也是内心与现实的落差造成的痛苦。

所以我觉得《孽子》这本小说,没有在写同性恋,没有在写边缘人群。它写的是人间的悲哀,所有人类的痛苦,小说里的残酷天天都在发生,到处都在发生。作者挑选出这些残酷,将它们夸张、加工,置放在他笔下的每个人物身上。

人人都可能是孽子,我们是有情的动物。正如小说里所有痛苦一样,孽由情生。

《孽子》——人间痛苦大全。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