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读后感6篇

《步履不停》读后感(1):婚姻需要勇气和责任感

其实我看的是电影,不是书。

最难以忘怀的是这个场景:老奶奶悠悠然地谈论起她尾随老爷爷去会见了老爷爷的情人,她远远看着那个亮着灯光的窗户,那里有她心爱的丈夫,却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他们在唱歌,在跳舞,他们在谈情说爱——然后,老奶奶记住了那些歌曲,默默走开了,默默继续过日子,关于那一幕,只字不提——直到两个人成了老伴,她似乎漫不经心地提起来,那一夜……

我被这个场景感动了,情绪却是异常复杂的。

背叛婚姻去追逐爱情似乎不需要太多理由,人总是不那么理性的,但是容忍背叛一如既往地去关心、体贴、继续付出感情——这需要多少勇气、责任和爱啊!

坚持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的爱,坚持爱他一辈子——这些坚持都是需要厚厚的爱和勇气去支持,没有这个心理准备就不能随意谈及婚姻。

《步履不停》读后感(2):生活,生活,会快乐也会失落

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段,我早已热泪盈眶。整个小说的气氛并不特别沉重悲伤,但那种淡淡的伤感和遗憾让我颇为触动。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人们总是后知后觉。

是枝裕和的作品我从前只看过电影,《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记》,剧情平铺直叙,朴素真诚,情感细腻感人。场景画面非常优美清新,将日本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小细节之中,总是让人能感觉到日常的美好的同时,也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

电影与小说相比,情节与台词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小说胜在细节更细致入微,每个人的心理描写都更为详细,故事更具完整性,也留给读者对于场景留有更多想象空间。当然电影也是优秀的,风景怡人,演员也很棒,也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

小说是以主人公良多为第一视角,以七年前在哥哥忌日,带着新婚妻子回家探亲的记忆作为故事主线,期间还穿插着父母过世以后的心情对比。七年前的他虽然已经人过中年,可竟不大懂得与家人的相处之道。母亲对孩子的牵挂,父亲的倔脾气,都曾让他想要逃离。而现在的他已慢慢感悟到了关于人生关于家庭的含义,可是父母此时都已经不在了。

家中每一位成员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小执着,他们各自的磁场影响着彼此。

多年以前为了救落水儿童而去世的哥哥,在故事里竟也占了不少的笔墨,时不时被父母挂在嘴边。哥哥的优秀带给弟弟造成的压力多过动力,让良多从小到大都活在和哥哥的比较之中,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无论哥哥在世时还是已经去世。这种比较一直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产生了逆反作用。哥哥的美工相比其他科目较弱,他便偏要在美工上下一番功夫来证明自己,来寻求一种平衡感和存在感。

父亲是一位倔强、不好相处、热爱工作、自尊心很强的老人。这个家庭在父亲严肃的态度之下常常搞得气氛沉闷压抑,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良多在面对父亲时脾气一样又臭又硬,彼此都不服气,暗暗较着劲。虽然和父亲相处特别不融洽,但看到父亲垂垂老矣的无助背影,他特别心酸难过,不知道何时开始,那个像山一样的父亲渐渐垮了下去。

母亲是一位特别热爱生活的女人,她会坚持插花,去学习手绘明信片,自己编织毛衣和手工。她也像其他妇女一样,喜欢唠叨、埋怨、嚼舌根,喜欢囤各种有用或是没有用的物品和食物。她觉得自己的婚姻并不幸福,却永远记得那一首和父亲有关的歌曲,陶醉的哼唱。良多在叙述母亲的部分时候用了三次“毛骨悚然” ,母亲对孩子们的过分执着让他觉得特别不舒服。他没有做过父母,无法理解对于自己孩子的那一份牵挂。

书中许多生活的小细节特别真实动人,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看到孩子们帮忙做团子的部分,让我不禁莞尔,记起小时候帮奶奶蒸馒头,竟像捏橡皮泥一样捏出各种形状,还非要把那几只“小动物”蒸熟。

故事就在回忆中和现实之中不断推进,那些遗憾就在不知不觉间慢慢酝酿形成。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没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人生无常。

谁也不知道,他们在拍那张缺了父亲、过程并不愉快的家庭照片,竟然是最后一次合照的机会。读这里的时候我特别难过,外婆刚刚去世,我发现手机里竟然找不到一张她笑得很开心的照片,唯一一张是她躺在病床上,瘦的脱了形,那个艰难的微笑就永远定格在这里。

《步履不停》读后感(3):人生路上,步履不停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已经是夏末的季节了,院子里的紫薇花开得璀璨,黄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飞舞着。横山良多与妻儿一同返回位于湘南海边的老家。久违的横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纯平的忌日才会团聚。在沁凉的麦茶、红透的西瓜、母亲绝手的好料理炸玉米天妇罗,加上外卖的*寿司和鳗鱼饭之间,闲散地度过看似平凡的一天。然而他们细细分享品尝着的,却是欢笑背后隐隐的哀伤,小心翼翼的对话又忍不住的争执中,不经意触动的回忆以及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说出口的秘密……

《步履不停》读后感(4):人生路上,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这本书曾经拍成一部著名的电影,而且这部影片荣获2009年蓝丝带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配角奖、2008年报知电影和2009年电影旬报最佳女配角树木希林、2009年每日电影奖最佳男主角阿部宽、2008年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最佳影片。 这是电影大师是枝裕和亲自撰写的经典代表作原著小说。

《步履不停》中的故事围绕横山一家的悲欢离合展开,横山一家住在日本的一个偏远小镇上,生活平静祥和。父亲恭平是已退休的医生,却时时牵挂小镇诊所内的事务。长子纯平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却在15年前为救落水儿童而溺水身亡。次子良多与父亲意见相左,执意前往异地当起了绘画修复师。多年的打拼换来的却是失业。困顿的良多与带着孩子的由香里结婚,相互扶持,继续生活。已经是夏末的季节,院子里的紫薇花开得璀璨,黄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飞舞着。横山良多与妻儿一同返回位于湘南海边的老家,久违的横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纯平的忌日才会团聚。平静的横山家再次热闹起来。在沁凉的麦茶、红透的西瓜、母亲绝手的好料理炸玉米天妇罗,加上外卖的顶级寿司和鳗鱼饭之间,闲散地度过看似平凡的一天。然而他们细细分享品尝着的,却是欢笑背后隐隐的哀伤,小心翼翼的对话又忍不住的争执中,不经意触动的回忆以及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说出口的秘密。

母亲敏子会嫌弃儿子良多曾离过婚,会为了让自己的仇恨得到发泄而每年邀请当年那个溺水少年参加因救他而死的大儿子的忌日,会报复出轨的丈夫而把偷情时丈夫所唱的歌曲当着全家人的面播放出来,还会带着抱怨的弦外之音希望连驾照都没有的儿子良多开着车载她购物。父亲恭平因为儿子良多没有传承自己的诊所而产生了隔阂,而良多又一直比不上大儿子纯平那么优秀,纯平的死就像一道鸿沟一样把次子良多和父亲永远隔在两地。父子仅有的温情时刻是在海滩那一幕,两人达成约定日后带着孩子去看一场球赛。

作者善于用如此精简的人物与场景,表达出如此真实又温暖的家庭生活。值得我们为他点赞。我们可以在故事中,可以找到跟你很类似的父子、母子、婆媳、夫妻关系。这些精彩无比的对话听起来似曾相识。一茶一饭的淡香,触动每个家庭深潜的秘密。

本书作者是枝裕和,是日本当代电影大师,被誉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1962年生人,早稻田大学文艺学科毕业后,加入TV Man Union拍摄纪录片,关注的题材多具社会关怀及人文主义色彩。1995年执导由宫本辉同名小说改编的《幻之光》,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新导演及最佳摄影奖。2004年以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无人知晓》,14岁的柳乐优弥凭此片荣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电影代表作有《步履不停》《幻之光》《无人知晓》《如父如子》《海街日记》等,著有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等,小说《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奇迹》《如父如子》等。

这部小说的讲述的故事虽然看似平淡,却非常耐看、有趣,而且会让读者笑中带泪,如同以优美散文小品的方式,来讲述人类最简单最普通的故事。透过一个家庭的一天的聚会,可以看到家人们彼此间最可贵的情感,缓缓道出对于亲人说不出口的话,或是来不及说的话。每一句话都透露着遗憾,却也同时找到了感情宣泄和谅解的出口。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都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多么的深。读过之后深深地感动,轻轻地叹息。可见作者的真情实感,描写的人物感情细腻,对家庭的眷恋,深刻而含蓄。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一拍,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步履不停》读后感(5):来不及的人生

是枝裕和从来不编织故事,他只是将真实的人生呈现在你的面前,那些隐藏在平静生活下的波澜起伏,那些藏在胸口来不及表达的情感,那些到了嘴边却说不出的话。

之前已看过电影《步履不停》,对电影印象很深的是母亲炸的玉米天妇罗、寿司店送来的顶级寿司和鳗鱼饭以及沁凉红透的西瓜,食物的味道成为家人情感的牵绊,这些食物构成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之食;唠叨啰嗦的母亲、沉默不语的父亲还有优秀却因救人身亡的大哥的遗照,这些却构成了一个普通而不平常的家庭。

小说居然意外地要比电影更好看,个人觉得。电影中,为了使情节的叙述不产生跳跃和断裂,基本压缩在一天来呈现,小说同样也是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情,但以第一人称“我”的回忆为起点展开故事,穿插加入“我”——良多的叙述、个人回忆、心理活动等,这使得小说的描写更加细致,也使读者能够对情节和人物背后的情绪有着更深更好地理解。

有时候,人的成长就在一瞬间。良多一直不愿面对家人,现实的压力、父母的隔阂、大哥的阴影,甚至他对父母那一点点的怨恨和不解,这一切让他选择逃避远离家庭。在大哥纯平忌日的这一天,大家要聚在在一起,生者的相聚全系于死者,这样的欢聚团圆因大哥的缺失染上悲伤的色彩。良多带着刚结婚的妻子由香里和她的儿子淳史回到家中,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姐姐的调侃和与父亲之间匮乏的交流。

这一天的经历改变了良多的后半生,可在当时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并未知觉。他第一次感到房子变老了,父母似乎也变老了,但他还未准备好,显得不知所措。他也发现父母越来越固执,他们无法原谅良雄——那个大哥拼了命救活的人,父母对大哥的爱全部转化为对良雄的恨,直到后来良多才明白这其实是一种更强烈的爱。那一个唱起《蓝色灯光的横滨》夜晚,值得良多一生怀念。在失去了父亲和母亲之后,良多再也不是某个人的儿子,成为了自己女儿的父亲,他才渐渐品尝的人生的味道。

其实这一天也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就是平淡的日常,但许多事情就已经悄悄发生了改变,回过头来看这一天的时候,你却再也无法挽救什么,这就是人生。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来不及,但我们也只能步履不停地追赶。

《步履不停》读后感(6):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的文字印证着日本文学的共性:细腻和从容。《步履不停》一书主旨是回忆一家三口回家探亲相聚所发生的事情,仅仅是一日,在和姐姐父母相聚的那两天,简单平凡的生活琐碎,却轻易地引起我的共鸣。记得上学时,每一次放假之前,对于回家都抱着极大的期盼之心。想吃妈妈亲手做的拿手菜,想和弟弟妹妹聊学校发生有趣的事情,想躺在自己床上听歌看小说发呆。但是放假不到一周,妈妈的唠叨,姐妹之间的争吵,伴随着时间的转移,又开始想学校的生活。

是枝裕和身为日本著名导演,代表作有《无人知晓》《如父如子》等,电影的题材大多切入家庭情感和社会人文,其代表作多次入围夏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而写这本《步履不停》的初衷正是源于对于母亲过世的自责和回忆引发的叙述。回忆如同一场电影,往日的一幕又一幕,凭着昔日的记忆去追忆印象里的人。横山良多婚后携妻子和养子一同回家与久违的家人相聚,这一日亦是纯平大哥的忌日。从母亲娴熟地张罗炸天妇罗到两个天真的外甥蒙眼打西瓜,院子里的肆无忌惮绽放地百日红。这些夏天的场景让人不禁想起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 看似一幅幅安静祥和的温馨画面,实则每一个人心里都暗藏着一断灰色情感。父亲的偏执,母亲对于大哥死的执拗,良多对于一直生活在纯平大哥光环背后的耿耿于怀,妻子由香里不满婆婆的偏心。每一段对话和生活场景,推动着故事里的人情绪起伏不停。仿佛是一张看不见的网,每个人都在尽力去维系着平衡,尽量避免去打破这种看似温情的状态。

横山良多一直在压抑着,他没有愤怒或者宣泄,偶尔想争辩又默默地压着情绪。维系着这些琐碎,大概就是亲情和爱吧。是枝裕和说“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这句话一直戳中我的泪点,每一个任性固执的孩子,或多或少地觉得理所当然,一旦失去,后悔不已。曾经的大树和庇护,曾经的拥有和港湾,如今都是来不及。子欲养而亲不待,良多在双亲面前,总觉得他们不可理喻,但是失去双亲后,回忆却有意去删减那些不愉快或者小争执,仿佛回忆本身就是一个滤镜,留下的,都是一些美好的、柔和的画面。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是枝裕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横山良多”。置身于这种难以割舍的血脉关系,欲挣脱却又难抽身,剪不断理还乱

。困扰良多的失落不止一点点,每一个没有被重视的孩子或许都曾有过是不是父母亲生的想法。每一个活在优秀榜样后的孩子,对于对比产生的抵触心理。父母呢,一方面絮絮叨叨,自己的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絮叨的背后又是割舍不断的牵挂。但是我们时常在烦躁和感恩之间玩跷跷板,渐行渐远,有意和家人保持一段距离。直到双亲衰老,还没有去完成一个个他们的心愿,破蛹成蝶,衰老的离去,我们即将为人父为人母,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养儿方知父母恩,这个时候才开始渐渐体会到父母的不易。生老病死,世事无常,没有人一早就去预料以后,幼年时羡慕成长,长大后有了负担,老去了又觉得寂寞无聊,生命是一个轮回。三浦紫苑的《假如岁月足够长》中就记录了迈入年老生活的境遇,故而不难理解人一旦步入老年生活,身体机能的衰退和人总会有一天要告别这个世界的实际问题。不难理解她们会变得碎碎念,更容易怀念以前。是枝裕和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了一个儿子的回忆片刻,岁月没有足够长,我们总会有一点来不及。在生活的镜头下,小心翼翼的背后是覆盖着亲情和宽恕的谅解。

是枝裕和通过《步履不停》,以一个微小的画面去触动一些细枝末节。从平常的生活窥见一些暗流涌动,这是他的细腻不凡之处。也正是这些细腻的刻画,让我不经意间就想起和自己父母相处的经历,倒不是有良多一开始的抵触和尴尬,大约是前几天是如鱼得水,再过一周就蹦跶不起来了。买买买和喜欢吃垃圾食品整天抱着手机葛优躺这些都是老娘眼里的障碍物,我们就这样互相嫌弃着。希望岁月足够长,来弥补那些来不及的约定,陪你一起慢慢变老。嫌弃也好抵触也罢,总归有父母的地方就有一个家,有家的地方就有一份牵挂。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