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李碧华生死桥读后感6篇

《生死桥》读后感(1):没有圆满的爱情

还是那样凄美的结局,生不如死、死不如生、先死后生,三个人沿着他们算过的那个卦走完自己的一生。

故事里没有一个人的爱情圆满,三个主人公如此,那几个配角也是如此。

难道现实中也没有那么圆满的爱情,所以李碧华才这样残忍,只有那个妥协了的志高得到了相对的善终。也许人的命运本来应该去妥协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生死桥》读后感(2):艳丽的心计

喜欢李碧华的作品

最喜欢的除了《霸王别姬》应该就是这个了

推荐给室友可是她们读了都说太妖气

不过仍是喜欢,文字似乎有淋漓颜色,恁的艳丽无匹。

一字一句都是精到,没有多余拖沓。

是可以带在身边随时读的书。

作品里的人永远是卑贱的,斗不过命,却又仍恨恨的时时努力着。这拼命的活法在命运面前显得苍白而无助。字里行间里有潋滟光影。那乱世里的风情华奢,所有真情算计。不动声色的一一尽现。

出色的女子。

《生死桥》读后感(3):天下皆尽无情

一个是生不如死,一个是死不如生,还有一个是先死后生。是故事的开头,也是故事的结尾。好像是从一开始,就已经设定好了一个圈套,昏暗迷眩之中,等待三个主角一步一步走向其中,完成命运的最后一笔。因为有了这个凄惶的暗示,所以开头的一切叙述,再是热闹,也显得触目惊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要滑向无法挽回的深渊了。只知道这是生生死死的无尽轮回,却不知谁是生,谁是死,谁在生死夹缝中苟延残喘。

三十年代的背景总是动荡颓唐,人的命运在大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脆弱卑微。欲望,复仇,痴恋,人最终被自己反噬,就算是算尽天机的王老公,最后也被自己宠溺了一辈子的生灵们撕咬分食,生命来过,最终都归于死寂。

直至现在,我依然无法准确辨别志高,怀玉,丹丹三人,谁是生不如死,谁是死不如生,谁是先死后生。从三人的签落地,混为一起的时候,他们的命运也就交缠在一起了,生死无从分辨,在万物轮回中,宿命凄迷惨淡。

谁能想象到当初俊朗的少年最后成为了被遗弃的盲人,寥寥余生,谁能想象到牡丹花一样娇美的丹丹最后卑微瑟缩成老妇,抱恨自尽,谁又能想到机灵滑头的志高最后成为了角儿。一座桥,一头连着北平,一头连着上海。一座桥,一头连着生,一头连着死。当初在天桥下卖艺的他们,后来在桥上来回,跨过南北,跨过生死。

李碧华的文字向来诡谲阴郁,疯狂的文字背后总是透着渗到骨子里的冷,总得摔碎了现实才好!总得痴狂成魔才好!一场盛大的繁华惨淡落尽之后,始见人间悲欢。

”天下皆尽无情“ 李碧华说。

时代无情,命运无情,天下皆尽无情,只是由来红尘之中,不缺有情之人,他们轰轰烈烈,竭尽倔强,用生命谱响末世的挽歌。

《生死桥》读后感(4):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乍惊,不知人间何世,

天不再冷了,

夜不再昏了,

人也不再年少。”

在我的阅读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苏童,再者就是李碧华。

高中时候买过一本书《光明的迷途》,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完全打开了我的思路,感觉豁然开朗。印象最深的是苏童的一篇《红桃Q》,让我明白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

对于李碧华最早的了解是《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然后《青蛇》、《霸王别姬》、《新欢》、《诱僧》、《生死桥》等等一路走来,熟悉了李碧华笔下的人物和她惯用的套路,节奏紧张、细节迟缓,时而又会伴有神经质的怨气和剑拔弩张的华丽。

从她的字里行间,一个个人物都是京剧化地在脸上涂好油彩、掸掸戏袍,然后悉数登场。

《生死桥》的时间跨度为十年——民国十四年到民国二十四年,讲述三个戏子的故事,两男一女:宋志高、唐怀玉、牡丹。

三人的命运从一出场就被搅和在了一起:“一个是,生不如死;一个是,死不如生。还有一个,是先死后生。”似乎只有这样混沌的命运,三人才能牵牵扯扯,摇摇曳曳。

时局动荡,三人都是北平天桥耍把式卖艺的主,天桥一带有很多茶馆,清茶馆、戏茶馆、棋茶馆、书茶馆,混迹于此,三人各有各的本事,各赢各的赏钱,唱的是家国恨,儿女情,有刚有柔,混口饭吃。

唐怀玉是武生,模样清俊,又怀有一身武艺,最先跟着戏班子唱出了名声,签了三年的关书,去往上海打拼。三人约期三年,三年是个理想的日子,该红的红了,该定的定了,该娶的娶了……牡丹怀着怀玉的魂,志高心里又装着牡丹,可谁知未来早以被一卦占中,“将来的人,不是心中的人。”

上海这等花花世界,唐怀玉一去,心就大了,装的东西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来越响,他太简单了,岂能知道上海这地界混得出人头地并非易事,翻云覆雨,都跳不出金啸风的手掌心。最终,没能抗拒段娉婷的勾引。

唐怀玉哪里知道后果,他姘的可是金啸风的女人。金啸风弃了段娉婷,也拆了唐怀玉的台。

正在唐怀玉虎落平阳之际,牡丹来找他,却看到怀玉和段娉婷如胶似漆卿卿我我,只知恩断爱绝,万念成灰烬,风吹遍散。一狠心决定留在上海。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碧莲香……”

牡丹心死意绝,掉入金啸风的魔掌。

她一心要报复唐怀玉和段娉婷,这样做的目的,我觉得是她心中依旧怀着她怀玉哥的魂,岂能舍弃?

她一心指望金啸风能让她红起来。

她一心要超过段娉婷。

她一心要夺回她的怀玉哥。

只是必须有交换的代价,她成了金啸风身子底下的人。

“她开始倾慕无比的权威了,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捧红,也踩黑。为什么得蒙垂青?自己也有点迷茫的自得。如果要往上攀,非得狐假虎威不可,英雄或是美人立万儿,说穿了,也没多少个是正道,自小听回来的书词唱段,都告诉过她了。”

一山还有以山高,金啸风投资失败,日夜银行头寸枯竭,又因为鸦片交易,犯了官道。趁金啸风落难之际,牡丹欲和唐怀玉私奔去杭州,笑话。他们以为他们是谁,岂是说走就能走得掉的?

段娉婷的耳目用石灰将唐怀玉的一双眼睛生生烧瞎。眼睛没了,唐怀玉又回到段娉婷的身边,私奔还未开始业已夭折。

桃花潭水还只是三千尺,

他却无底,

无穷无尽,

无晨无昏。

唐怀玉和段娉婷结婚了。

“唐怀玉念到韶华盛极,不过刹那风光。他的不幸倒是大幸,从此身陷温香软玉的囹圄,心如止水,无限苍凉。不过一年他就老了,他醒了他睡了,自己都不知道,只道一睡如死,好死不如赖着活,他又活着了。

“段娉婷的脑袋空空洞洞,心却填的满满,真的,地老天荒。她如释重负。唐怀玉在她手上,在她身边,谁也夺不去。今不如昔,今当胜昔,相依过尽这茫茫的一生。万一她也腐败沦落了,他的回忆中她总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红颜知己。知己知彼,所以她胜了。”

姻缘已尽,

世道已惯,

回首风景依然,她却万念俱灰。

牡丹在杯子里下了毒,毒死了金啸风。

然而她已经卖掉她的光阴。其实一觉醒来,被抽掉的却是北平的日子,她如花般的日子。冻月在夜空中走尽了。

就像晴空朗月,

忽被乌云横盖,

迸尽全力,

还是难以逃逸……

三年约期已至:

唐怀玉成了制伞厂的工人,和段娉婷一起在杭州。

牡丹染上毒瘾,在北平的天桥自杀。

留在北京的宋志高火了,红了,虽没有怀玉在上海那段的风光,只是在戏院子继续唱他的小生。

最终应了这一卦:“一个是,生不如死;一个是,死不如生。还有一个,是先死后生。”

志高唱完一场,收到了怀玉的礼物:一把伞,绸上染就“翠堤春晓”,碧水翠堤,是一种人世的希望。

志高唤:“怀玉,怀玉,你出来!"

声音在散潮的人群中逡巡追赶,怀玉早已离开。

灿烂的烟火,绽放过后,如幻象一般,无迹可寻。

《生死桥》读后感(5):生生死死随人愿

李碧华的小说,最出名的一向是《霸王别姬》《青蛇》和《胭脂扣》,因电影的缘故吧。

她的故事合该是写给大银幕的。漆黑一片的场子里,只一块四方大幕,痴男怨女,绝代佳人,众目睽睽下千百世的离合悲欢浓缩成一出痴缠的戏,浓烈,潋滟。台下阒然无声,观众跟着大起大落,大悲大喜。

直到光影冉退,大幕升起,暖黄的灯一盏一盏晕起来。走出电影院,只觉这一天,乃至一生都过完了。

《生死桥》也是这样。

篇幅更长,人物更多,丹丹,怀玉,志高,娉婷,金先生……一众人物粉墨登场,丹丹的痴,娉婷的狠,乱世里孤身闯荡的女子仍然一身泼辣淋漓的痴绝狠勇,拚尽韶华,求的是一襟风月。而男人,少不得要挣一挣命,求的是一世风光。

——这部《生死桥》却又有点不一样。

它不是李碧华最出名的作品,名字诡谲,满纸却是最写实不过的人间世事。李碧华惯写中篇,《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秦俑》《满洲国妖艳》……都是中篇,几万字里浓缩一生一世,几生几世,直至地老天荒。《生死桥》却不同,十万字皴染描摹,也不过是三男两女,三年两地发生的事。但细细想来,这三年两地,已把所有人的命运都写就了。北平是旧日酒旗歌板地,王孙公子五侯家,皇城根下长大的人都带点骄矜傲气,不知天高地厚,只以为凭一股血勇便能挣得一身荣华。上海是十里风月三秋烟柳,灯红酒绿人面桃花,诱惑多了,只让人目迷五色,稍不留神便沉下去,永劫不得翻身。——说它实,因为它抛开了鬼魅迷离,生死不灭,写的就是无比真实的现世人生。

《生死桥》让我想起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同样是天桥底下讨生活的男女,丹丹身上有凤喜的影子,渴望出人头地,过上风光体面的日子。指望不上自己,总要指望别人,豁上自己,却挣不过命。丹丹又不像凤喜,凤喜是月份牌上粉脸桃腮的挂历美人,美则美矣,柔顺却没有生命力。丹丹却是一朵鲜活的牡丹花,韶华胜极,怒放过了,凋残是她的命,却也不枉那样盛开过。无论是自北平南下,留在上海,还是委身金先生,只为报复怀玉,她总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自己的命,了结也在自己手上。

繁华盛极,只属刹那风光;

缘尽花残,不枉几度哀荣。

说到底,腰封上两句判词送给丹丹,虽香魂缥缈,空余遗恨,回望这一生,也当得起一声“不枉”了吧。古今毕竟没有真正的杜丽娘,任由她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大多数人到头来,也只能是这般——酸酸楚楚无人怨。

这是三十年代的民国,梨园男女的前尘旧梦,却也是当世人生。物换星移,在我们身边,还在不断上演丹丹、怀玉、娉婷、志高的故事,情节、脚本,甚至台词念白都一样,名气,财色,爱欲,怨念,无穷无尽的诱惑……其实早已有人写就了戏文,一出一出生生世世地演下去。

《生死桥》写的也是命。

李碧华的小说,或多或少都带着宿命因缘的譬喻,《生死桥》的意味更加明显。丹丹、怀玉、志高,三人的命一早就纠缠在一起,一个生不如死,一个死不如生,一个先生后死,十年前的雍和宫大庙前就注定了此生是何了局。

只是当局者迷,凌乱了的判词说不清孰是孰非,三人一番挣扎,都想做那个“先死后生”的命主,却无奈如何作为,还是天罗地网铁案如山。

真是这样吗?命里注定的,终归无法强求,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说到底,还是传统鸳蝴小说的旧底色。不过在宿命的大幕上描摹人性,李碧华却洞见得彻骨清明。

桥是衔接。有桥的地方总因有什么东西阻断了去路,隔着水隔着山,架一座桥,杳杳的两边连成一个世界。

桥是决断。过了桥,便是新的去处,那一边的人事已成故旧,远远抛在脑后。

桥上的人都是过客,脚步匆匆,毫无恋战,过尽千帆皆不是。

若有逡巡的,独倚栏干,看罢落日余晖,怅惘过了,少不得还是要怏怏下桥去,日复一日又过去了。

沧海桑田,不知多少人踏过多少次,豪华落尽,地老天荒,桥是见证。

《生死桥》读后感(6):我们都是狠心的人

识得李碧华,自然和大多数人一样,是因为那几部旧时光里的老电影,看过的是《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川岛芳子》,没看过的是《诱僧》《潘金莲之前世今生》,不过书是一本本都读过了。

看过的,《霸王别姬》与《青蛇》都因为导演的个性强烈,使得李碧华的阴柔故事,更多了别种况味。倒是《胭脂扣》,因着关锦鹏细腻温柔的品性,倒使得李碧华原作的阴郁惆怅,漫流漫溢的无处不是。

至于《生死桥》,我是先知道有一部四十几集的长篇电视剧,只是完全提不起兴致去看,不对当然在我,一个生于80年代,长于老电影之手的人往往对许多新事物新风气新演员都习惯性的表示看不起,这种莫名其妙的自重身份实在不免可笑,然而——不想看就是不想看。

于是转而去翻书,可也并不觉得过瘾。

究其根源,一句话,没写透。

李碧华写东西,不仅狠,而且毒,就像她一本散文集的名字——《牡丹蜘蛛面》,端的是鲜艳毒辣,叫人心惊肉跳。然而这毒辣鲜艳的花朵在她笔下又是纷纷谢落,令我们得以观赏赤裸丑陋的本质,所谓“爱比死更冷”,如是。

如花,是美的,也是狠的,丹丹在她面前只算未发育的小姑娘,连段娉婷也只好做一名端茶递水接下茬的丫头。

《生死桥》的曲曲折折,比起李碧华另外的书,实在是纯情了,三男二女的生死劫,并不足够动人和吓人,连心狠手辣并且半截身子已经入土的金啸风都像个刚出道的雏儿,心甘情愿被个狗屁不懂的小丫头破了武功。

这么个故事,在一般作者手里,勉强也算得上登样,然而在李碧华手下,我们当然希望金啸风可以更狠,段娉婷可以更毒,唐怀玉可以更绝,丹丹可以更惨,宋志高——算了没他什么事。

这么狠心的读者不多见吧?

也许,与写书人人一样的是,读书人也希望在书里得到发泄,觉得喝酒最好到烂醉,痛哭才能到失声。

将这一颗心,活活揉碎。

在书中体验我们永远不想体验的人生,借以发泄那些我们被鸡毛蒜皮磨损的心伤。

赞 ()