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读后感6篇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读后感(1):这本书到底说的啥?

文/smarttree

不要被这样一个书名蛊惑到了。“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仿佛这是一本求死之书,悲伤,灰暗,沉痛。不不不,当然不是这样!原文的书名是A Man Called Ove,“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就这样,没有“决定去死”。这么一看,这本书应该讲的是欧维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确实说了他的一生。但是,我们的叙述从他的老境(59岁而已啊,都不能算很“老”啊对不?)开始,从他最孤独的时候开始。

半年前,欧维的妻子索雅死了。他认为他的生活也没了。他每天早上六点差一刻起床(不用闹钟!),煮好两人份的咖啡,巡视整个小区,默默地给垃圾分类,把乱放的自行车放回车库,看看有什么不合秩序和规矩的事以及人,尽量纠正。巡视完了之后他回到房间——她的照片和物品依然照旧摆放,仿佛她在注视他每日的每时每刻。他在她的注视下起居、行走、吃喝、骂骂咧咧、怒气冲冲;他在她的注视下自言自语,也对她叨叨念念。他会定期买粉红色的花去看望她的墓地,跟她说话,话不多。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年,这样的日子他不认为这就是生活。在遇见她以前,他也过着类似的日子;在遇见她以前,他也认为自己没有在生活。

欧维就像万万千千性情沉默而坚忍的人,跟随沉默而坚忍的父亲长大,继承了不仅是他的性格,还有技术,以及人品。十六岁头上父母双亡,他倒没有怎么惊惶。他默默继承了父亲的工作,勤奋努力,脚踏实地。一拨拨的挫折和厄难没有打击到他,无非是换个地方继续勤奋努力。我们不知道他脑海中对人生有过什么样的期待,可能没有,直到他不期然地遇见她,穿红鞋的爱读书的女孩。从此后他的世界再无宁日,从此后他开始了真正的生活。

欧维和索雅的恋爱并不是这本书主要讲的。他们从相识到结婚仿佛电影中几个连贯而短促的片段,疏忽一下就过去了。这是一对相差迥异的组合:男的寡言、粗莽、直率、非黑即白、迷恋数学和技术;女的活泼、美丽、宽厚、对生活充满欣喜、热爱文学和艺术。索雅的追求者曾经可以组成一个团,所有人都质疑她的选择。而索雅知道,只有他会每天陪她坐火车下班,只有他会倾听她所有的诉说,只有他会认为,她是世界上唯一的女孩。而最重要的:“他对正义、道德、勤劳以及一个对错分明的世界深信不疑,并不是因为这样的人会赢得奖牌或证书,或者会被别人拍拍肩膀说声好样的,而是这样处世的人已经不多了。”

故事的一开始,索雅已经不在了。故事的一开始,欧维就已经是个暴烈而偏执的老头。看不惯当今的世界:浮躁、肤浅、“还没有过期就已经过时”;人们不会基础又根本的技能,什么都可以用钱买到而且买通。他也不相信任何人,甚至不相信流浪的猫咪。他知道如果索雅在,会责怪他会让他别这样,可是索雅不在了。他有她陪伴的四十年人生突然就被抽走了,他觉得了无生趣,他想到了死。

是的,欧维想死。可是,正如他会不期然地遇见索雅,他也在一个想死的上午遇见了邻居帕尔瓦娜一家。——我们应该反过来说,索雅和帕尔瓦娜们,都在突然间闯入了他的世界。遇见她之后,他没了宁日;遇见他们之后,他也无法安生(无法安死。嘻嘻。)

我多么喜欢帕尔瓦娜!虽然她来自中东(伊朗),却完全没有中东女子“温柔敦厚”的气质。她嗓门大、动作大,冒冒失失,敢说敢做,敢哭敢笑,明明挺着个大肚子,却活泼矫健,爱憎分明。如果索雅有女儿,如果女儿由索雅养育,恐怕就会养成那个样子。帕尔瓦娜的丈夫是个本地IT宅男(却被欧维认为是“盲流”),女儿一个高冷(七岁),一个蠢萌(三岁)。这样的组合注定是个喜剧,啪嗒一声就撞到了欧维的人生。一个个的“麻烦”开始了,一个个的麻烦都需要欧维帮忙去解决,甚至因为帕尔瓦娜一家的频出状况,小区里其他的人也开始纷纷出状况——哦,正确的说,是欧维才开始注意到其他人的状况;偏偏这些状况他也觉得非得自己去解决不可。忙乱、热闹、进进出出、磕磕绊绊、百感交集,人生如失控的汽车(他是多么憎恨失控啊!),朝着他压根料不到的方向飞驰而去。他有些惶惑,常常问索雅,这些人都是怎么了,这个世界到底他妈的要闹成怎样?但他总是觉得,索雅应该是喜欢这样的。

一个叫做欧维的男人,在妻子去世之后觉得了无生趣,索性决定去死。可是,无论他以什么方式想要终结自己的生命,就是死不成。总有这样那样的事儿去“阻挠”他,让他先把自己的死抛在一边不去想,去解决“危机”才是更重要的事。——你看,哪怕欧维在一般人的眼中那么刻板、吝啬、严肃、凶巴巴,人家其实是很热心的啊,很愿意帮助人的啊,很有爱也很懂得爱的啊。

虽然“爱”这个字让他觉得酸的倒牙。

哦是吗?

我们相信,当帕尔瓦娜的小女儿们为他画歪七扭八的画,把他称作“外公”的时候,他是欢喜的;当他眼中的“白痴”帕尔瓦娜终于学会了开车之后,他是开心的;当冻僵的猫咪在吉米怀中终于复苏,他是庆幸的;当吉米不顾他的训斥总是开心地吃喝,开心地与别人互动,他是受用的;当玻璃男孩儿终于与父亲和解,他是欣慰的;当吵了几十年嘴的老友变得认不得自己,他是悲伤的;当帕尔瓦娜的大女儿羞涩地说她想要一个ipad,当帕尔瓦娜佯装镇静地让他开车送她去医院,当鲁尼的妻子安妮塔畏畏缩缩地诉说她无效的抗争……他真的是记住了的,惦记着的,在乎着的,无论如何都要帮人家达成心愿的,甚至时光回溯到许多年前,当怀着孕的索雅在异国他乡的酒店里睡着长觉,而他兴致勃勃地每天去帮助这里修修那里补补——即使他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他对别人的爱。

欧维心中的人生应该是这样:努力工作,自食其力,节衣缩食,买了第一辆萨博;接受教育,通过考试,应聘面试,拿到体面的工作,感恩,从不生病,按时缴税;洁身自好;邂逅一个女人,结婚;努力工作,升职;买一辆新型号的萨博;去银行,贷一笔还款期限为五年的款,买座太太觉得适合养育下一代的排屋,分期还款;节衣缩食;买新萨博;去饭店播放外国音乐的地方度假,喝太太认为别具异国风味的红酒;然后回家继续工作,承担责任,自食其力,洁身自好。但实际上,人生并没有按照他的安排去做。

他没有偷东西,却被人诬陷是小偷;他买了看上去很和善的圆脸小男人的一年保险,却被告知那是一个骗子;他拿着前同事赠送的材料想要翻新父亲遗留下的房子,却被人说是偷拿公家的物资给自己添砖加瓦;不是他的房子起火,却把他的房子烧了;为了让太太开心,陪她去西班牙度假,无良司机酿成的一起惨祸却彻底改变了他们以后的人生;善良无私的索雅让那么多孩子走进了文学的美妙世界,却因生病被学校去请劝退……人生常常、总是不按他的安排去做,总是那么的“不应该”。欧维于是一直都是一个沉默和愤怒的人。只有索雅理解他。而当索雅不在之后,欧维以为,再没有人理解他。

欧维以他自己的方式善良着,爱着,爱人们,爱世界,爱这生生不息的人生,“就像搬进一座房子,一开始你会爱上新的一切,陶醉于拥有它的每一个清晨,就好像突然有人冲进房门,指出这是个错误,你根本不该住的这么好。但经年累月房子的外墙开始陈旧,木板七翘八裂,你会因为它本该完美的不完美而渐渐不再那么爱它。然后你渐渐熟谙所有的破绽和瑕疵。天冷的时候,如何避免钥匙卡在锁孔里;哪块地板踩上去的时候容易弯曲;怎么打开一扇橱门又恰好不让它嘎吱作响。这些都是会赋予你归属感的小秘密。”这样的描述简直就是为欧维量身定制的,这样的描述出自索雅。是的,她真的懂他。

嗯,如同我开头说的,这不是一本悲伤与沉重之书;相反,除了偶尔的沉痛,书中充满了欢乐滑稽的时刻。比如欧维与偷车小贼的初遇;比如欧维跳到铁轨上救人后又不走,把火车司机吓尿;比如欧维对“技巧”不精的医院小丑动手;比如帕尔瓦娜在欧维的训斥下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学车(她嘴里也少不了蹦脏字儿,好在是波斯语的,听不懂);比如伤疤猫咪与三岁女孩的斗争;比如在数码时代,欧维非要把帕尔瓦娜小儿子的照片打成一摞纸逢人就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生活就应该是这样子的,生动,明媚,吵吵闹闹。

这些事儿,这些日子,都让欧维猝不及防,他都快要把死忘掉了。

“死亡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假装它不存在,尽管这是生命最大的动机之一。我们其中一些人有足够时间认识死亡,他们得以活得更努力、更执着、更壮烈。有些人却要等到它真正逼近时才意识到它的反义词有多美好。另一些人深受其困扰,在它宣布到来之前就早早地坐进等候室。”曾经欧维就是后一种人,他之所以想死,不仅仅是因为索雅走了(不剧透,请去看书!)。当死亡与他们擦肩带走的却不是他,他愤恨恼怒;而当他觉得不惦记死,生活也能继续时,死却悄悄离他近了。

欧维终其一生都觉得他是孤独的,终其一生,他也不指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孤独。而总是有像索雅,像帕尔瓦娜,像吉米,像莱娜,像小女孩们这样的人,一眼看穿了他,包容他的偏执,认可他的规则,感受和欣赏他的善良,关爱他,发自内心,对他假装的不动声色和不屑一顾,一笑了之,不离不弃。

甚至一只丑得要死的猫,都知道依赖他,也依恋他。

所有执着而善良的人,即使寡言、刻板、沉闷,都不该孤独,也不该被孤独,更不会被这个世界抛弃。

所有执着而善良的人,就算遭遇不公、不幸、不快乐,也会遇见、再遇见、又遇见幸福。

这本书说的就是这个。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读后感(2):向死而生,感受一个北欧老头的温柔

自从遇见你,过去的一切都是碎片,都是往事;可是如果没有了你,余生便只剩下痛苦的回忆。

死亡是一桩奇怪的事情。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假装它并不存在,尽管这是生命的最大动机之一。我们其中一些人有足够时间认 识死亡,他们得以活得更努力、更执着、更壮烈。有些人却要等到它真正逼近时才意识到它的反义词有多好。另一些人深受其困扰,在它宣布到来之前就早早地坐进等候室。我们害怕它,但我们更怕它发生在身边的人身上。对死亡最大的恐惧,在于它与我们擦肩而过,留下我们独自一人。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人们说他刻薄。他们或许是对的,他也不知道;人们说他不善于交际,他承认,但他认为这玩意儿都不怎么靠谱;人们还说他是个固执的人,从不信任别人。可别人也没有给他反驳的理由;欧维是个脚踏实地的人,他有时候不能理解这个喜欢光说不练、磨嘴皮子的时代;他能理解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刻决赛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不是愿意让别人骑在头上。你不了解那个故事,就不了解那个人。

他七岁那年,妈妈在一个八月的早晨因肺痨去世;十六岁那年,一节失控的车厢出了轨,带走了他的父亲。从此以后,他不再快乐,之后许多年,他都没能快乐起来。

他是个非黑即白的人,直到遇到了她。她是绚烂的色彩,他的全部色彩。

火车上,她看到坐在旁边的他,说了句“你好”。欧维回应了句“你好”。这是他们说的第一句话。也许真的应了一眼便是一生的那句话,欧维看了眼她手里的书,话题便展开了,她兴奋的跟欧维讲着书里的内容,本就沉默的欧维耐心的听着她悦耳的声音。她喜欢欧维倾听她说话的样子,也喜欢逗他笑,而他也乐在其中。沉默的他和活泼的他是多好的互补呀!这是父亲死后他第一次开怀大笑。

她每天都坐火车,欧维每天要反方向坐一个半小时,为了与她同一列车。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月,欧维从没开口约她吃饭,最后她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就有了他俩的第一次约会。

人生第一次,他穿着父亲的旧西装,然后自己吃了香肠土豆,被阿姨提醒买束花,他不知道买什么颜色的,但他认为粉红色应该是女生喜欢的,是他买了。那一刻我觉得这个固执的男人竟然是那么的可爱……从此以后,生活再也不一样了……

遇到她之前他没有过生活,之后也没有。于是,这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因为她死后,他也不想苟活。尽管那个他想杀死自己的房间里还塞满关于她的种种回忆,为她粉刷的房间,为她搭起的书架,轮椅滑过的印迹……但是这个世界不太符合他的想像,何况再也没有她温柔的笑声。

他想上吊了,绳子断了;他想卧轨,有人比他更早躺在轨道上……他终于打消了去死的念头。后来,他终于死了,这次不是自杀,而是心脏病。他比自己预期的死亡晚了八九年,但在这八九年时间里是开心的。他走之前,虽然交待了葬礼要简单,不要任何仪式,只要把他埋在她旁边。然而葬礼时还是来了三百多人,所有被他帮助过的人,他们手拿蜡烛,愿他一路走好。

那一刻,我忽然特别特别的羡慕欧维,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做一件事,深爱一个人,想念一个人……生命很短,如果没有你,那我宁愿孤独终老。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读后感(3):短评写不下

1、看完这本书后我发了一条微博:有的人一开始有强烈的吸引力,后来觉得就像电影院的爆米花,口味和香味不匹配,而有的人远观时是一颗土豆呆呆,后来你发现土豆能有一百种做法,而且每一种都好好吃 。现在已经忘记这本书是怎样启发我去发这样一条微博的了。很奇怪。所以越来越同意新批评派主张的,作品写成后自成一个独立有机的体系,其意义不依赖于作者也不依赖于读者。创作的确像是发生在四维空间里的事。

2、有自己所执着的东西是一件很迷人的事,这可能是我不讨厌 欧维的原因。他执着于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其背靠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近似于信仰的生活原则。他有自己的经纬,不必和全世界一起倒时差。个人的独特个性将他从人群中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以后可能不会记得他的名字,但可能还会记得他爱的车是萨博。就像我们提起某个人,忘记他名字时,就提起他的特征:就是不吃西瓜的那个谁呀。

3、后来甚至可以根据情节推测出欧维德言语和行动,那时起这个人物的魅力便大减。如何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和扁平化中把握平衡?今晚开始看《小说面面观》。

4、被需要,即为自己带来存在感,小说里可以救命,现实里呢,有时候不需要妈妈帮忙的事我都会故意拜托给她。需要你,永远需要你。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读后感(4):读着笑着就流泪了

花了几个小时把这本书读完。这算得上一本喜剧书,我读着笑着后却发觉自己落泪了。单看标题,以为会是一本悲剧小说或是描述某个心里阴暗的人的故事,实际上,语言风趣,让人忍俊不禁。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欧维的男人,脾气古怪,却有着坚不可摧的原则。他在半年前失去了深爱的妻子,但由于他很讲原则,还在工作岗位上就必须坚持工作,没有马上跟着妻子去。待公司辞退他后,他没有牵挂,终于可以去见心爱的妻子。却由于新来的邻居一家四口的到来,不停的打断了他的自杀之举,并产生的一堆事情。

我以为作者会是一个饱含阅历或是饱经风霜的人,没想到作者——来自瑞典的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和我一样竟是80后,如此年轻就能写出让人带笑又心酸、可以反刍的小说,我实在是既佩服又感到惭愧。这本书是瑞典头号畅销书,已被翻译超过44种语言。又被拍摄成同名电影,在豆瓣的评分有8、7分。

书一开始,感觉欧维并不讨喜,性格怪异,对事物很挑剔,每天恪守着社区的规定,在小区里晃来晃去,管东管西,成天盯着别人家的狗是否随地大小便、垃圾是否分类归放。邻居们似乎不喜欢他,他也不介意。对他印象的慢慢改观来自书中里他的往事,他那引人注目、生性乐观、热情、与人和善的妻子对他的毫无保留的爱,让人忍不住想,是不是他拥有着独特的魅力,所以才让那么完美的妻子对他爱得深沉。

作者通过欧维对自己十六岁前的回忆以及从妻子的角度讲述了不一样的欧维,青春期的小男生也曾是个小正太,在没有失去双亲前,他也曾幸福。在遇到妻子后,他也有过短暂的幸福,曾经拥有还在妻子肚子里的宝宝。当悲剧来临时,他失去了孩子,妻子还失去了双腿。书里曾描述着,他对那个未出世的小孩并不那么期待,然而在书里又有一段详细的描写:他坐在车里摸着妻子那会胎动的肚子,“很轻很轻,就像有人隔着很厚的烤箱手套捅他的掌心。他们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妻子索雅看到他上厕所时用手背擦拭了一下眼睛。

出事故后,政府机关想把妻子送到疗养院,因为他们理解欧维将会无法忍受日复一日的照顾残疾的妻子。然而,就这么一个不讨喜的男人,对残疾的妻子不离不弃,为她改造了矮小的厨房,为她能去特殊学校给“特殊”儿童上课,在晚上开车用木头和钉子修了一个残疾人专用通道。这个男人值得任何女人深爱。或许妻子索雅在那次他能坐在车子里等她一个小时,不抱怨也不询问她什么事时,就知道这个男人可嫁。

索雅是不幸的,她年轻就失去了孩子和双腿,但她又是幸运的,不仅仅是因为她得到一个好丈夫,还有那群爱她的孩子们。正如她所说的,上帝带走了她的孩子,又给了她千千万万的孩子,她那些“特殊”的学生都很爱戴她。

欧维是不幸的,他年轻就失去双亲,后面又失去孩子,但上天以另外的形式补偿他,深爱他的妻子,视他为父亲的新来邻居家的女主人,还有她那偷偷叫他外公的孩子们。令他在最后,终究与这个世界和解了,没有选择自杀,而是寿终正寝,安详的走了。这是任何一个人最好的结局。

这本书让我们反省自己,感叹现在生活的幸福,也让我们更明白,要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读后感(5):需要这样温暖

突然感觉这个结局无比适合变成电影。越往后读越像在读剧本,那些说不好的巧合,恰到好处消失的讨厌女人和坦然穿插进来的邻居都带着善意和帮助人的能力。一个也许平凡的人生被作者在过去和现在中来回更换,用温柔的手段带领读者荡着秋千,直到我们体验过他的生活然后爱上这种感觉,和他融为一体去体谅他。当然也离不开作者仿佛只有看透生活本质之后才有的信手拈来的诙谐比喻,让生活剥离千篇一律之后有了落脚的地方。电影更需要这些细小编织的拯救与感动,一本书真的可以甩开这些束缚变得更赤裸和沉重。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我的偏见。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读后感(6):一个关于爱与接纳的故事

看这本书时,恰巧刚刚看完该作者的另一本小说《外婆的道歉信》不久。两本书的主角同样都是一位固执的老人,同样的都是倔强的让人无可奈何,同样看起来都是那样与周围格格不入,当然同样的他们都是对自己的亲人割舍不下。

只不过“外婆”一书中的外婆是离去的那一位,但是她却放心不下留在世间的亲人,在离开前为亲人安排好一切。而这本书中欧维则是失去亲人的人,一心只想安顿好一切以便追随亡妻而去。

说起来这个叫做欧维的男人其实命运满坎坷的。自幼失去父母,没有兄弟姐妹,唯一一次做父亲的机会也因为一场车祸而丧失,最爱他的妻子也因为疾病而离他远去。

他一生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坚持走自己的路,以至于他古板的性格与这个世界根本不搭调。他爱他的妻子,在他看来,妻子是这个世界上的天使,也是唯一能够完全包容他的人。妻子走了,他的世界也失去了光彩,生命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他不想一人独活在这人世间,但是有时候死亡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吊因为绳子不结实断了。

开汽车尾气让自己中毒,结果遇到邻居从梯子上掉下来需要人帮忙送医院。

卧个轨偏赶上有人在他之前掉了下去。

还有吃药片,用猎枪。

……

每次总有突发状况出现阻止他去见他的亡妻。上天似乎不想满足欧维的这个愿望,总是多多少少的为他制造些麻烦,将他尽可能的挽留在人间。

欧维真的是一个固执的令人讨厌,冷漠的让人难以接近的老头吗?

当然不是,否则他也不会一次次的抛开自己的“死亡大计”去帮助那些需要他帮助的人。然而也就是在这一次次意外的经历中,欧维的的生命开始悄悄的发生了变化。他开始试着去接纳这个世界,融入到周围的人之中。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接纳的故事。每个人的生命列车都不可能与世间的轨道完全的重合,都难免会有碰撞与摩擦。是固执的磕磕绊绊前行,还是做出改变顺畅行进,亦或是干脆选择离开不再向前。每一个都曾经做出过不同的选择。

欧维磕磕绊绊的前行了五十九年,当他决定离开时却还是没有离开。似乎总有让他留下的理由,但其实却是他已经开始试着去接纳这个世界。

故事的最终,欧维还是离开了,但是他走的安详、平和,与之前那个满腹怨气的欧维有着极大的不同。爱与接纳还是改变了他,虽然有可能这个固执的老头至死也不会承认。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