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伊坂幸太郎金色梦乡读后感6篇

《金色梦乡》读后感(1):人生可不轻松哦!

日本新任首相在仙台街头被暗杀,凶器是一架装有炸弹的遥控飞机。事发之后,警方一口咬定青柳雅春就是凶手,而毫不知情的青柳雅春对此拒不承认。一系列围剿与反围剿的决逐由此展开。在青柳雅春与警方周旋并一直逃跑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人和事,也唤醒了脑海中沉寂多年的记忆……

小说《金色梦乡》的故事总体架构来自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1963年11月22日,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在乘坐敞蓬轿车驶过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迪利广场时,遇刺身亡。刺杀事件后,被捕枪手奥斯瓦尔德却在从警局押往监狱途中被酒馆老板杰克·鲁比枪杀。令事件扑朔迷离的是,在肯尼迪遇刺后的三年内,18名关键证人相继死亡,从1963年至1993年,115名相关证人在各种离奇事件中自杀或被谋杀,让整个案件蒙上阴谋论的阴影。

这一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已经无从得知。伊坂幸太郎似乎要做一个实验:假设当年的奥斯瓦尔德是被冤枉的,他有没有可能逃出强大政治势力布下的天罗地网?似乎是这样一个问题在追逐着伊坂幸太郎,于是有了《金色梦乡》这个由一个个小小的善意所构建出的奇迹。

一些善举看起来很小,但在特殊情境下却要冒着生命危险。例如收留青柳雅春的同学阿一。他和青柳好多年没见,大可以一句“不好意思,我不方便”为由,将青柳拒之门外。但他还是为青柳打开了家门,以至于让自己受到牵连,遭到警方绑架和毒打。而青柳这一方,在这种被迫逃亡的窘境下,翻开手机却找不到一个能投奔的人,心里又是何种滋味?他现在已经是见着谁就投奔谁、投奔谁就连累谁的一个亡命之徒了。这倒让人想起张俭的故事。

张俭是东汉名士,汉桓帝时任山阳东部督邮。宦官侯览的家属仗势在当地作恶,张俭上书弹劾侯览及其家属,触怒侯览。侯览诬陷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党。朝廷下达通缉令,从此张俭被迫流亡。官府缉拿十分紧急,张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主人无不敬重他的声名和德行,许多人为收留他而家破人亡。这一情形被简洁地记录在《后汉书·张俭传》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试想,如果你的一个朋友处在张俭或青柳这种境况中,你会为他打开家门吗,还是装作不认识呢?

伊坂幸太郎没有直接做这种人性的试探,他将人第一时间的本能反应刻画了出来。同时也给了人性以更大的信任,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在你窘迫的时候送上一点善意。

逃亡途中,青柳遇到了一些街头混混,他们认出来青柳是电视新闻里每天都会滚动播出的刺杀首相的凶手,但却说:“大叔加油哦!”衣服换你做掩护,零食给你逃命路上吃,CD、手表都会派上用场,跑吧,能跑多远就跑多远!青柳想着说点啥,没想到竟说了这样一句:

“人生可不轻松哦!”

小混混们大笑着说:“从你口中说出来很有说服力。”

读伊坂幸太郎原本只是工作所需,后来竟成了一件根本停不下来的事。这不意味着他写得多么深刻,我只是需要在他漫长铺垫后得到那心灵的一颤——原来是这样啊!是啊,这样才合理呢。

为了看到视野开阔的一马平川,中间甘愿历经各种颠簸,也只有历经中间的各种颠簸,才会感受到一马平川不负其名。

同是写推理,东野圭吾更为认真严肃,他的小说中是真的要有案件,有罪犯,有推理过程,有追捕,有绳之以法,有判决结果。东野的震撼在于丝丝相扣、层层盘剥下的那个真相,内在于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真相。

而伊坂却不同。和大部分人的感受一样,他笔下的人物十分普通,没有什么“斗志”。他们过着平凡日子,有了些遭遇,以平凡人的思维解决遭遇到的问题。他们善良,极为常见的那种善良。有时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善良而失去一直珍爱的东西。就像《金色梦乡》中青柳雅春的女友看到青柳每次都把掰开的巧克力里较大的一块递给自己时,便脱口而出:“你每次都会把大的一半给我,我们分手吧。”

每一次都如此的善意是一眼望到底的善意,这善意便是乏味无聊的代名词。还是维森特说得对,“寻情逐爱犹如一场高傲的围猎。”没有高傲,都是善意,那就不叫围猎,自然也得不到想要的爱情了。这其中,是要有些斗志的。

因为善意,人会得到些什么,也会失去些什么。无论得失,伊坂笔下的人物都相信美好东西的存在,但这却成了中日不少读者诟病他的小说有些“幼稚”的原因。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伊坂小说幼稚,不如说是大多数人已经丧失赤子之心。我更愿意将伊坂的小说视为成人童话,能写出这样作品的人必须有一颗童心,能欣赏如此作品的人也需要有一颗童心。

伊坂曾说他对生活持悲观态度,但不想让读者因为读了他的书而觉得人生更加灰暗,因此要写“在悲观的舞台上努力活下去”的故事。《金色梦乡》就是典型代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比“刺杀首相”这样的罪名更让人无所逃遁了,但伊坂却让那个蒙此罪名的青柳屡屡获得喘息之机。这种对“善”和人性的维护是在东野圭吾、宫部美雪、松本清张这些日本推理小说大师们笔下所难见到的。

如果你被一股强大的神秘势力逼迫,不得已地去经历生活,这个不得已中间就有了一种主动性——与强大黑暗势力对抗的主动性。面对突然而至的糟糕境况,青柳雅春奔跑的姿态就是“在悲观的舞台上努力活下去”该有的样子。“人生可不轻松哦!”

伊坂是很难定位的一位作家,他所谓推理似乎并不执着于真相的揭露,而更注重人物内心活动的呈现。他的小说人物对待无奈人生有种别样的豁达,不是什么都无所求无所谓,而是在紧张节奏中还能保持某种游戏态度。逃跑中的青柳,还能有闲心研究抓拍他的摄影机,还能在仓皇中听一首歌曲。

有时候一首歌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伊坂特别喜欢齐藤和义的歌,据说他就是在下班路上听到齐藤和义的那首《幸福的早餐 倦怠的晚餐》,才决定辞职专心写作的。

说到歌曲,还不得不提伊坂小说中的摇滚元素。比如披头士和今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都是伊坂所喜爱的歌手,也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频频出现,《金色梦乡》一书的书名便是来自披头士歌名Golden

Slumbers。有读者问过他生活中是不是也很摇滚,他说:“我想过一种稳定的、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生活,因此我的生活完全不摇滚。但是,我想写出比任何人都有趣的小说,也毫无理由地相信自己能写出这样的小说,这种幼稚的想法应该也能被称作摇滚吧。”

关于伊坂的文学创作和摇滚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金色梦乡》的译者代珂在译后记中有提及,他说:“在摇滚乐中有一个分支叫作独立摇滚,要求乐队按照自己的思想不受局限地制作音乐,在我看来,伊坂文学就是大众文学中的独立文学。”

不受局限地创造自己的文学世界听起来是有些任性的,但也正是这份任性让伊坂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在《死神的精确度》中,死神是一个掌管生死却不懂生死的“神”,他夺去人的生命却爱着每一个人。

在《重力小丑》中,父亲明知自己的妻子怀上了强奸者的孩子,却仍然让妻子将孩子生下。他说这是问过上帝后的决定。“上帝怎么说?”“上帝说:问你自己。”

在《家鸭与野鸭投币式置物柜》里,家鸭是外国来的鸭子,野鸭是日本土生土长的鸭子。多吉和琴美就是家鸭与野鸭。家鸭遭到生命威胁,野鸭挺身而出,在公权力缺失的地带,只能靠自己来保存自己,只能靠自己来伸张正义。这种自我主张的确是违法之举,但他们用更高的标尺自我约束,把被他们奉为神明的鲍勃·迪伦的CD和录音机锁在置物柜,让“神”的暂时缺席来成全他们的正义。

伊坂幸太郎比起东野圭吾等人对政治有更多敏感,对人生也有一种在嬉笑中隐藏的苍凉。处理人生这种事情,谁都是新手,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越是像《金色梦乡》中青柳雅春的遭遇一样让人感到可不轻松,就越要像《重力小丑》里的小春一样轻快地活着——快乐生存就能摆脱地球的重力。

小春,从二楼一跃而下。

《金色梦乡》读后感(2):涉过愤怒的河,却无法重回“金色梦乡”

“逃吧,好好活下去,别输给他们!”这是书腰上的一句话,它主要讲述的是男主人公青柳雅春因遭到诬陷,被全国追捕,进而亡命天涯的故事。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和他有相似遭遇的另外一个主人公,七八十年代他曾经风靡全亚洲,根据日本作家西村寿行小说改编的电影《追捕》中,由著名影星高仓健扮演的因遭受诬陷而被迫逃命,最终还自己清白的检察官杜丘。

之所以说二者命运相似,是因为他们都是被一个隐形、庞大的集团有预谋的诬陷迫害,从而走上不断逃亡的道路。不同的是相较于智慧、果敢的检察官杜丘,伊坂笔下的男主角,只是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快递员,而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由于一次的人质解救事件,被阴差阳错地推到公众视野上来,进而引发其悲惨命运。身为小人物的他,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和能力,唯一的武器就是对于任何人都“无条件的信赖“。也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即使在那样众矢之的的情况下,还是出现了一些支持和帮助他的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们的雪中送炭,都是促使青柳雅春顽强走下去的支撑和动力。这一点和无论任何事情都只能自己扛、好似一匹独狼一样的杜丘就完全不一样了。

其实从这里也能感受到伊坂那颗柔软的心,即使文中充满着严密的逻辑思维与理性现实的情节描写,但全文不乏点滴温情:即使被全世界所仇视,都选择永远信任他的父母、那些常年不联系,却在得知他的困境后,默默拼劲全力帮助他的旧友、以及那些交情不深的同事和萍水相逢的人们都或多或少在最危难之际,伸出援助之手。由此忽然联想起作者在其序言中说到,“我习惯以悲观的角度看待事情,同时也不想写让读者心情沉重灰暗的东西,于是决定去写’在悲观的舞台上努力活下去的故事’。”

或许就是这种“在绝壁的悬崖上开出花朵”的创作思想,促使我对这本书喜爱到不可自拔。最后的结局虽然有些让人遗憾,但不得不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青柳雅春通过整容,重新活了下来。但是他的冤屈和痛苦也永远深深的被埋葬。这点和《追捕》的原著小说结局不谋而合,虽然电影中杜丘不但为自己清白翻身,还收获到美丽的爱情。在真实的小说中,最后他虽也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由于无法抵抗那个庞大的幕后集团,他始终无法堂堂正正在公众面前洗刷冤屈,最终只能做一个“永远的逃亡者”。

不管是“智勇果敢”的杜丘,还是“努力活下去”的青柳,在我眼中他们都是真正的“战士”,其实这也是被无情的社会造就而成的。或许他们可以“涉过愤怒的河,但却永远无法重回’金色梦乡’ “ ,这点始终让人觉得遗憾唏嘘。

《金色梦乡》读后感(3):普通人的弥赛亚

《金色梦乡》是2007年伊坂大杀四方的作品,斩获无数大奖的同时婉拒了直木奖的提名,成为了永远的直木奖的无冕之王。这本也是伊坂饭们公认的伊坂最高作。

在推理小说日渐透明化,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推理解谜日益被消弱化的今天,伊坂幸太郎的出现不仅拯救了推理小说,并用他独特的方法整合,分解,重组推理小说的架构,让这类型文学得以在新千年里继续发扬光大。

故事以伊坂一贯的方式,从平淡开场,经过一系列有趣的铺垫,故事便像正在积累势能的过山车一般慢慢向高潮发展。随着仙台市内的一声爆炸巨响,这辆过山车便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向结局进发。

很多人都说从中看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若你没有放弃你自己,而别人也没有放弃你,那是何等让人满足的幸福。就像森田森吾说的那样:“人类最强大的武器是信赖和习惯。”

正因为习惯,青柳他知道前园先生会把车停在天桥底下,所以毫不犹豫地跳下;因为习惯,青柳发现了阿一不断称呼自己为“青柳学长”;因为习惯,青柳知道稻井先生长期外出,便有了一个临时的安身之处。

也正因为信赖,森田才会摇醒青柳而不是按照原计划让他在车上坐以待毙;因为信赖,岩崎会让青柳把自己当人质而脱身;因为信赖,晴子知道青柳不是真正的犯人而帮他换了汽车电瓶;因为信赖,青柳的父亲能义正词严地在记者的镜头前,在全国观众面前大声喊道:“雅春,快逃吧!”

这些例子在书中不胜枚举。在现实生活中也正因为这些人坚定地站在你身后,无条件的支持你信任你,即使你的人生步履艰难,也能如夜空绽放的烟花般绚烂多彩。

青柳雅春的人生是失败的,因为他背负着“刺杀首相”这一罪名终生,最后也不得不改头换面;但同时也是成功的,因为有这么一群人选择相信他,而青柳能够不断地逃下去,不是因为什么一点科学依据只存在于个人英雄主义片子里的主角光环,而是朋友,家人,甚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毫无保留的帮助。

青柳他是一个弥赛亚,虽然他没有什么特殊能力,不用说像另一个弥赛亚圣女贞德一样拯救一个国家,连拯救自己都做不到,但是他仍能影响我们,感动我们。

这就是伊坂幸太郎所写的最小的人物的最大的故事。

伊坂老师也是弥赛亚吧。

《金色梦乡》读后感(4):我们的摇滚青春——《Golden Slumbers》和伊坂幸太郎的其他作品

读完这本所谓的“伊坂幸太郎集大成的作品”——一个与他过去所写的故事绝对不同的,被冤枉的总统暗杀者用力逃跑的故事——我忍不住开始回想自己阅读的第一本伊坂小说——他的出道作《奥杜邦的祈祷》——时的感觉。2000年的《奥杜邦的祈祷》让我觉得他妙语连珠,字字珠玑,我惊叹于他天马行空却又颇有章法的想象力,和构筑一整个世界的能力。从那个时候我开始知道他喜欢音乐,对于杀手、警察、奔逃有自己独特的观感。这些主题后来在他的小说里不断出现,就好像一首歌里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旋律,升格降格冲入我们的耳膜。在《Golden Slumbers》里它们终于升华成了主题。

2001年的《Lush Life》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这本书把伊坂对于时空碎片的把握能力发挥到极致,故事精巧、人物极具代表性,我以为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伊坂风格的奠基作。在《Lush Life》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每一个在自己的剧本里扮演主角的人,在别人的剧本里不过是路过的。你只在自己的故事里重要,这个认识在《Golden Slumbers》里被翻了个个儿来被理解,别人只是偶然踏进你的生活,可能明天就离开了,but you never know,这个路过代表了什么,又会给你带来什么。《Golden Slumbers》里出现很多和主角青柳雅春完全不相干的人,连环杀手、小偷、停车场里的小混混……还有游戏机里那条娃娃鱼,他们随机的出现或消失不仅仅是故事完成的必然条件,更代表了某种不能被重复的宿命感;至于那些在青柳人生里reappear的人们,则更多展示了伊坂写故事和玩弄时间的方法,这些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

《Golden Slumbers》里的叙事不会乱,但其实相当复杂。在最长的第四部分里,青柳雅春(现在)、青柳雅春(过去)、樋口晴子(现在)和樋口晴子(过去)是四条比较重要的主线,它们包含了较远的过去以及两条错位的现在时间线。过去的部分比较早的被叙述完毕,剩下两条现在时间线时,最初的时间起点是不同的,因而叙述的速度也有差异,这样,在小说最后逃亡的关键部分,两条线终于融合,达到了叙事上最大的完整性。这个手法其实在《家鸭与野鸭的投币式置物柜》里我们也见过,虽然两本书里时间差异还是略有不同。另外这本书五个部分覆盖了或前或后的不同时间段,精心安排的出场顺序给我们的阅读带来的是惊奇度的最大化。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巧妙的写法我倒是觉得和他前面的作品都不大相同了。

下面要说到最感动我的部分了,青春、热血。从森田和青柳的会面,对学生时代的回忆开始,我就一直觉得写得正中心坎,直到他们坐进车子里,森田哼起披头士的歌曲,那种忧伤的感觉终于被伊坂写到最大值。说实话,这个时候我想起个人并不十分喜欢的《沙漠》,两者的主题多么相似。看看创作年表,这两本书的创作年份也算是接近的。可是为什么带给我的观感却如此不同?《沙漠》里的青春年少是现在进行时,它就好像一个pre-Golden Slumbers的时期,你总要回过头来,才惊觉“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et back homeward……”可它早已不在眼前了。青春这个东西啊,你真的要怀抱着一颗年轻又苍老的心,站在进退两难的沼泽地里,回首望去那一片青葱美好,才会真诚地被打动吧。

这本书里其实探讨了非常多的社会问题,充满政治性的总统暗杀事件就不提了,其他的还包括对于警察权威的挑战、对媒体话语权的挑战、对大众心理毫无证据的所谓“印象”的讨论,甚至更多的对社会、国家机器与作为独立个体的每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的讨论。这一度让我确信伊坂想要写的是一部另类的社会派冒险小说,而所有那些个人化的伤感怀念忧愁只是无可避免被带出来的附属物。就像伊坂自己在文中写的:“就好像拿出钥匙打开一扇门,门内的东西不停向外倾泻。” 而你的本意大概只是打开那扇门而已,里面的东西却是自己跑出来的。当然读到书本的后半段,这个念头慢慢的就淡去了,因为很明显的,青柳那场刺激的逃亡牵涉到的普通社会个体(他们都很神奇的帮助了青柳)远远多过“那个幕后势力”成员,除去大量让人恐惧的高科技描写外,扮演反面角色的“警察们”其实相当符号化,所有政治化的安排最后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终点还是归于小人物们的行动,他们的情感。

我十分的喜欢书本最后的那个结尾,多么温暖人心。“人生最幸运的事,是有人记得你的一生是怎么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真的很“摇滚”,层层剥去愤青的外壳以后,我们看到的仍然是最人性、最个人化的动人的内心世界。

河狸有一个书评(泄底慎入:),分析书中一个非常厉害的伏笔——真的非常厉害啊——看懂以后大概就会明白这本书最明显的一个主题,关于人生的奔逃与抗争,当不可理喻的命运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又要提起伊坂之前的作品了,《死神的精确度》最后一篇里面那个老婆婆。无法反抗的时候,我们选择从命运的掌缝里溜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必然要失去的东西就让它去吧,“至少没有完全失去人生”。

你看,这是多么可贵的态度,过去那些自闭型宅男的故事里,他们再怎么凄惨不过是生活与别人不同;可是被逼到绝境的青柳雅春那抛开一切包袱的忘我奔跑,正是这样人生态度的极限了。

《金色梦乡》读后感(5):能写梦和罪的人,至少是自由的

不需要对这本书做太多评价。我只想到一点,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当中的任何人能写吗,能发表吗。

没错,青柳雅春只能逃亡,因为他如此渺小,却被栽赃犯下谋杀首相的滔天大罪。多么像肯尼迪事件的虚构翻版,或者,像每一个被巨大组织操控的地区里都会发生的惨剧。你知道的,prison break其实也是在说这一点。太多虚构的东西,需要你剥除虚构的外衣。

这个想法,源自前阵子关于《龙纹身女孩》系列小说的讨论,有眼光敏锐的评论者指出,像这样一本正面攻击法律漏洞和执法弱点的小说,竟然能成为瑞典政府大力推崇的作品,这本身就比小说更让人钦佩。

你知道我在说什么的,对吧。

这些小说,把个人在专制机构面前的无助描写得巨细无糜,个人的人生被栽赃,生存被抹杀,面目被涂改,意见被消声,种种可能性,都在这里,但你,可以认为这只是强调剧情的虚构小说。

显然,作者完全信赖现代人对阴谋的理解力,并更理想化的信赖凡人间的情感纽带足以抵抗体制化的罪恶──而这才是伊坂幸太郎原创的精妙之处。我甚至觉得,在这样的现实理解力下,能继续保有(哪怕是装出来的)对个人生存下去的信念、对他人可能有的反抗的信念简直也像奇迹。

真的,是个金色梦乡。

一个月以前,我就看完了这本书,只觉得很好。

现在,我觉得能这样写作的作家,至少是自由的。

《金色梦乡》读后感(6):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不再相信奇迹?

“虽然每个村、每个镇的烟火预算都不一样,但是一到夏天,嫁出去的女儿就会带着小孩回娘家,然后大家一起去看烟火,这一点在任何地方都一样。从事各种行业、过着不同生活的人,为了看烟火而聚集在一起,欣赏烟火被打上天空的美景,大家心里会想着‘啊,好大,好漂亮’,然后互相约好明年再来看,这就是烟火大会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同样的烟火,总是有形形色色的人,在不同的角落看着,说不定自己现在看到的烟火,在另一个地方,有一个老朋友也正在看着。这么一想不是令人开心吗?而且啊,那个老朋友很可能也跟你想的一样呢。我一直这么认为。”

烟火大会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烟火的规模,怪老头轰厂长也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让人意外。

电影版的《金色梦乡》,在天空中燃起的烟火大概是最高潮,帮助逃亡者踏上最关键的逃亡之路,只可惜,改编者没有能好好体会伊坂幸太郎设计这个桥段的用意呢,甚至都没能好好去理解他写下这个故事的用意。

点亮的烟火,不是想要告诉对方吗?不是想要告诉他,活下去,只要活下去,就会有明年后年大后年再一起看烟火的那一天,不是吗?只要活下去,就会在哪天冷不防地想起那些曾经共同拥有过的回忆,即便不再是朋友不再是恋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不复存在了,但是当初那种被眷顾的心情,是不会被改变的。难道不是这样吗?即便是不会再见面的人,也是永存之人。

要说明什么呢?这真的是一本推理小说吗?你看,有那么多玄机呢。你看,都揭露了那么多社会的阴暗面呢。可是,很残念,不是,统统不是的!

伊坂幸太郎要说的,是一个有关奇迹的故事。即便这个国家变得那么糟糕,即便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糟糕,但是在那些固执地做着怪人的人心里,还是充满了爱与希望,以及,无条件的信赖。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看到烟火大会不再感到惊喜了呢?

你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人对事都不再相信奇迹的存在了呢?

身份、地位甚至容貌,一个人只要活着,人生就有可能随时被颠覆,这是物质化和规则遍布的世界所决定的。但这一切,统统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的东西,不在乎你的身份地位活着容貌,它就在那里,在每个容易被击败的人心里。

不管这个世界怎么糟糕,不管你看起来是否像个弱者,它无关你内心的质感啊,笨蛋。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